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App年度报告大PK,大数据“戳中”你了吗?

App年度报告大PK,大数据“戳中”你了吗?

文/《财经》E法殷继

编辑/朱弢

岁末年初,不少“打工人”逃不掉写“年度报告”来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近年来,互联网公司旗下的App也在效仿这样的做法——生成“年度报告”——展示用户过去一年的使用行为。

大数据可能比你更了解你自己。音乐类App“年度报告”提醒着你在深夜emo时听着的歌曲;办公类App计算着你与同事之间的会话次数;支付类App统计着过去一年你把钱都花在哪了。这些数据是你在数字生活中留下的痕迹,无比精准。

当然,大数据也可能误解你。互联网公司为形成热门话题,往往在App“年度报告”中配以动人文案,希望能激发用户分享欲,让人将原本属于个人信息隐私的事件,心甘情愿地对外转发分享。但这可能适得其反。

对此,《财经》E法采访了10位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用户,看看他们如何评价今年各家App发布的“年度报告”,以及他们与“年度报告”之间的故事。

网易云音乐:有创意,但存在合规瑕疵

自述者:刘坤,26岁,深圳,律师

与其他的音乐类App相比较,网易云音乐几乎每年都能够在朋友圈中“刷屏”,当然今年也不例外。

作为App用户而言,可以看到网易云音乐今年的“音乐灵魂的年纪”、“四季歌单”、“听歌关键词”等报告页面比较能“戳中人心”,能激发用户的分享欲望,让他们更愿意将原本属于个人信息的内容对外分享。

▲网易云音乐“年度歌单”中的“音乐灵魂年龄”

▲网易云音乐“年度歌单”中的“音乐灵魂年龄”

但作为法律工作者而言,我认为,网易云音乐策划的“年度歌单”可能存在“数据合规”瑕疵。

一是,从“年度歌单”的首页面来看,并未有类似“隐私政策”的文本,告知用户哪些个人信息被收集,以及如何使用生成“年度歌单”,这显然侵犯用户的知情权。

二是,从网易云音乐的隐私政策来看,虽然声称将会采集用户的听歌记录等信息,但未提及将会用生成“年度歌单”,这可能涉及个人信息的“超范围使用”。

▲网易云音乐“年度歌单”活动页面的前后变化:增加了《授权协议》并要求用点击同意

▲网易云音乐“年度歌单”活动页面的前后变化:增加了《授权协议》并要求用点击同意

但从我的身边朋友反馈来看,他们并未在意这个法律要求的细节,但这确实是个数据合规的瑕疵。值得一提的是,网易云音乐在活动的第二天发现了这个疏漏,在页面中增加了协议文本。

QQ音乐:不懂中年男人心

自述者:庞达,41岁,深圳,公司法律顾问

QQ音乐空有版权,不懂营销,年度报告更多做的是数据展示。例如:我在午饭时间听《悟空》这首歌,它就认为这首歌是我的“精神食粮”,但事实上,在中午12点时,往往我正在前往健身房的路上。

回顾2021年的“年度歌单”,我发现QQ音乐其实不懂中年男人心,它的个性化推荐鲜有打动我的歌。最后,发现自己一年到头,点击收藏的好歌并不多。

▲QQ音乐“年度歌单”多为数据展示

▲QQ音乐“年度歌单”多为数据展示

我发现自己对于好音乐的发现渠道过于狭窄,希望借由音乐平台的个性化推荐,接触些更多好听的歌曲。但平台往往推荐的大多是些口水歌、流量歌曲,能够“戳中”我带来惊喜的歌曲很少。

在2021年,陈奕迅的《孤勇者》是我心中的年度最佳,凤凰传奇改编后的《海底》也不错,这些都是老歌手的歌,词曲、旋律都比较契合我的喜好。

过去一年,我将《一念之间》听了243遍,歌曲旋律流畅自然,歌词朴素自然开阔。一念之间,人到中年才知要取舍,人到老年才惜不逾矩。

支付宝:我妈看到账单可能要昏过去

自述者:王迩,30岁,北京,中央直属事业单位职工

支付宝每年的年度账单都让我感到“惊悚”,今年的账单我依旧感到“震惊”。

在过去的2021年,支付宝年度账单显示我过去一年支出了近6万元,但我一年的工资大约在10万元左右。要是我妈看到这个账单,她可能要昏过去。

▲王迩支付宝的“年度账单”

▲王迩支付宝的“年度账单”

但年度账单差不多与我的真实消费契合。排在第一位,占比19.8%的是转账红包支出,这笔钱有一半用于给自己买了份重疾险,剩下部分用于支付了房租。另外,还有些人情往来,送份子钱、发红包更多地发生在微信支付。

网络购物消费基本发生在淘宝,部分涵盖了排在第二位占比16.4%的是餐饮美食支出,再加上充值了淘宝的88vip,更多网购都发生在了淘宝这个平台。

我也有存款用在支付宝平台上购买基金,去年收益率为-3.5%,但结合2020年的收益率来看,目前在基金投资上还有小赚。

排在第三位占比14.9%的是医疗健康支出,但我有公费医疗,这部分支出主要用于垫付医药费,但这部分钱后续报销后可以回来。

透过支付宝的年度账单,可以从侧面了解自己很多“无意识”的花销,但基本在新的一年基本不会有意识地调整消费习惯。

这就像考试成绩出来了一样,你不可能因为成绩糟糕就立马奋发图强。除非生活有重大变化,如结婚、生子这些重大事件发生,否则消费结构不可能有明显变化。

美团:深度参与我的生活

自述者:唐莹,29岁,北京,媒体行业从业者

我居然在美团花了一万多块?当看到美团的“年度账单”时,我简直不敢相信。

▲唐莹美团的“年度账单”

▲唐莹美团的“年度账单”

但当我开始仔细回想这一年在美团的消费时,也终于弄明白为啥我花了那么多钱,因为美团参与了我生活的大部分,这个平台跟我的生活有很大的联结。

美团提供的服务种类太丰富,它不止是送外卖、还送药、送菜、送花,这能让我极大地通过这个平台联结家人、朋友的情感。

去年春节,按照单位要求,在北京就地过年,不能回家陪父母。大年初二那天,我用美团给我爸妈团了两张《你好,李焕英》的电影票,他们跟我说看得挺开心,让我也感觉挺开心的。

2021年12月的时候,我北京的一个好朋友过生日,我当时派驻安徽不能陪她,就给她送了束向日葵,还写了贺卡。她说她看到贺卡上的字就哭了,因为她过去一年过得不好,我的贺卡上写的祝福是:日日是好日。

更别提,在我每每痛经的时候,美团小哥都能及时送来布洛芬,简直像我的救命恩人。

美团也有不好的地方,它总会诱导用户领券、领红包,好几次我差点就错点了“开通月付”的按钮。我挺排斥这类诱导开通“消费借贷”的行为,怕因为大意导致逾期还款,从而影响我的征信。

抖音:消磨时间,算法神秘

自述者:杜昂,24岁,深圳,视觉设计师

真离谱,我居然在抖音上看了2557个美食作品,通常我看的都是做菜视频,这一年我的厨艺精进不少。下厨房可真的是太解压了。

▲杜昂抖音的“年度报告”,观看美食视频最多

▲杜昂抖音的“年度报告”,观看美食视频最多

除了厨房,我还喜欢在抖音上“吸猫”,虽然我已有三只猫咪相伴左右。当你发现你的猫满屋子“窜稀”时,你会发觉屏幕对面的猫咪更香,有些自媒体会提前写好剧本,引导猫咪完成动作,加上一些后期效果,就像个小电影一样。但我知道,我更爱我的猫咪。

刷抖音真不觉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已到深夜,睡不着也会再刷一会,有时候半夜和朋友互相分享“猛男变装”“沙雕新闻”视频也是我的乐趣所在。

▲杜昂最晚刷抖音的时间

▲杜昂最晚刷抖音的时间

那句歌词唱的,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这不就说的是我吗?

前一阵子失恋了,抖音老给我推“恢复单身文案合辑”,感觉被抖音内涵到。但谁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它的神秘算法?

我不太有对外分享抖音“年度报告”的想法,大多是些数据的罗列,感觉没有什么新鲜感。

微博:情感自留地,标签并不精准

自述者:吕妍,24岁,北京,研二学生

“2021我的微博播报”显示我在2018年12月8日成为微博用户,但事实上我一直在使用微博,当我想要开始一个新阶段,就更换一个新的微博账号。

▲吕妍的“年度报告”

▲吕妍的“年度报告”

微博播报告诉我过去一年的363天都在登录,但我每天并未在微博沉迷。除了跟踪“惊天大瓜”或重要的“社会议题”时,我会寻根问底地捋清事件的前后脉络。

播报还显示我过去一年发了190条微博,其中大多发些情绪化的内容,大概表达内容有此时此刻的心情、间歇性的踌躇满志、与朋友相聚的欢乐、生气时的吐槽。我的微博粉丝不超过20人,都是非常亲近的朋友,这让我可以更放松地表达。

我可不敢在微信朋友圈“肆意妄为”,朋友圈好友数量众多且关系复杂。总而言之,发微博就像我“即兴哼的一段歌”,而发朋友圈更像是我“经过准备的演讲”。

微博“年度报告”显示我最高频使用的字符是:“哈哈哈”、“!!!”、“啊啊啊”。这些词让我自己感觉很羞耻,都是些没有内涵的表达,我没觉得自己经常用这些词。

▲微博的大数据分析,吕妍年度使用的高频词

▲微博的大数据分析,吕妍年度使用的高频词

通常我会在两种情形下使用这些字眼,一是转发爱豆的视频图文是,会说“啊啊啊啊啊啊她好漂亮”;二是在EDG夺冠时,发“啊啊啊啊啊抗住压力逆风翻盘你们也太棒了吧!”这些只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感叹词,微博的大数据分析可太浮于表面了。

播报给我标记了三个人设标签,“快乐星球常驻居民”“深夜emo患者”“没有感情的吃瓜机器”,我感觉并不精准,这些标签好像是随机发给不同用户的一样。

B站:快乐源泉,侵权内容仍然常见

自述者:何华,25岁,上海,研三学生

B站的“年度报告”显示,我在一年365天里,共有345天登录B站。当这些数据展示在我眼前时,让我挺感到意外的。我身边还有些比我更重度的用户,我的两个本科室友,过去一年分别登录364天、363天。

▲何华的B站“年度报告”

▲何华的B站“年度报告”

2021年,我共计在B站看了4609个视频,共384.9小时。从iPhone计算App使用时长来看,B站使用时长仅次于微信。

▲何华的iPhone中的App使用时长周报

▲何华的iPhone中的App使用时长周报

B站是我的快乐源泉,在我emo的时候,我会看up主“吃家的好孩子”发布的视频,“小孩打针”的视频每次看都能笑出声来。另外,美食、英语、猫猫狗狗这些视频都能够治愈刚成为社畜的我。

B站也是我的学习宝库,过去一年我在上下班路途中,持续听复旦大学的《投资银行学》课程,这个“洗耳朵”的过程也能让我开始渐渐对投行到底是什么略知一二。

作品版权侵权问题在B站依然常见,一些用户搬运上传的课程视频,会不定期地从平台上消失。我虽是法学院学生,理应更具有知识产权意识,但谁能拒绝优质的免费资源呢?

豆瓣:“标记”,让我有种满足感

自述者:cy,30岁,贵阳,银行从业者

我是豆瓣10年的老用户,但并不是个重度用户,它有的社群、同城活动之类的服务基本上未曾使用,豆瓣对我而言更像是个“私人空间”。

在2020年之前,我都只是零星使用豆瓣来“标记”看过的影视剧、书,或者通过豆瓣电影评分来在选片时“避坑”。但自2021年以来,我开始严格使用“标记”功能以及对看过的电影进行打分,甚至对之前遗漏“标记”的作品进行“补打卡”。

▲cy的豆瓣“年度报告”

▲cy的豆瓣“年度报告”

我想看大数据最终将会如何展现出“一种轨迹”,当我看到2021年的豆瓣“书音影年度报告”时,心生一种满足感,让我觉得没有在虚度光阴。

在流量时代,“年度报告”也在迎合用户激发他们的分享欲,促使用户点击转发。但我不会公开分享这份报告,对我而言,这些数据仍具有些“私密属性”,我的分享也仅针对于特定的朋友。

掌上生活:生意会黄,但账单如期而至

自述者:李苟,29岁,北京,私营企业主

2021年,生意没了,行业差不多也没了。没错,我是做教育培训的。

在“双减”之前,我和一家互联网大厂谈成了合作,承接教学、科普类视频的拍摄工作。为了达成这笔生意,没少请客吃饭,每次都刷招行信用卡。当时我心想着,如果项目能成,这笔支出也能覆盖。没想到的是,甲方最后项目停了,至今还有笔款未结。

▲李苟刷卡请客吃饭的部分花销

▲李苟刷卡请客吃饭的部分花销

今年生意太不好做了,账上有300多万的收入,支出也有300多万。但也不敢停止应酬请客,有次约甲方吃饭,他突然提议多带几个人过来,我瞬间就“破防”了,为几百块难受了好久。要知道我一个人的时候,大多点的是人均20元左右的外卖。

▲李苟银行账户的收支情况

▲李苟银行账户的收支情况

招商银行信用卡年度账单让我心酸。我想要是今年还能做教育,可能还能赚点钱,明年可能换个业务方向发展,你永远不知道饭桌上的生意能否成,但作为乙方先得把单给买了。

航旅纵横:“被遗忘的航线”

自述者:小言,28岁,山东,自由职业者

工作以后,我每年都看航旅纵横生成的年度报告,它提醒着我在过去一年里,我是怎样在不同空间里移转,以及回忆起每段旅程的零星片段。

我在2022年10月从一家快时尚品牌离职,飞行伴随着过去工作的5年,目前从航旅纵横累计的数据来看,共有446次飞行。

▲小言6年累计飞行记录以及2021年飞行记录

▲小言6年累计飞行记录以及2021年飞行记录

我工作前三年在上海办公,但负责管理的供应商工厂多位于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区域,飞行最为频繁的航线为“上海至广深”或“上海至青岛”,这些地图上密集的飞行轨迹,让我想起刚出入社会工作的自己,总是行色匆匆。

这些大数据有时候会提示你一些“巧合”。例如,在2020年的新年首飞和年末最后一趟航班,我都是在越南从“芽庄”飞往“胡志明市”的航班上。在我工作的后两年,都在越南度过,管理着东南亚地区的供应商工厂,依旧身影匆忙。

今年,航旅纵横加入了一页名为“被遗忘的航线”的飞行报告,看到时让我内心一酸,因为“上海至青岛”是我回家的航线。自2020年爆发疫情以来,我已有近两年的时间未回家。

App年度报告大PK,大数据“戳中”你了吗?

▲2021年航旅纵横新增的“被遗忘的航线”页面

航旅纵横记录了我过去一年打开了它103次,我经常翻开自己的“飞行轨迹”,看看地球上还有哪些未被“点亮”的地方,它激励着我在未来踏出旅程。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相关阅读:
腾讯控股:今日回购47万股股份,共耗资约2.03亿港元 罗永浩回应“被执行信息清零”:还清会第一时间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