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嘉在测试实验装置受访者供图
日前,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行,来自东莞中学高二18班的曾嘉带着自己的科创项目《基于同步辐射技术对提高镁合金硬度的热处理过程的研究》,一路过关斩将,喜获全国一等奖、国际青年科技竞赛专项奖、上海STEM云中心专项奖,并被推荐参加今年十月在巴西举办的国际青年科技竞赛(全国仅一项)。
这枚金牌对于东莞的意义不言而喻,据了解,这是2000年以来我市高中学生项目首次入围全国赛,也是近20年来东莞学子收获的第五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金牌。
在老师眼里,她是一个自律的人,肯下工夫钻研;在妈妈眼里,女儿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为自己热爱的事情总是不遗余力。这样的孩子是如何培养的?记者采访了她的指导老师以及曾妈妈,揭秘“别人家的娃”的诞生。
啃下30多部国外论著
“我很激动,这次获奖超出想象,我带了十三年大赛,终于得偿所愿。”曾嘉的指导老师,东莞中学办公室副主任李敏表示。他介绍,《基于同步辐射技术对提高镁合金硬度的热处理过程的研究》,这一项目简单来说,就是研究用“同步辐射”这种技术手段去探究镁合金的加工工艺。
这一项目为何能获评委的青睐?“难!”在采访的过程中,李敏曾多次使用这个字来形容比赛。李敏解释道,镁合金作为新科技热点,主要研究者均为硕士、博士学者,相关研究著作很多是外语的,需要研究者有良好的前期基础知识储备。因此对于还是一名高中生的曾嘉来说,要深入认识课题相关的著作,难度相对较大,许多专业知识都是曾嘉一点一点查阅相关资料,独立学习才理解透彻的。此外,在一边备赛的过程中,即将升高三的她在学习上从不落下,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准备比赛。
本次项目历时一年半完成,从2018年3月开始了解镁合金,4月立下课题,7月正式着手该项目,赴上海研究学习,参与实验,期间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文献,从9月结束上海的学习一直到参加全国科创大赛,曾嘉一直对项目的论文、研究报告等进行持续跟进,“毕竟研究项目是学术性的,而参加比赛又会有新的要求。”曾嘉表示。
为了参与本次比赛,曾嘉放弃了暑假玩乐的时间,在实验室埋头研究,为了找到课题的理论支撑,为了这篇研究,曾嘉阅读了超过30篇的国外论著,把整个项目吃透。
初三阶段定下未来发展方向
在李敏眼里,这个女生能量可不小,尽管物理研究较为枯燥,但她却能够沉下心来研究学习,自律性强。在她感兴趣的研究方面,对项目的研究总是力求完美。
初三阶段,当其他学生对未来还懵懂时,曾嘉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做科研,这就是她的兴趣。曾嘉说:“大概是初二升初三阶段,我比较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是物理方面的科学研究。从小我喜欢看科普杂志,那时只是单纯的对科技感兴趣,初中时候也看过很多的科普小说,比如《三体》《银河帝国》《时间简史》。后来越看越深入,阅读了许多物理学家的著作,比如日本理论物理学家、科普作家加来道雄等,发现自己对科研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源于对科技的兴趣,上高中后,曾嘉成为了学校校本课程“科创班”的成员,在这里参与了许多科技方面的活动,增长了见识。一次,“科创班”组织成员到科技公司参观,这让她了解到镁合金这种新材料,由于镁合金密度小、强度高,主要用于航空、运输、化工等工业部门,镁合金行业成为了目前国内制造和研究的热点,这引发了她浓厚的兴趣,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基于同步辐射技术对提高镁合金硬度的热处理过程的研究》获奖项目。
全力支持孩子兴趣发展
“为她感到开心,这样的比赛让孩子认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增长了视野与见识。”对于女儿的此次获奖,曾妈妈多次用兴趣来形容,她透露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曾嘉都会不遣余力地做到最好。
谈及自己育儿心得,曾妈妈表示自己并没有什么秘籍,“孩子热爱阅读,兴趣很广泛,自己没有刻意让孩子去学习什么技能,也没有限制孩子的思维。”但对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她都会毫不犹豫地提供支持,比如曾嘉从小爱看书、杂志,对科普类书籍颇为感兴趣,家里就会为她买很多优秀作品供她阅读,并给予她慢慢摸索的空间。小学阶段家里订《我们爱科学》,中学阶段就是《环球科学》《牛顿》这类杂志。
曾嘉虽是理科生,对于美术和音乐也有很高的热情,她从小学到高中都坚持画画,并且学习乐器的演奏,在曾妈妈眼里,这些并非不务正业,“包括曾嘉崇拜的物理学家费曼在内,许多学者都是文理兼备的,艺术活动也能够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记者覃志杰实习生叶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