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你好,老师③|提升特教老师职业幸福感,助力东莞特教事业快速发展

原标题:你好,老师③|提升特教老师职业幸福感,助力东莞特教事业快速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孩子也都有学习的需求。我们的教育应该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切合需求的教育。特殊教育保障了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了社会教育公平,对于特殊孩子的关爱,也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

在东莞,每一个特教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着,为每一个特殊孩子带去光亮,向每一个特殊孩子家庭带去希望。与此同时,针对特教老师的职业提升培训、教研活动也在全方位铺开中。

特教老师职业幸福感在增强

从199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东莞启智学校工作至今,肖晓慧从事特殊教育工作21年了。作为一名特教教师,肖老师用自己的平凡付出,每天都收获着幸福和喜悦。

肖老师告诉记者,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一个要扮演多个角色,老师、保育员、治疗师,每个人都是全能。特教老师除了专业过关外,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很多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弱,接受力不强,普通孩子一下子就能学会的东西,对特殊孩子而言,需要重复10遍、20遍,甚至100遍、200遍才能明白。而且每个孩子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学生除了接受学科知识的教育外,我们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训练。”

虽然辛苦,但每次看到学生们在文艺汇演、各类比赛中取得成绩,肖老师内心总会很感动、很欣慰,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更加鼓励着她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不断努力。

虽然每名特殊教育老师都在竭尽全力教好学生,但也不时收到来自家长的不理解甚至是投诉。东莞启智学校教务处副主任王钰津老师告诉记者,作为特教老师,需要给这些家长更多关心和理解,以及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

王老师表示,从教多年,也接触到不少特殊孩子的家长,有时他们会对我们的工作有误解,这时,我们老师首先要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看问题;其次是要有共情能力,将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最后是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商讨解决办法。“以真心换真心,很多在我们这读了几年的家长,对学校的工作和老师的付出都是支持和认可的。”

加强特教教师队伍建设

截至去年底,东莞有残疾幼儿学前康复教育机构(公办)2所,融合教育实验幼儿园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672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以上。初步构建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涵盖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的特殊教育体系。

为了与快速发展的特殊教育匹配,提高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能力,切实增强老师们的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市各镇街已成立了特殊教育教研中心组,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例如桥头镇积极开展《融合教育课堂教学研讨暨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活动;高埗、塘厦、凤岗、常平、东坑、厚街、茶山、大朗等镇积极开展《随班就读教师专项培训》专题活动,逐步形成特殊教育的教研氛围。

同时,为提升特教教研人员及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定期研讨、巡回指导、示范课、研讨活动等形式,充分提供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发挥镇街教研人员和首批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教学能手在教学教研活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廖健华省级特殊教育名师工作室为抓手,大力开展送教到校活动及融合教育进校园宣导等活动,让工作室学员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让工作室成为培养特殊教育名师的摇篮,成为展示我市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研究水平的重要窗口。

此外,市教育局表示,在保障特教老师薪酬方面,明确了特殊教育教师按教师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之和的20%比例核增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

记者肖郅朋

相关阅读:
错换人生28年当事人无法参加庭审:想知道真相 不愿稀里糊涂死去 “避风港”原则不是互联网侵权免责的“万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