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清风 非吾所有 一毫莫取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古代贤吏对此已洞若观火。明永乐年间,曾任浙江按察使的周新因公道正义、善于断案而深受百姓喜爱。一天,有人送来一只烤鹅,没等他拒绝,送礼人便跑出门去。周新觉得烤鹅虽非重礼,但若收下却和收受黄金没有区别,便把烤鹅挂在了屋后,以后凡是来送礼的,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风干的烤鹅,此后再没人自讨没趣。面对非分之财,周新不仅有防微杜渐的警觉,还有行之有效的妙策,“悬鹅拒礼”的佳话流传至今。

有不越雷池半步的清醒,才能守住拒腐防变的底线。“白袍点墨,终不可湔”,迈出半步,就可能成为全线失守的开端。明朝弘治年间,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廷相曾对新任御史张瀚谈起自己前一日乘轿遇雨时的见闻,道有位穿新鞋的轿夫,为避免弄脏鞋一路小心循着干净地方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在泥里,此后便不再顾惜,什么地方都会踩了。“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王廷相用这个浅显又意味深长的故事,教育新任御史要有底线思维,严以律己、慎初慎微。

守底线,归根结底是要时刻保持一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敬畏之心。“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今天收一盒烟、一瓶酒,明天就可能收钱财和车房,只有时刻告诫自己慎小事拘小节,才能避免陷入违纪违法的深渊。明朝中期,名臣王恕为官刚正清廉,在一些看似“司空见惯”的小事小节上有着鲜明的立场和坚定的态度,绝不随波逐流。与家人一同外出时,当地驿吏请他同家人一起入住公家驿站,王恕断然拒绝,他认为为朝廷官员所设的驿站,让家人同住是以公谋私。赴外地上任,他从不带仆人,行李只有一个竹筐、几件布衣,别人不解,他说:“欲携家僮随行,恐致子民嗟怨,是以不恤衰老,单身自来。意在洁己奉公,岂肯纵人坏事。”百姓对此由衷称赞。小事小节事关大是大非,小事不慎小节不拘,不正之风便会滋生,只有常怀律己之心,从细微处做到不逾矩,才能筑牢防线、坚守底线、不碰红线。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党员干部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永葆清廉本色。

相关阅读:
  • 八桂古代清官廉吏丨唐景崇:清廉自持的两朝帝师

    唐景崇(1844-1914),字希姚,号春卿,广西灌阳人,同治十年(1871年)参加会试和殿试,中进士,钦点翰林。历任吏、礼、兵、工各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浙江、江苏学 2024-02-05
  • 中华先贤家风家教故事 | 王念孙 王引之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王念孙王引之:勖之以忠信示之以勿欺王念孙(1744—1832),江苏高邮人,乾隆四十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陕西道御史、直隶永定河道等职。 2023-10-20
  • 八桂古代清官廉吏│方佑:刚正不阿 为官清廉

    方佑(1418—1483),字廷辅,号省庵,明代安徽桐城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官监察御史,他先后担任京城巡城御史、地方巡按御史、两浙巡盐御史。后因边民刑案,贬谪 2023-09-20
  • 宋代监察法规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启示

    宋代监察法规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启示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宋代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较发达的朝代,在运行严密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中,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职能较为完备... 2023-08-21
  • 清风 知屋漏者在宇下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明史》记载,弘治十年,户部左侍郎刘大夏受命兼佥都御史,前往宣府处理兵饷。边疆情况复杂,有人劝刘大夏说 2023-07-07
  • 两岸学者“云端”深挖巡台御史杨二酉文化价值

    两岸学者“云端”深挖巡台御史杨二酉文化价值

    中新网太原6月6日电(记者胡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林天人看来,清朝派驻台湾的120多名官员,对台湾的文教发展、经济民生、社会风... 2022-06-06
此轮疫情涉及4条独立传播链 国外疫情高发期间非必需少海淘 河北交通构建信用信息“一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