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李小加:下阶段目标是把百度阿里这样的公司带回国内

李小加:下阶段目标是把百度阿里这样的公司带回国内

原标题:对话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把“流浪在外”的公司带回家

撰文|邱慧

编辑|刘洋

来源|8号楼工作室

2018年在港上市的企业209家,港交所成为全球IPO集资额第一名。在与新浪财经的对话中,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对于港交所的定位明确,要做全球生意。

“港交所不仅要做中国公司的生意,还要做全球公司的生意。”李小加说。

他介绍,港交所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之一是把流浪在国外市场的中国本土上市企业带回国内,比如像阿里巴巴、百度这样“漂泊在外”但“根”在中国的公司。

李小加再次提到,2014年,因香港制度尚未准备好,阿里巴巴只能“洒泪香港,远走他乡”,赴美上市,“我们(香港)当时也很无奈。”。

2007年,阿里巴巴旗下B2B业务首次登陆香港市场,在2012年宣布私有化从香港退市。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重启上市计划,当时上市地考虑的首站为香港。

李小加透露,当时的讨论已经很深入,但香港市场却对于同股不同权的股权架构还没有准备好,彼时的阿里巴巴只能赴美上市。

2018年,在一批新经济公司涌现的背景下,港交所宣布对上市制度进行改革,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赴港上市,改革方案历经4年才最终落地。

李小加评价这次的改革为,“香港市场近25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也是最具争议的一次改革。”

在此次港交所改革的推动下,2018年下半年小米、美团等公司集中赴港上市,同年港交所成为全球IPO集资额第一名。李小加称,今年则“更强劲”。他透露,今年港交所上半年融资金额达到700多亿,比2018年上半年增长35%,一半以上是新经济公司。

对于不久前曝出的港交所前员工贪腐丑闻,李小加表示,港交所没有卷入贪腐案,是交易所的一名前员工涉嫌贪腐被廉政公署调查。他告诉新浪财经,香港的上市制度有着充分的权利制衡,对于审批监管人员的权限和自由裁决量都有巨大限制,不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对香港上市制度的自我清洗能力充满信心,这个制度一旦发现“蛀虫”就能够及时清除”。

把流浪在外的中国企业带回来

新浪财经:在当前美国对中资企业强监管的背景下,港交所如何争取中资企业回到香港做第一或者第二上市融资?

李小加:我们不会专门去吸引中资企业回港上市。我们把生意想简单一点,香港资本市场就是解决四个客人的问题,中国缺钱的人和中国有钱的人,世界缺钱的人和世界有钱的人。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的公司到香港去上市,港交所的业务就是让世界的钱和中国的“货”能在香港市场见面。未来我们希望达到四类结合,也就是说国际的资本能够买到中国的“货”,中国的资本在香港市场能买到世界的“货”,也就是“互联互通”。

第一批已经到世界上去的中国“货”,比如阿里巴巴、百度,他们的业务在国内,但是他们在国外上市,成了世界的“货”,但它根在中国。港交所下一步要先把流浪在世界上中国的“货”带回中国,更进一步就可以带有世界血统和中国没关系的“货”,但中国人愿意投的,比如说苹果、迪士尼,把这些“货”带进中国的资本市场。

新浪财经:头条、滴滴这些企业目前没有上市,但在内地是独角兽企业,港交所会怎么样吸引他们赴港上市?是否担心会像当年错过阿里一样错过他们?

李小加:港交所没有专为吸引某一家企业来上市的文化,也不会因为这个企业好就为它专门开绿色通道。所有的上市审批必须依照《上市规则》来进行。

新浪财经:你怎么评价当年阿里巴巴的“远走他乡”?

李小加:五年前,阿里巴巴最开始的时候是打算在香港上市的,但是由于当时香港的上市规则不允许同股不同权,它最后只能远走他乡。那个时候香港不能轻易为某一个公司而做制度上的改变,要经过一个比较完整的程序,那时候我们也没有办法。

阿里巴巴走了以后,港交所也经过了好几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市场的共识,把原有制度中的股权障碍去掉了,引入了同股不同权的制度安排。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公司决定到香港上市,2018年上了两个大的(同股不同权)公司,今年可能也会陆陆续续有(类似的大公司赴港上市)。

但并不意味着港交所为了让这些公司在港上市提供了绿色通道,他们进入到香港市场跟其他在港上市的公司都是一视同仁的。

新浪财经:2018年港交所新的上市条例推出后,当时有一批企业集体赴港上市,多是新经济公司,你怎么样评价这次的上市潮?

李小加:这是新的经济大潮中间的一个突出形势,这些以技术驱动的新经济公司不少采用非传统的股权架构。这些公司要上市,首先会考虑哪个资本市场允许这种股权架构的存在。以前香港市场也是不允许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公司尽管可能愿意在香港上市,最后也只能去美国上市。

新经济浪潮出现在经济环境中间,不是莫名其妙来了一股什么潮到香港交易所来了,也不是一次性偶发的潮流。对于一个新经济公司来说,除非它不缺钱,不用上市,但这样的公司几乎不存在。即便是能够在私募市场上拿到足够的钱,企业也希望在公共市场上有更加好的流动性、更好的估值,能够给员工做更好的激励机制,上市几乎是新经济本身发展中间的一个必由之路。

新浪财经:开设生物科技板块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李小加:2018年的时候,港交所推出了一个生物科技板块。以前大家都认为公司要有收入了或者有利润了才能上市,后来我们也意识到这个生物科技板块的独特性,药品没有得到药品监管当局批准之前是没有收入的,也不可能上市,所以很多企业因此就只能到美国去上市。

去年我们把这个门槛也改了,只要医药企业在药品监管当局监督之下完成了一期临床实验,港交所就允许企业来上市,相当于以另外一种标尺来衡量这个公司的成熟度,以前则主要是用财务指标来衡量。2018年大概就来了近十个这样的生物科技公司,将来这也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2019年将是香港市场非常强劲的一年

新浪财经: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的企业是209家,2019年已过半,这个数字有哪些变化?

李小加:今年上半年到现在是84家上市企业。今年上半年比2018年上半年更强劲,融资金额达到700多亿,比2018年上半年增长35%,一半以上是新经济公司。2018年下半年做了很多大项目,比如小米、美团。很可能今年下半年还有很多大项目,整体来看,2019年应该是非常强劲的一年。

新浪财经:去年209家在港上市企业募资额在全球IPO募资市场是第一名,今年这个成绩会有突破吗?

李小加:我们从来不去想这些事,过去的成绩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这个不像有些指标是可以去靠自身的努力完成的,这是属于准上市公司的选择。

想来香港上市的公司不需要排队,符合规定、提出申请,港交所就必须得回应,合格的我们就要按点批准,所以我们没办法主动决定今年上市企业的数量。

尽管整个全球经济、中国和美国贸易各方面的不确定性很大,但是上市潮流、整个IPO市场往往是取决于公司本身的发展节奏和战略,不太受外边市场的影响。

新浪财经:从港交所的商业利益来说,是不是来上市的企业越多越好?会不会因为商业利益驱动而放松审批标准让一些小公司来上市?

李小加:其实并不是这样。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的200多家公司,大部分是小公司。小公司对我们收入的贡献微乎其微,但是常常也是最容易引起麻烦的,给我们带来的监管成本很高。如果单纯从港交所的商业利益出发,那肯定是大企业上的越多越好,中小企业最好别上。

但香港市场的共识就是支持中小企业,只要符合上市条件都可以上,公众利益要求港交所必须要一视同仁,支持中小企业。不能因为小企业给港交所赚钱少,港交所就不要,公众利益是要求你只要符合条件就得让人家上,再小也得上。

科创板推行注册制 A股估值也会回归正常

新浪财经:为什么有些企业在港上市首日会遇到破发现象?

李小加:首日破发是市场中间最正常的事件。从港交所来说,我们都不希望上市的公司破发,但是公司有选择会不会破发,这都是市场行为,我们不是很关心。企业把IPO首发价定低了,上市就爆了,定价过高上市后很可能就会跌;还有的时候跟市况有关,比如遇到市场大跌,这些都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

新浪财经:这些市场行为的外在表现,会不会影响到公司想要赴港上市的欲望?

李小加:他们公司自己会想清楚这个事儿的,如果觉得市场的估值不符合预期,他们就可以找别的地方上市。

从二级市场的估值情况来看,美国的市场跟香港的市场没有实质性的区别。A股市场相对来说估值一直是比较高的,我们跟它(A股市场)还是有区别的。

如果科创板能引入注册制,把A股上市排队的问题解决了,那A股市场估值可能也会慢慢回归正常。

新浪财经: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启动之后,外界猜测这会对港股市场造成分流,你怎么看?

李小加:当分流这个词出现的时候,外界就在假设那个“流”是港交所的,分到别人那去了,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的概念,大部分来上市的都是增量都是新的,对我们来说他们都是客户,都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我们要靠努力把服务做好,别人才愿意来的。好比开餐馆,街上各家的生意都在做,没有哪个客流哪家能够去垄断的。

新浪财经:香港市场怎么样跟上海进行差异化的竞争?

李小加:香港市场上市标准比较清晰、想上市随时可以上、接触的都是国际投资者、再融资非常灵活等等,这些都是差异化。两个市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投资者结构不同,投资者对于监管的预期也不同,所以自然就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上市公司会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上市地点。

再好的制度也不能保证完全没有蛀虫

新浪财经:6月27号,港交所一位前交易所员工涉嫌贪腐被廉政公署调查,港交所也被卷入了这起贪腐案。这对于港交所来说,会对上市公司的审批环节进行反思吗?

李小加:港交所没有被卷入贪腐案,是交易所的一名前员工涉嫌贪腐。港交所各项业务一直秉持最高标准的专业操守,我们有完善的内部流程和制度来监督各项业务。而且,香港上市制度给予审批监管人员的权限和裁决量都是有巨大限制的,不是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对他们的权力有全面的制衡,很难有一两个人单独就能对企业上市起到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对于这个制度充满了信心,当然,我们也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监管,这些工作一定会永远在路上。

新浪财经:经历了这次事件后,港交所发现有在港上市公司牵扯进案子吗?

李小加:我们内部一直有自我审视机制,我们回头看已经上市的项目,目前还没有发现哪个是不该上因为某个人而上了的。

再好的制度也保证不了完全不会有蛀虫。但我相信香港的制度自我清洗能力是很强的,发现了“蛀虫”就能及时清除。

(新浪香港罗琦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阅读:
张朝阳:搜狐一直在开源节流 早日走向盈利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促进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