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转战港股 威马汽车波折的上市路

来源:北京商报

没抢到“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的威马汽车转战港股。6月1日,港交所官网发布文件显示,威马汽车已提交上市申请书。这意味着,威马汽车有望成为继“蔚小理”后第四家登陆港股市场的造车新势力企业。

从2020年宣布要登陆科创板到转战港股,威马汽车一直在寻求登陆资本市场。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涌入众多造车新势力品牌,但长线作战的汽车行业需要大量且持续的资金投入,目前仍未盈利的威马汽车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等待盈利上岸。

波折上市路

造车新势力第四家上市企业或将浮出水面。6月1日,威马汽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招银国际和中银国际。

早在2018年,威马汽车CEO沈晖便表示,威马汽车将寻求海外上市的可能性,但直到2020年威马汽车方面才宣布将全力抢滩“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2021年初,上海证监局发布公告称,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辅导验收及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条件。

然而,此后关于威马汽车上市的消息便进入静默状态,威马汽车方面对此也鲜少发声。沈晖曾表示,威马汽车正申请科创板上市,因此进入静默期。

在威马汽车静默时,竞争对手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不仅齐聚美国“敲钟”,随后又相继在港交所二次上市,“蔚小理”在资本和市场层面快速推进,也让业内对威马汽车还能否顺利上市产生疑虑。本次威马汽车从科创板转战港股,也成为威马汽车对外界质疑的最好回应。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冲击IPO一波三折,但威马汽车一直在为上市做准备,并不断寻找融资机会。据统计,威马汽车从A轮到D轮融资,已累计募集资金350亿元。据招股书披露,D轮融资结束后,威马汽车估值达57亿美元,IPO前投资者包括腾讯、雅居乐、百度、李嘉诚家族、何鸿燊家族等。

寻求资本支持

多轮融资、转战港股的背后,是威马汽车高位的资金缺口。

数据显示,2021年威马汽车交付量达4.41万辆,同比增长96.3%,虽然交付量同比增长近一倍,但与“蔚小理”仍存不小的差距。2021年,小鹏汽车交付量为9.82万辆,同比增长高达3.6倍;蔚来汽车交付量为9.1万辆,同比增长109.1%;理想汽车交付量为9.05万辆,同比增长177.4%。不过,在沈晖看来:“目前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上半场刚打了不到15分钟,远没到分胜负阶段,因此不存在掉队问题。”

为此,威马汽车开始加紧布局。据招股书显示,目前威马汽车在售车型包括EX5、EX6、W6和E5等,未来将计划每年推出一款新电动车型,其中就包括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的续航里程700公里的M7车型。同时,从2023年开始还将陆续推出配置Caesar底盘平台的SUV、轿车及MPV新车型。

此外,在渠道方面,威马汽车已建成621家销售与服务网络,包括397家威马体验馆、180家威马用户中心及44家威马星创中心。威马汽车在招股书中还披露,将于2023年开始投建直营店网络。这意味着威马汽车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支撑直营店扩张。针对威马汽车直营店建设等问题,威马汽车相关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现在处于静默期,不做回应。

事实上,提速新车型、扩张渠道的同时,威马汽车的亏损面也在扩大。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威马汽车净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及82.06亿元。其中,研发开支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及9.81亿元。2021年,威马汽车单车毛利率为-5.1%。

威马汽车在招股书中称,自成立以来,威马汽车尚未盈利,公司的业务以及未来扩张计划均需要大量资金,运营也如是。同时,威马汽车正投资开发升级电动车及相关各项技术,这些投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回报。据招股书显示,威马汽车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研发车辆开发平台和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并进行品牌推广活动;投资生产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表示,目前不少车企均在寻求资本支持,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资本的关注度正在分散,对于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的追逐也在降温,这让尚未有盈利能力的车企选择尽快登陆资本市场。

北京商报记者刘洋刘晓梦

相关阅读:
环境评估再推迟 SpaceX星际飞船首飞存疑 多家车企“自掏腰包”加码 汽车销售增速或触底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