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媒:口罩下的真实面孔为何和你想象的大相径庭
美国VICE网站7月20日文章,原题:人们口罩下的真实面孔为何和你想象的大相径庭由于我在新冠疫情期间搬家,遇到房东和邻居时,我们都戴着口罩。直至纽约放宽戴口罩的规定和建议,我最近在街上首次看到一位不戴口罩的邻居的面孔。他看起来与想象中完全不同。我并未意识到我一直在脑补他的整个长相——而且我的预测很错误。
这很可能是一种将在全世界发生的现象。人类大脑一种被称作“非感官补整”(amodal completion)的功能,加上我们在看不到人们全貌时糟糕的面孔感知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我感受到的这种意外。
加拿大约克大学认知神经学家埃雷兹·弗洛伊德表示,在疫情期间,我们识别周围人的方式发生巨变。他将2020年称作“有史以来开展过的最大规模人脸感知实验”。人类对人脸尤其敏感,这就是我们为何能在电源插座或其他无生命物体中“看到”人脸的原因,该现象被称作“面部幻觉”。不过,弗洛伊德解释说,大脑更倾向于从垂直方向以及两只眼睛、一个鼻子和一张嘴的组合来看待人脸,这被称为整体人脸处理方式。
当面对戴口罩的人脸时,我们的大脑无法以整体方式进行处理。弗洛伊德及其同事去年对近500人的研究发现,他们感知戴口罩的人脸能力显著下降。其中13%的人感知能力严重受挫,甚至达到“脸盲症”的程度。当我们感知周围世界时,有感官信息抵达我们的感觉器官,比如视觉信息抵达视网膜,在由大脑处理后呈现出我们看到的样子。但在一些情况下,如口罩遮住下半张脸,没有相应感官信息输入时,“非感官补整”就会填补缺失部分。这并非仅限于视觉。当人们在喧闹的街道或汽车喇叭声中交谈时,人们会“补全”对方说的一句话,即便有关声音信号并未传到耳朵内。
安特卫普大学认知科学家班斯·纳奈称,在看不到对方下半张脸时,大脑很大程度上基于记忆对缺失信息进行“非感官补整”。如果对方是认识的人,那么有关记忆就将推动人们“脑补”出口罩下的脸,但这并不能确保准确。
事实证明,当涉及面孔时,我们通常以“迷人的特征”进行“非感官补整”。2020年一项研究发现,当评估完整和不完整照片中人脸的吸引力时,人们通常认为不完整照片中的人更有吸引力。“你不大可能用红色大疙瘩为口罩下的鼻子‘非感官补整’,但一些人鼻子上确实有疙瘩,”纳奈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说,‘非感官补整’提供的是理想化的信息。”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外科医生、一项吸引力研究合著者斯科特·巴雷特表示,疫情前他就已了解到口罩的这种“副作用”,“当我们年轻时,曾无数次爱上桌子对面戴口罩的女人,当她摘下口罩时才感到失望”。他表示甚至有专门描写这种现象的俚语,例如“口罩恋”或“口罩热”等。一年戴口罩的经历提醒我们,许多感知并非来自外部世界,而是来自我们自己。(作者谢拉·拉弗,王会聪译)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