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现代版“愚公”:他花40年修了一个避风港

原标题:一人,一牛,一铁杵,这“傻老头”花40年修了一个避风港…

记者:杨强翟李强陈沿佑

在广西北海市涠洲岛,有一条狭长的“沟渠”。傍晚时分,出海的小渔船陆续归来,进入这条“沟渠”内栖身。遭遇台风季节,这条“沟渠”则成为岛上渔船的“避风港”。

视频截图。来源:中新视频

视频截图。来源:中新视频

一个人、一头牛和一根铁杵

这条不起眼的“沟渠”被当地民众称为“马拉港”。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这是马拉石头来建的港。

这是当地岛民陈光权,40余年来仅凭一个人、一头牛和一根铁杵,用一块又一块的石头堆砌而成。这个66岁的渔民后代用40余年的坚持,演绎了一段现代版的“愚公”新传奇。

记者前往实地探访看到,陈光权家住在涠洲岛公局村,祖辈主要以海为生。涠洲岛每年都要遭受多个台风袭击,陈光权自小就耳闻目睹了因为没有避风港,许多渔民在台风中船毁人亡的惨痛现实。身为渔民后代,陈光权萌生了给父亲和其他渔民建设“避风港”的念头。

机器网 www.shi-fen.com

机器网 www.shi-fen.com

陈光权说,当时没有安全的避风港,我想着做一个避风港,给船艇出大海抓鱼没那么辛苦。

一干就是40年

就这样,一个人,一头牛,一根铁杵,陈光权以一己之力开始打造海边“长城”。搬石,拉沙,打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光权一干就是40余年。

马拉港长约400米,最宽的地方有数十米,港池边是葱翠的马尾松林,海水灌入后如一条“S”型的蓝色飘带镶嵌于林间。据了解,当时陈光权所在的北岸一带还没有避风港。他建造的马拉港是涠洲岛北岸第一个避风港,也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涠洲岛北岸唯一的一个避风港。

多年劳作,陈光权已记不清为了修筑这个避风港,他搬运和堆砌了多少块石头。但他仍然清晰地记得,有一块巨石,他们一家老少七口人一起上都搬不动。最后是在两名军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堆砌到港堤上。

上个世纪80年代,一次强台风将陈光权在公局村的房屋刮倒,为了方便建港,他索性带上妻儿,把家安在马拉港边上。一块块的石头怎么运过来?陈光权说,运石头不借沙力,就借风力,不借风力就借水力,(运石头)一定要有力借,没力借做不到。

说到过去,妻子抹了一把眼泪

机器网 www.shi-fen.com

而说起修建马拉港的艰难岁月,妻子谭显玉禁不住抹了一把眼泪。

当年陈光权一心建设避风港,让原本就很拮据的家庭又少了一个主要的劳动力,作为妻子的谭显玉靠着种菜也没有什么好收成,生活过得愈发艰难。

妻子谭显玉说,不论时间的,一天二十四小时,有二十小时都是做这个,水退潮呢他就去拉石头上来,水涨潮呢他就拿铲去挑沙排通航道。

渔民李亚港告诉记者,这一带以前由于没有避风港,渔民们每次捕鱼回来都要将渔船拖到岸上避风,渔网也得从船上搬到其他地方修补。后来有了马拉港,渔民们再也不用那么折腾。

李亚港说,以前我们出海好凄凉的,要扛网要拉艇要扛机,一回来呢又要扛上来,又要拉(艇)上(岸)来,好困难好吃力的,现在方便了,水大我(船)可以走下来了。

陈光权用铁棒修补避风港。来源:视频截图

陈光权用铁棒修补避风港。来源:视频截图

会一直坚守下去

谈起往事,满脸沧桑的陈光权不胜唏嘘。现已渐渐老去的陈光权偶尔还会拿着铁杵对马拉港继续修修补补。一直跟随他40年的铁棒,如今已是锈迹斑斑。

未来还会继续修建这里吗?

陈光权说:“会,会一直在马拉港坚守下去。”

责任编辑:张申

以养鸡为名行开采矿产之实 构成非法采矿罪获刑四年被罚20万元 脖子粗血管差?这些身体尺寸可能暗示你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