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21人遇难 一场没有归途的马拉松

原标题:21人遇难一场没有归途的马拉松

21人遇难 一场没有归途的马拉松

21人遇难 一场没有归途的马拉松

21人遇难 一场没有归途的马拉松

21人遇难 一场没有归途的马拉松

21人遇难 一场没有归途的马拉松

21人遇难 一场没有归途的马拉松

 5月22日,甘肃一山地马拉松赛遭遇极端天气,21名参赛人员在被找到时已经失去生命体征。其中包括宁波江南百英里冠军梁晶,中国跑圈知名的曹朋飞、黄印斌和残奥会冠军黄关军在内的精英跑者。

目前,甘肃省委省政府已经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深入调查。

专访

宜昌跑者讲述

幸亏带足了保暖服和补给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参加此次比赛的湖北宜昌的越野爱好者卞韬略(化名)时,他已坐在从白银西开往成都的K193次列车上。此时,从震惊中平复了心情的他对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参赛经历。

凭经验带足装备和补给

“我是5月21日早上从宜昌出发的,先飞到兰州,坐大巴到白银,再赶到赛区。因为航班晚点,到赛区已是晚上8点左右,当时比赛的技术说明会已经开始了。”卞韬略回忆,“这个赛事有个特点,要求参赛者在头一天将中途要更换的衣服装备等提前封包,然后用转运车运到指定的打卡点(CP),像这次就是送到CP6。因为这个规定,加上前几届都出现了大热天的情况,许多人都把带来的比较重的保暖衣、冲锋衣提前封包上交了。所以第二天出发时,很多人只穿了短衣短裤。如果没意外,这是没问题的,但现在回头看,这应该是后来出事故的一个大隐患。”

卞韬略并没像大多人那样封包上交。他除了在自己的装备包里留了一件较厚的冲锋衣外,还留下了出发时身着的保暖衣和防雨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参加比赛主要是重在参与,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我跑得比较慢,也不追求成绩,心想只要跑进20小时以内就可以了。”他说,“此外,之前我在宜昌这边也参与过遇险救援工作,知道带足保暖服和补给品的重要性。”

赛事安排早早埋下隐患

 21日晚,赛前一夜,卞韬略早早安睡。睡前,他专门查了一下天气预报。不光白银市的,还查了赛区所在地景泰县及黄河石林风景区的。“当时没看出有什么异常。预报只说有小雨和小风,对越野比赛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

比赛日当天,卞韬略背上自己的装备包来到起点黄河石林地质公园。“起点设在山上,七点半的时候就感觉风有点大,不过我穿得比较多,没觉得有什么危险,而参赛的许多选手,许多人只穿了短衣短裤。”

比赛在22日上午9时开始。起跑时还没下雨,前一段赛程一切正常,但过了CP1(第一个打卡点)不久,天气开始变坏了,刚跑了两三公里就开始下雨。卞韬略当时想,西北的雨,过一会儿就完了,他从包里拿出了准备好的冲锋衣穿上继续前行。没想到风和雨越来越大,雨点吹打在脸上生痛,到了CP2时,开始出现选手退赛的情况,但卞韬略还是选择坚持。

“从CP2到CP3是一段大爬坡路,海拔大概要爬升800-1000米左右,这是全赛段最艰难的部分。路太陡连摩托车都上不去,所以在CP3只提供打卡而没有补给品,这可能也是一个隐患。因为事后看,不少选手遇难是身体失温导致的。如果山上有足够的补给品,情况可能会好得多。”卞韬略认为。

体重80公斤被吹得站不住

沿着黄河边的山脊,卞韬略大概又跑了四五公里,此时大概是中午12时半。周围山全是光秃秃的,风非常大,同行的兰州本地跑友也退赛了。而卞韬略想着,既然这么大老远都来了,还是再坚持一下。又跑了不到一公里,大概在赛道的25-26公里处,他看到了第一个受伤倒地者。一位蓝天救援队队员正陪着那位伤者。

从这里起,沿途看到的伤者越来越多。有的人已经失去意识,还有人抱在一起用防风毯取暖,或四处寻找可以避风的地方。“快两点的时候,风把我吹得都站不住了,我的体重有80公斤。山里起雾了,一会浓一会淡,浓的时候能见度不到五米。我明显感觉身边的跑友越来越少,这时心里就有点害怕了。与我同行的还有五六名跑友,虽然当时我身上并不冷,但大家一商量还是决定下撤。”卞韬略做出了正确选择。

跌跌撞撞撤下来吃了碗热汤面

对下撤沿途的状况,卞韬略不愿再多回想。因为大风把路标都吹没了,卞韬略他们一度还迷了路,最后通过手机上的定位系统,终于大概在下午4点半撤到黄河边上的山脚下。“又走了三四公里吧,大概是5点钟,我们在CP2遇到了前来接应的蓝天救援队和当地的公安人员。被车送回赛事终点后,在那里吃到了全天的第一碗热汤面。直到这时,我才从惊魂未定的状态下缓过来,拿出手机跟家人和朋友报了平安。”

回到酒店,卞韬略才得知赛事大致的整体情况。“大概晚上11点多钟和23日凌晨1点多钟,我接到两个电话,是当地应急指挥部和救援组织打来询问情况。我如实报告了。”

卞韬略透露:“我这次并没有看到来自湖北的跑友,宜昌确定只有我一个,相熟的武汉跑友是没看到。这次来参赛的,我看大多是甘肃当地的,再就是东北的比较多。”记者张琳

现场

倒下的多是圈内高手

“5月22日是中国跑步运动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没有之一。”“甚至是人类越野史上最黑暗的一夜。”5月23日一早,中国越野跑圈的大神们以哀痛的心情在朋友圈刷屏,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个噩耗——梁晶、黄关军还有曹鹏飞……

用跑圈的一句话来说,“中国越野跑第一集团、最顶尖的那几人都遇难了。”

“跑神”折戟

他是国内多个超跑纪录保持者

昨天上午9时22分,国内越野跑顶尖选手梁晶的教练魏普龙确认,宁波江南百英里冠军梁晶在比赛中不幸遇难。

梁晶在跑圈被称为“梁神”,多个国内超跑纪录保持者,他的笑容也长久地绽放在领奖台上。

作为中国超马圈的领军人物,梁晶在长距离的比赛中所向披靡。

他获得第一个超马冠军是在2014年10月,梁晶在济南12小时超马比赛中,跑出了惊人的149.5公里,打破全国纪录。

随着马拉松成绩不断提高,2015年,梁晶辞去工作,走上了职业化道路。

“自己不努力,别人就会赶超你,”师傅魏普龙曾告诫梁晶,“‘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个人都将面临被淘汰。”

如今,噩耗传来,跑友圈一片痛哭。

许多人在微博上悼念:今天是国内跑圈大地震的一天,国内顶尖越野跑高手梁晶都没能幸免,哀悼,比赛年年有,命就得一条,回家才是终点。

好友痛哭

他是聋哑人,根本无法呼救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此次比赛中还有残运会冠军黄关军。其好友得知情况不妙时,立刻向主办方求证,对方表示:“现在我们确认他(黄关军)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因为是突发情况,天气比较恶劣,我们已经找到他了,已无生命体征。”

这位好友哭着对记者说:“他是个聋哑人啊,连呼救都没办法!”

在2019年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田径马拉松比赛中,时年32岁的北川小伙黄关军曾以2小时38分29秒的成绩撞线,夺得男子全程马拉松听力障碍组冠军。2018年,他参加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还获得了10000米项目的冠军。

业内人士

高手冲得更远,所以损失更惨重

“太惨烈了,我参加了一百多场比赛,今天是最惨烈的一场。”一位参赛选手退赛后说。

遇难的选手一般都是高手,因为他们跑的快,穿的又少,一般这样的赛事,像梁晶这样的高手,走完只要十来个小时。走的太快了,身体是僵硬的,但是心是热的,走着走着就自己倒下了。

主要是因为:第一,马拉松高手都追求轻量化,所以通常不带冲锋衣等保暖衣物;第二,高手前进的更远、更高、更冷、更难下撤,也更难被搜救。

据介绍,这次参赛的还有位是中国女子跑圈超级大神——郑文荣。她2015年获得六盘水国际马拉松女子组冠军,2015年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女子竞速组冠军,2018年魔山挑战暨玉门国际越野赛,以8小时40分51秒获得女子组60公里冠军。2019年11月,获得中国山马个人年度总冠军。

幸运的是:“她是跟着第一集团跑出去的,最后第一集团除了她,都没回来……”

如果重来

多希望比赛能推迟一天

公开资料显示,2021(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暨乡村振兴健康跑在黄河石林景区举行,共有近万人参加比赛和健康跑,其中172名参赛人员参加了百公里山地越野赛。该项赛事从2018年开始举办,此次为第四届赛事。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赛事还设置了多个等级的奖金,奖金冠军奖金为15000元,亚军12000元,季军9000元,前10最低奖励2000元。对于大众选手,只要参加完比赛就给予奖励1600元。

对此,上述跑友告诉记者,“这个奖金在国内赛事里算很诱人了。”

参加这种比赛前,选手们都会和组委会签一份协议,大概的意思就是自愿参加的,出了意外,免责。都会买保险,组委会买100万,自己也会买80万或者60万保险。

多位跑圈人士告诉记者,这样的赛事在装备上一定要准备充足,要强制带上,比如长袖长裤,有的选手为了走的快,只会穿短袖短裤。

另外,一定要注意,不能硬撑,身体不适了,马上就停止,撤离,毕竟生命是第一的。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多么希望比赛能够推迟一天。”回来后,有位参赛者发了一条朋友圈。

搜救

穿着太单薄

找到11人只有1人幸存

白银消防救援支队特勤消防站指导员王晓东,作为当时首批前往黄河石林山地救援的队员,为记者还原了当时的搜救过程。王晓东表示,因为山路崎岖,从Cp4集结点搜救至Cp3集结点用了三个半小时,搜救过程中还遇到了小雨,截至23日上午10时,白银消防救援支队共找到11名被困者,但只有1人幸存。

“5月22日下午4时21分,我们收到了救援的派遣命令,携带了船型担架、医用担架、救援绳索、照明设备与保暖衣物等救援设备前往救援,大概在下午六点多开车到他们Cp4集结点附近。”据王晓东介绍,他们按照赛事举办方给的卫星地图,沿着赛道上插的红旗,从Cp4向Cp3的集结点搜索前进。“地形比较崎岖,中间有沟壑、峡谷、山脊等地形,共用了大约3个半小时才从Cp4集结点搜救至Cp3集结点。”

王晓东表示,因为前一天中午参赛地突然下雨了,导致山路上土质松软,携带器材通过难度较大。搜救的过程中,现场还有小雨,但风力已经减弱了。后来,天色转晚,能见度较差,且沟壑多,光线很难照到被山地遮挡的地方。

 22日21时,搜救人员发现有3人被困,其中1人受伤,2人死亡,这名受伤的幸存者为一名广东籍男士。王晓东表示,救援人员刚发现他的时候,他的生命体征已经比较微弱了,救援队将其转移到附近的窑洞,跟着救援队一起的医生为其做了保暖和简单的治疗,补充了水分和营养物质。在转移下来的过程中,他恢复了一点意识,眼睛可以睁开了。随后救援人员将其送到Cp4集结点,再移交给景泰县中医院,带回进行治疗。

 21时26分,白银支队消防队员们发现第4名被困人员,已无生命体征。23日1时30分,白银支队搜救至Cp2-Cp3段发现有4人被困,均无生命体征。23日上午搜救过程中,救援人员又发现3名遇难者。截至23日上午10时,白银支队先后发现11名被困人员(10死1伤)。

考虑到救援人员的安全和救援时间问题,在晚上搜救到遇难者之后,队员们将他们的遗体转移到窑洞,将谷底的遇难者搬运至直升机可停靠的平台处。23日上午指挥部统一调派直升机对遇难者遗体进行转移。

王晓东介绍,他看到这次参赛选手穿着都十分单薄,有人穿着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服,短袖短裤,有人只在外面加了一件薄薄的防晒衣。一下雨,把身上打湿之后,加上大风,体温降得特别快。“他们参赛的路段,人员稀少,而且还是山区,到了这个季节,偶尔会出现这种特殊的极端气象条件。”王晓东说。

“我们从后来中途退赛的选手处得知,遇到这种大风降温极端天气之后,有些人想原地休息一下,等待天气好转下山,但是由于在休息过程中体温丧失过快,导致发生了休克和肌肉痉挛。”

亲历

废弃窑洞里

牧羊人连救六名选手

回顾这段经历,“小晏香香”(微信名)用“死里逃生”来形容。她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作为较有经验的越野者,为了这次比赛,她准备了充足的物资,包括冲锋衣、葡萄糖,还有钾片等药品。她唯一担心的是,“防晒做不好,可能会中暑”。

事发时,虽然穿了长袖、长裤、冲锋衣,但较高海拔地区偏低的温度,以及大风、冰雹的到来还是让她无法站立。同行跑友拉住了她,两人共同抵挡大风。陆续,又有其他3位跑友和他们汇合到了一起,但糟糕的是,这时手机信号中断了。这个小队伍中,男士在前方探路,直到他们发现了一个窑洞。

此时,景泰县常生村村民朱克铭正在窑洞避雨。49岁的他是一名牧羊人,5月22日上午9时,天上刮着大风,但羊要吃草,朱克铭还是像往常一样去山顶放羊。他知道今天景区要办比赛,他喜欢热闹,也想去现场看看。

 10点多,天开始下雨,气温越来越低。在当地一个被称作朱家窑的地方,朱克铭停下来,去了以前生产队用过的窑洞。他总在那一片区域放羊,之前还在窑洞里放了衣服、被褥和干粮。

朱克铭先是听到了求助声,循声走出窑洞,他看到一群越野赛选手中有一位已经在抽搐。他把大伙带到窑洞,又生起了几堆火。

朱克铭随后跑到了有信号的地方,拨打了景区的救援热线。等候期间,他多次到窑洞外去观望,“看看救援队走到哪了”。

“前边有一团东西看不清楚。”眺望时,他发现有新情况。这时,有恢复体力的选手和他一起外出辨认。“那团东西”是一名已经失温倒地的选手。大家忙着把他抬进了窑洞。

“脱了衣服、盖上被子、和火保持一定距离慢慢烘烤”“小晏香香”记得这些救援步骤,但她很自责,自己当时太虚弱了,即便身为医务工作者也没能帮上什么忙。好在抢救及时,最终,这名选手化险为夷。

窑洞中的六名选手经过休息,体力渐渐恢复。与此同时,救援人员也抵达了窑洞所在地,将六名选手带往安全地点。

“连摩托车都上不来,救援人员都是连走带爬。”“小宴香香”告诉记者,返程路上,他们才得知其他被困的选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救援正在紧张进行。

事后记者得知,这六名获救人员中,有位来自贵州的选手吴攀荣,他是前6名中唯一的幸存者。GPS显示,在33公里处,他晕倒了2小时40多分钟。

链接

失温是什么?

到底多危险?

武汉晚报讯白银马拉松的这次意外,令“失温”这个词走入大众视野。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董芳提醒市民,在参加极限运动、户外活动时,甚至在城市里,都有遇到失温的风险,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长跑时大量出汗,会带走人体热量,如果此时再遇到气温骤降,热量迅速流失,就可能导致失温。”董芳介绍,重度失温会影响心肺功能,带来生命危险。

据她介绍,正常人体的核心体温(即胸腹腔内的温度)多在35℃-37℃之间,如果热量流失严重,开始逐渐出现失温情况;核心体温低于33℃,就处于中度失温,心肺、肝肾等循环开始受影响;如果核心体温在30℃-33℃之间,处于重度失温状态,会出现活动困难、意识模糊,感受不到体温的下降,从而诱发更大的危险;当核心体温低于30℃时,人体心肺功能开始衰竭,呼吸微弱、浑身僵硬,直面生命威胁。

失温多半发生在参加登山、野营等户外极限运动时,但在城市里也有可能发生。董芳回忆,前几年曾接诊一位严重失温的市民,清早从高处坠下后昏迷数小时。当时正是二三月份,早晨的温度只有几摄氏度,伤者被发现后送到医院,体温已经很低,普通体温计无法测出他的体温。好在,最后经过抢救,伤者幸运地脱离了危险。

如何预防失温?董芳提醒市民,参加户外活动时,记得携带能防风防雨的备用外套;周末或假期如果到野外露营,应提前查明天气,避开大风、降温天,同时带足保暖装备;突然遭遇恶劣天气、温度骤降,要到安全的地方避风,及时给自己保暖,不要硬扛。此外,聚餐时如有同伴醉酒,一定要将他送到家里、安置好,防止因夜间昏睡在户外,导致身体失温。

(记者王春岚通讯员江泓颖陈舒)

可采用“企鹅救援法”

西南林业大学户外运动中心主任段炼建议:“类似的户外运动线路设计之初,应建立以当地村落为主的救援体系,相较于城市的应急救援队,当地村民更加熟悉情况,抵达救援也更快。这些年我个人遇险的一些经历也证明,多数都是先找到当地村子之后获救。”

段炼表示,也看到网上报道中大多数队员都配备了救生毯(运动员身上披着的银色布)。集体求生还可以采用“企鹅救援法”,大家相互依偎成圈,人越多越好。把急救毯围在外围,另外人群需要不断地缓慢移动,交换中心的人和外围的人。这样围起来,中心温度会比较高。外围的人进入内部取暖后,再回到外围,能有效延缓失温情况。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上观新闻、红星新闻、《钱江晚报》报道

相关阅读:
  • 实践故事丨释放片区协作叠加效应

    “片区协作机制,让我们即使面对复杂的情况,依然能高效地开展工作……”近日,谈起此前查办的一起案件,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万寿桥街道纪工委书记、监察室主任舒启林 2024-06-25
  • 画里有话丨走出峡江筑新梦

    画里有话丨走出峡江筑新梦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近日,位于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的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建成开放。该博物馆是一座依托三峡移... 2024-06-13
  • 沪渝蓉高铁武宜段隧道全部贯通

    沪渝蓉高铁武宜段隧道全部贯通

    近日,随着中国中铁旗下中铁七局承建的石门1号隧道贯通,沪渝蓉高铁武宜段全线25座隧道全部贯通。石门1号隧道位于湖北当阳,长1366... 2024-05-28
  • 中国三峡集团守护长江逐“绿”而行

    中国三峡集团守护长江逐“绿”而行

    近日获悉,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三峡基地公司在湖北相继开工一系列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修复水生态的重大项目。如今,... 2024-05-07
  • 来自监督一线的报道丨推动减轻基层接待负担

    打开“速云食堂”客户端,对着食堂二维码扫一扫,即可支付餐费。4月8日中午,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纪委书记简勇完成上述步骤后,在青岩冲村食堂吃上了 2024-04-12
  • 中国造船扬帆四海

    中国造船扬帆四海

    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海上航行。湖北省宜昌市一家造船厂的造船现场。山东省青岛市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船舶与海... 2024-02-26
84岁桂希恩坚持每周接诊患者 东荆街综合执法中心开展“拆违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