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新华社关注!东莞破局的“转型之痛”

原标题:新华社关注!东莞破局的“转型之痛”

1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第9版整版刊发《东莞破局的“转型之痛”|中国沿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调查(二)》。小编今日特转载此文,以飨读者。

↑虎彩印艺车间内的智能化生产设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虎彩印艺车间内的智能化生产设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虎彩印艺车间内的智能化生产设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虎彩印艺车间内的智能化生产设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收入增长利润下降,灰纸板巨头如何求生谋变?

↑东莞金田纸业厂区内的标牌。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东莞金田纸业厂区内的标牌。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东莞金田纸业厂区内的标牌。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金田纸业总经理袁毅(左)向记者介绍公司经营情况。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金田纸业总经理袁毅(左)向记者介绍公司经营情况。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金田纸业总经理袁毅(左)向记者介绍公司经营情况。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金田纸业的造纸车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金田纸业的造纸车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金田纸业的造纸车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金田纸业的造纸车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宏宇摄

↑金田纸业的造纸车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宏宇摄

↑金田纸业的造纸车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宏宇摄

↑金田纸业的造纸车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宏宇摄

↑金田纸业生产车间内的机械设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金田纸业生产车间内的机械设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金田纸业生产车间内的机械设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金田纸业生产车间内的机械设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印刷+互联网转型,如何在新旧之间掌握平衡?

↑虎彩印艺车间内的智能化生产线。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宏宇摄

↑虎彩印艺车间内的智能化生产线。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宏宇摄

↑虎彩印艺车间内的智能化生产线。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宏宇摄

↑虎彩印艺车间内的个性化生产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虎彩印艺车间内的个性化生产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虎彩印艺车间内的个性化生产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虎彩印艺车间内的个性化生产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虎彩印艺5G智能产线上执行产线物流配送的AGV小车。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虎彩印艺5G智能产线上执行产线物流配送的AGV小车。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虎彩印艺5G智能产线上执行产线物流配送的AGV小车。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

“在C2M商业模式下,消费者和制造业以及信息化高度融合,在做到快速交付个性化产品的同时,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陈成稳说。

目前,虎彩已在全国布局3个图书数码生产基地,建设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做到一本起印、48小时交货,并具备日产10万本图书的生产能力。

↑虎彩印艺车间内的智能化生产线。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宏宇摄

↑虎彩印艺车间内的智能化生产线。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宏宇摄

通过与大型图书电商建立深度合作,进行图书供应链的整合。读者在电商平台下单后,虎彩工厂按照订单生产发货,真正做到渠道零库存、不断货。疫情期间,他们重点开拓教育行业按需印刷业务,结合教育领域OMO模式的热点,生产周期仅三到五天,迅速帮助教育机构解决差异化教材问题。

“我们本质上是一家印刷+互联网的企业,内核依然是印刷;互联网只是改造我们传统印刷模式的工具和思维方法。”陈成稳向全体员工阐述自己的想法。

在通往印刷+互联网的转型道路上,大量的探险者折戟沉沙,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思索。5年前,世界网上冲印服务领导者——喀嚓鱼(Snapfish)败走中国,一度让陈成稳百感交集。

以服务专业、使用简便著称的喀嚓鱼,是一家提供在线专业冲印照片和网上分享照片服务的网站。2015年,在被惠普公司收购十年后,意欲全球布局开拓个性影像印刷市场的喀嚓鱼,决定停止在中国区的所有服务。

在陈成稳看来,在线冲印和个性影像的印刷板块,仍属于一片尚未完全开发的“蓝海”,是传统制造业看得见的方向,若想成功仍需熬上一段时日。

“我们传统印刷业务主要服务企事业单位,自己往往扮演被动者角色;如今要聚焦服务数亿大众用户,在他们尚未养成影像消费习惯之前,我们的姿态必须是主动的。”陈成稳对个性影像市场前景信心十足。

2019年5月,虎彩影像旗下品牌鲜檬正式发布。这是一种新的生态链——通过“产摄分离”的商业模式创新,围绕都市女性结婚、怀孕、生育等不同阶段的个性化影像需求,提供摄影体验和场景化个性影像定制产品,吸引了大批传统影楼加盟转型。

↑虎彩印艺的个性化影像展示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宏宇摄

↑虎彩印艺的个性化影像展示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宏宇摄

用陈成稳的话说,坚定客户端价值是产业链核心,今天的竞争已不再是企业之间,而是生态链与生态链的竞争。要拥抱未来,就必须接受变化,重塑影像消费生态,更好地运用数字印刷+物联网,真正实现消费路径的C2M。

因为转型期间必不可少的科研、渠道、推广等方面的巨大投入,虎彩也在承受着利润下降的压力。2017年之前,企业一直盈利;2017年,盈亏平衡;2018年,亏损0.3亿元;2019年,亏损1.4亿元。

陈成稳认为这是正常的“转型之痛”。“我们的传统业务在下滑,但个性影像业务则呈现出年增50%的良好迹象,我们有信心扭亏为盈。”

“生活不是水到渠成的童话,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创造一个坚忍不拔的故事。”在陈成稳眼里,未来虎彩是一家工业互联网公司,智能化工厂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大数据是资产。

↑虎彩印艺的个性化影像展示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宏宇摄

↑虎彩印艺的个性化影像展示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宏宇摄

占领下沉市场后,这家代工厂为何还忧心忡忡?

凭借性价比优势,这款蓝牙耳机跑赢国内上千家同行,占领下沉市场。

进入“双循环”的新赛季,这家不见经传的公司选择转型与升级同步发力。对于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而言,产品向中高端价格扩张实属不易,品牌价值提升的背后,需要研发的持续投入和产品质量的保证。

即使做到了全球第四,陈树康仍觉得不安全。他正在考虑是否从跟跑换到新赛道,或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从默默无闻的小代工厂,到出货量全球第四的品牌商,东莞市和乐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乐电子)仅用了9年时间,几乎每年增速达100%—200%。

“我们在给有线耳机品牌商做代工时,判断无线产品一定是未来趋势。当时市场还不成熟,用无线耳机的人非常少。”和乐电子总经理陈树康告诉记者。

作为电子设备配件的耳机,在技术迭代史上,经历过有线耳机向普通无线蓝牙耳机的过渡。2016年,苹果公司发布第一代AirPods,开创了TWS(真无线立体声)耳机时代,主打千元以上的高端产品。

此后,三星、小米、BOSE等安卓阵营手机和传统音频厂商,纷纷跟进入局,覆盖100-1000元之间的产品市场。

和乐电子主张只做性价比,以最好的品质匹配最合适的价格为理念,推出百元以下的TWS耳机。不追求利润最大化,主动让利消费者,使其成为增量市场的大赢家——凭借性价比优势迅速占领下沉市场,跑赢上千家国内同行。

“当时做代工总觉得是给别人打工,想创立自有品牌,恰好TWS耳机市场成熟度还比较低,就感觉机会来了。”和乐电子副总经理蒋东谈及公司的“QCY”耳机品牌时说。

据国外知名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全球TWS耳机市场中,苹果以43%的销量份额位居行业龙头,和乐电子的QCY耳机则紧跟小米、三星其后,位列全球第四。

该机构预测,这类产品的全球市场规模,2020年有望达到1.2亿部,预计2021年将增长90%,达到2.3亿部。

在这个快速增长的赛道上,和乐电子在技术跟随中,乘势搭建起60多个国家的代理销售网,三成产品通过B端经销商销往日韩美等国,在国内则主打电商C端大众消费市场。

在海外市场,“QCY”耳机品牌口碑良好,自有品牌销量占比最高时达75%,后虽有下降仍在50%以上。和乐电子有两个品牌全球注册,光商标注册费用就花了500万元。2020年,公司整个品牌升级,又投入了1000万元。

依靠珠三角的制造业供应链优势、规模效应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和乐电子2019年营收达7.7亿元,2020年疫情期间逆势增长了96%,上半年营收接近6亿元。

公司收入过度依赖TWS耳机,管理层已预感到产品单一的危机。

2020年,和乐电子尝试改变耳机产品的竞争策略,将价格定位提高到100-400元的区间。

“如果能把百元以上产品做扎实,这个品牌就真成功了!”陈树康说。

然而,对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而言,产品向中高端价格扩张实属不易,品牌价值提升的背后,需要研发持续投入和产品质量保证。

“新产品研发中,团队在攻克连接稳定性差、延迟明显、音质差等行业痛点,应用高质量喇叭、先进的降噪技术等,加上测试和生产组装的费用提升,耳机的综合成本会突破百元。”公司研发总工程师陈章虎告诉记者。

在陈章虎看来,百元以上的新产品,在产品质量不输同行的情况下,会继续让利消费者,以性价比优势与华为、三星等同行品牌正面竞争。

“这么大的盘子,做单一产品风险非常大。尽管企业做得很大,但市场竞争激烈,可能分分钟就被后来者赶超。”陈树康并不讳言,要保持公司抗风险能力,需要跨品类来降低风险。

如今,5G时代已经到来,智能家居和万物互联成为大势所趋,和乐电子也在探索耳机与家居生态连接的前沿技术,并逐渐聚集于智能家居和安防领域。

“这些需要通过与小米等公司合作,接入对方的智能生态系统,目前只有部分客户对这项技术有需求。”陈章虎坦言。

同时,他们开始布局智能摄像头、智能充电宝等产品线,共享原有耳机产品的海内外销售渠道,跑入多元化的新赛道。

“蓝牙耳机是以硬件为主体的技术产品,摄影头更偏向软件技术,这样布局不仅能丰富产品线,还能软硬件结合,增强公司的研发实力。”陈树康说。

他们基于前期运作蓝牙耳机的经验,期望每个单品都做到10亿元的规模,才能将渠道优势完全释放出来。虽然市场规模越大竞争将越激烈,但他们认为,竞争不激烈,产品就没有太大的价值。

“走多元化路线,风险不是一般大。”对于未来,陈树康既充满信心也不无忐忑,“风险是永恒存在的,关键看能否把握住机会。”

大连一31岁男子醉驾与执勤警车相撞,致一辅警死亡一民警受伤 价值不高却意义重大,丢失的越洋快递怎么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