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贵州完成7个国家级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

新华社贵阳4月28日电(记者李黔渝)记者从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贵州已完成7个国家级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试点示范作用成效明显,形成一批符合贵州特点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治理技术。

贵州地处西南岩溶山区,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紧密、转化频繁。污染受体在“水里”,污染病根在“岸上”,污染路径在“岩溶”,污染防控和修复的难度大。

为推动地下水环境质量改善,贵州近年来开展了历史遗留煤矿酸性废水、有色金属采选矿区矿井废水的修复治理,探索煤矿酸性废水、矿井涌水治理技术模式,为典型岩溶山区的地下水污染防治与管理提供实践案例。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项目试点,形成了可推广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治理技术。例如,贵州凯里市鱼洞河废弃煤矿区域应用闭坑煤矿酸性水治理“采空空间”技术,将矿井水污染治理从“末端处理”转变为“源头治理”,减少酸性矿井水溢出量,降低治污成本。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通报显示,贵州采取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等有效措施,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2022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反馈贵州省48个地下水国家考核点数据均达到或优于国家考核标准。

相关阅读:
中国星辰 教你怎么拍天宫 “五一”期间故宫一票难求,网络高价“代购”炒到300多元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