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疫情下养蜂人的困顿:繁花开遍时,是否还有蜜蜂追花
3月3日晚,58岁的杨先生终于回到重庆家中,他有些精疲力竭。
陈德昌养蜂的照片
吐鲁番往返重庆,四天三夜,期间杨先生在吐鲁番火车站里待了10个小时,“下了火车感觉地板都在动。”比身体更沉重的是他的心情,回重庆过年前,杨先生留有300箱蜜蜂在吐鲁番,价值15万元左右。本来计划大年初三回吐鲁番照料蜜蜂,但因新冠疫情,吐鲁番严防严控,不让外籍户口者进入。
现在,已经到了春繁的最后关头。“再不去照料,蜜蜂就要死光了。”据了解,杨先生养了14年蜜蜂,这300箱蜜蜂是他的命。现在,杨先生还坐在重庆的家中,不知什么时候能回吐鲁番的蜂场。
“蜂农需要回吐鲁番,这已是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了”
半个月前,看到云南养蜂人刘德成自杀的新闻,杨先生的妻子终于爆发了压抑许久的情绪,她痛哭了一场,说看到刘德成的报道,就好像看到了自己,心痛和心酸混杂在一起。
这条新闻勾起了杨先生的妻子对于养蜂过程中艰辛片段的回忆,“那则新闻,一般人看了就看了,但只有养蜂人才能感同身受。”她对丈夫说:“明年就把蜂卖了吧,我们不做了。”但杨先生说,他还想再干两年。
养蜂人,一生奔波,四处追花。杨先生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已经不适合继续做下去,家人也不止一次地劝他放弃,但杨先生总说,夫妻两人没有退休金、没有保险,能动的时候就要多做一点,减轻些后期的负担。不过,杨先生的女儿却知道,还有一个原因让父亲一直不放弃做养蜂人——他真的喜欢那些的蜂,“蜜蜂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爸爸对蜜蜂的感情不言而喻。”
在女儿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告诉她,蜜蜂是最勤劳的,“虽然我们在课本里也会学到‘勤劳的小蜜蜂’,但爸爸会用真实的故事告诉我蜜蜂的勤劳,爸爸说蜜蜂的寿命很短暂,春繁时期繁殖新的蜜蜂后老蜂就会死去,所以春繁时期爸爸都会抓紧时间把蜂箱弄完。”杨先生的女儿说,春繁是最忙的时候,父亲常常清早起来煮一锅粥,然后吃一整天,吃饭以外的时间都在照料他的蜂。
陈德昌养蜂的照片
一路追花,对杨先生来说是美好的记忆。夏天在阿勒泰,冬天到吐鲁番,快乐的时候,杨先生会在开阔的野外给女儿打电话,说新疆的空气真是好,一定要带女儿来看看。
当然,辛苦和孤独的日子更多。冬天的阿勒泰会下大雪,所以每年11月就要转场去吐鲁番,货车上是堆得高高的蜂箱,下雪路难走,拉蜂箱的车子不能在路上停留,要连续驾驶一整晚才能到,每次遇到转场的那个晚上,几乎一家人都睡不着觉,就连身在重庆的女儿,也一直要等到收到父母平安抵达的信息,才安心。
如果不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杨先生和妻子应该在大年初三就会回到吐鲁番。
和杨先生一样回不了吐鲁番的,还有养蜂人陈先生。陈先生从1986年开始养蜂,他的蜂比杨先生更多,有四五百箱,据陈先生估算折合下来值二三十万。养了一辈子蜜蜂的陈先生说,他从来没遇到过现在这样的情况。
杨先生和陈先生的蜜蜂都放在吐鲁番,每年11月蜜蜂就在吐鲁番开始越冬,等到翌年开春,养蜂人再开始繁殖蜜蜂,春繁在养蜂生产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蜂群在越冬后非常虚弱,需要及时春繁来促进蜂群恢复;启下,则是指春季是蜜源最丰富的时期,将蜂群养成强群能提高养蜂效益。
而养蜂人的一年都在追着时间走。
2月春繁,3、4月带着蜜蜂去田野里,“蜜蜂要采花,吐鲁番的苹果、海棠,都开花了。新疆7月花特别多,葵花、棉花、葫芦、西瓜,7月也是我们收获的季节,蜜蜂只在7月产蜜。”陈先生说,做为一名蜂农也挺快乐的,一路追着繁花,走到哪里,都受到农民们的喜爱,因为经过蜜蜂授粉后的农作物长势更好,“农民看到我们来,喜滋滋的,我们自己心里也就喜滋滋的。”
春繁的时候,养蜂人要对蜜蜂精心照料。第一步是“紧皮子”,就是把蜂箱里的皮子(注:即蜂巢脾,是蜜蜂用蜂蜡修造的数千个巢房组成的)拿出来只留2-3匹;第二步喷药杀螨,需要用手把每一个皮子拿出来用喷壶喷药水,在第一遍杀完之后还得继续,需要杀3遍,有时候还要一只只检查蜜蜂,看看有没有生蜂螨。第三步是放蜂王,现在蜂王都做了节育,每箱有1只蜂王,需要把蜂王的节育套取下,放出来繁殖、产子。第四步是在每个箱子里放花粉。第五步是每天喂糖,隔3、4天喂花粉;然后蜂王放了3、4天后去检查小蜜蜂,产了一皮就需要再次加皮子进去,喂糖和喂花粉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
养蜂是门手艺活,一般都是师傅带徒弟一个个学出来的。一个徒弟要出师,大概需要三四年时间,甚至更久。春繁的每一步都需要人,且春繁的时间紧迫。陈先生说,春繁的时间是从每年2月中旬开始,蜜蜂的寿命短,3月份就会开始死亡,期间还很容易发生春繁盗蜂的现象。
春繁盗蜂是指他群工蜂盗取被盗群贮蜜的一种现象,一般多发生于外界蜜源匮乏的季节,此时作盗群为了生存会潜入被盗群盗取蜂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被盗群的群势下降甚至飞逃,“蜂农需要回吐鲁番,这已经是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了!”陈先生说。
在吐鲁番火车站被拦一夜后,又回了重庆
2月25日,杨先生收到在吐鲁番的蜂友发来的一段视频。视频是附近的蜂农受杨先生委托拍摄的,由于杨先生因为疫情,无法回吐鲁番,附近的蜂农特意帮忙去查看杨先生的蜜蜂情况,视频里,地上密密麻麻铺了一层死去的蜜蜂。
看到视频的杨先生“心都揪了起来”。那一晚,杨先生根本无法入睡,他打了所有能打的求助电话,甚至想起了在新疆阿勒泰的小舅子,小舅子多年前养过蜂,有经验。但与小舅子通话后,杨先生得知,小舅子从北疆去吐鲁番要隔离14天,“当时跟我们说的内地过去也是隔离14天,一样的。”那一晚,直到凌晨一点半,杨先生还在跟吐鲁番当地的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打电话。
原本,杨先生计划大年初三回吐鲁番。但在大年初二时,就接到了通知,吐鲁番不能进村。之后,杨先生联系了当地农业局的养蜂专线,得知“隔离无异常就可以进村。”于是,2月29日一早,杨先生便乘坐火车从重庆去吐鲁番。
陈德昌养蜂的照片
在火车上经过两天一夜,杨先生终于抵达吐鲁番火车站,但被拦住了。相关人员告诉杨先生,因为疫情的原因,不能进入吐鲁番,“隔离14天也不行。”当天,杨先生和其他养蜂人被困在吐鲁番火车站。
困在火车站里的杨先生,身上带的干粮只够火车上那两天,对于火车站小卖部的方便面杨先生嫌贵,舍不得买。打了无数通电话求助无果后,杨先生的女儿在微博上发起了求助。最后,在吐鲁番火车站待了十个小时后,杨先生买了返程票,再次经过两天的颠簸,重新返回重庆。
四天三夜密集的车程,让杨先生感觉,“下了火车地板都在动”。
不过,旅途的奔波对杨先生来说算不上什么,他只希望能快点回蜂场,“蜂子肯定死了不少,现在回去只能救一只算一只。”杨先生说,因为蜂群的特殊性,养蜂人一直都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很多时候一整天都没有其他人来。”而这样的生活对习惯了聚集生活的普通民村来说,已经算是一种自我隔离。
前几天,杨先生收到一份新疆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名为《关于做好蜂农返场恢复生产的紧急通知》,其中提到“疆外返场蜂农原则上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实施集中隔离,隔离期间蜂场的管护,由蜂场所在地农业农村局协调当地蜂农实施代管代养。”
杨先生家的蜜蜂,被托管给了蜂场临近的一户蜂农,他也是杨先生认识多年的蜂友。“但这样做可行性太低了,春繁是蜂农最忙的日子,托管给了别的蜂友,人家只能忙完自己手头的事情,才有精力来弄我的,但是一般一忙就是一整天,也许没有精力来照料我的蜜蜂。”
中国绿发会:不误农时防疫复工并不矛盾
“我们和蜂农共同商定,认为最可行的方法是蜂农在蜂场自我隔离。”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周晋峰说,蜜蜂作为传粉昆虫,是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中华蜂,它又是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追求利润产量等因素,现在国内大量养的是进口的蜜蜂,如意大利蜂、西蜂,西蜂蜜蜂个子大,产量高效率高,中华蜂和部分其他中国农业物种一样,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从那时候,绿发会开始关注中华蜂,并介入中华蜂的保护工作。
吐鲁番是中国蜂农最多的地方之一。这一次,返场吐鲁番的蜂农们遇到了困难,周晋峰专门为他们拉了个群,想帮蜂农们解决难题、共克时艰。
针对这次提出的代养解决方式,周晋峰说:“代养一是成本太贵,蜂农无力承担;二是代养的效果不好,自己家的孩子让别人去养,怎么也有问题,实际的效果还是蜜蜂大量的死亡,我们有很多照片和数据来证明这一点。”
周晋峰称,在绿发会向自治区抗疫指挥部反映了代养实际操作困难后,吐鲁番当地相关部门提出一个集中隔离14天。“由于蜜蜂寿命短,对时间把控严格,这个季节、这个时间节点,蜂农没法儿容忍14天,倘若这样蜜蜂会大量死亡的。”
周晋峰称,绿发会曾向湖北相关部门反映过蜂农返场遇到的问题,湖北接纳了建议,已经开启了蜂农从外地返回湖北蜂场的大门,“疫情核心区域湖北都可以抓复工生产,这边也应该多加考虑。”
蜜蜂的授粉是来年农业丰收的条件之一,周晋峰认为防疫和组织农民有序复工之间,并不矛盾:“我们希望不误农时,做好准备。今年是扶贫任务的决胜之年,今年的农业生产、今年的生态文明建设都依托依赖于此。随着疫情到今天,希望大家,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还希望各个部门、各个级层、村里边、镇里边、乡镇里边、县里面、市里面,各个部门、各个基层同志能够勇于担当。”
陈德昌养蜂的照片
同时,红星新闻记者按照《关于做好蜂农返场恢复生产的紧急通知》文件中公布的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电话拨打过去,但对方表示,现在新疆的疫情响应等级由一级调至二级,目前凡是从郊区入疆,规定必须隔离14天,但具体在哪里隔离就不清楚了,“目前疫情响应等级下调,控制权限从省级下放至市级,每个市具体的规定不一样,建议找吐鲁番市负责这方面的人问问。”
而多次拨打上述资料公布的吐鲁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电话,截至红星新闻记者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应。
为此,红星新闻记者向杨先生蜂场所在地、吐鲁番高昌区相关工作人员询问,蜂农何时能够返场?对方称,尚未得到上级通知。
红星新闻记者蓝婧沈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