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庆档最失望电影?《攀登者》告诉你山就在每个人心里
文|不小可
这个国庆档可以说是主旋律电影的神仙打架,《攀登者》、《中国机长》以及《我和我的祖国》三部大片都定档于9月30号上映,为了提前抢占市场,大家也都提早点映。
不过,从观众们观影后的反映来看,冗余的感情戏,配音和嘴型的不匹配等,吴京主演的《攀登者》竟然成了整个国庆档里口碑稍逊的一部作品。
《攀登者》真的这么差吗?不论导演最初是什么设计,看完《攀登者》,小编至少明白了登山的三重意义。
第一重:因为山就在那里
“Because it’s there!”这是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的著名回答。
1924年,第二次挑战珠峰的马洛里消失在风雪中。
马洛里(右)与队友欧文
马洛里(右)与队友欧文
最低气温:零下73摄氏度,最大风力:每小时189千米,最低空气含氧量:不到6%。这就是珠峰峰顶的极端气候。缺氧、伤冻、雪盲、高反,杀机四伏。
别说是峰顶了,6500米都是一个神奇的高度——任何的身体不适,在这样的高度都会被放大到致命。
在珠峰登山向导出现之前,每4人攀登珠峰,就有1个人死在路上。死去的人变成雪山上的丰碑,也变成后人的指路标。
直到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的34岁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与39岁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一起,沿东南日一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史上第一个登顶成功的队伍。如今珠峰8790米处的“希拉里台阶”,就以他来命名。
珠峰向导也是一个神奇的职业,多为夏尔巴民族——他们散居在喜玛拉雅山脉两侧的尼泊尔、中国等地,操夏尔巴语,没有本族文字,书面使用藏语,现存只有约4万人。
由于常年聚居在海拔4700米地区,夏尔巴民族的肺活量惊人,有着异于常人的抗缺氧能力,躯干也比一般人长,非常善于攀爬。相关研究还发现,他们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常人,血压很低,保证了大脑供血充足。一位西方记者曾经开玩笑说,夏尔巴人长着专门用于登山的第三片肺叶。
即便如此,近代登山史上,仍有近百名夏尔巴向导遇难。
第二重:为了插上五星红旗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者王富洲、贡布(藏族)和屈银华首次从北麓登上珠峰——电影《攀登者》里,他们化名为方五洲(吴京饰)、杰布(拉旺罗布饰)、曲松林(张译饰)。
“现在登峰,登山手杖都是现代的,冰镐也都是现代的。可是我们拍的1960年,条件是非常差的。那些装备非常地不顺手。包括冰爪、冰镐、装备、氧气,所有东西都非常地别扭。我们的羽绒服也不像现在穿的是防风的,防雪的,防雨的。这个东西只是羽绒服而已,不防风,不防雨,不防雪。那个风还是往里灌的……”吴京说。
1960年连这样的梯子都没有,从片尾的纪录影像片段看,还是绳梯。
珠峰之难,难在三关。
第一关是“北坳”,海拔7028米,最大坡度有70度,像一座高耸的城墙屹立在珠穆朗玛峰的腰部,也被称作珠峰的“大门”。北坳险陡的岩坡上,潜伏着无数冰崩和雪崩结构。
影片一开头,就是一场扣人心弦的雪崩戏——急速滑落山谷的张译临危将手中的摄影机交给吴京,但在千钧一发之际,吴京却丢开摄影机,选择抓住队友的性命。
正是因为此举,1960年的登顶没能留下影像记录,为中国遭致许多来自国际上的疑问——他们到底有没有登顶?一时间,各种传言甚嚣尘上。
而雪崩之后,登山队员们的危险还没有结束——在海拔8570米到8600米之间,“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为了登上几乎垂直而又光滑的岩壁,三人叠成了人山去翻越,站在高处的张译为了踩住队友的肩膀,脱下了冰鞋,仅仅是翻越的片刻,就让他冻掉了半只脚,成了瘸子。
一瘸一拐,一身是伤地回到平原,中国人登顶珠峰的荣光却得不到国际承认,可想而知有多憋屈了。
第三重:为了翻过自己心中的那座大山
1960年下山后,吴京变成了锅炉工,拉旺罗布回家放羊,张译去了登山训练营当教练——但登山队已经不存在了,他就在山脚下看风看雪13年,憋着一股气,将一首气候诗倒背如流。
1973年,登山队恢复训练。1975年,再次准备冲顶。那个当锅炉工十几年都没忘记练肌肉的吴京归队了,看风看雪的张译成了指挥官,新来的还有懂摄影的李国梁(井柏然饰)、患有马凡综合征依然要求登顶的杨光(胡歌饰)。前苏联留学归来的徐缨(章子怡饰)成了登山任务的首席气象官。
为国争光?当然是。但除此之外,这些人还有心中的大山要去翻越——张译最是气不过当年的憋屈,他问吴京:如果换作是你,危急关头你是选择保全摄影机还是自己的性命?吴京答:摄影机。张译更气了:那你为什么要扔了摄影机救我?吴京答:换作是你,你愿意杀了我去换摄影机吗?张译不说话了。
带着杂念去攀登,结局只能是草菅人命——张译的执着换来井柏然的牺牲,他哭了:我错了。
人都说,登顶珠峰,运气好的话,失去脚趾头,运气不好,送掉性命。1960年的张译失去了脚趾头,1975年的张译更失去了队友的性命。
收拾情绪,再出发,窗口期却不等人。
都知道登珠峰讲究一个“窗口期”——6月到9月都是雨季,暴雨加上冰雪,珠峰堪称无人区。而11月到2月又是极寒时间,平均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风速常常达到飓风级别。如果不想被冻成人干,还是不爬为妙。只有5月和10月被默认为相对好天气,有可能出现登山的最佳时机。然而这个最佳的“窗口期”也短得惊人,往往只有三五天。
错过了这三五天,就要再等一年。电影里,首席气象官章子怡观察发现:几天后会再有一个短暂的窗口期!但具体时间,谁都不知道!
难测的天气,换来了电影里的另一奇观:飓风。
这也是众所周知的珠峰“第二关”——大风口。北坳海拔7400米至7500米之间,因为风的“狭管效应”,最大风速能把人吹跑。电影里就展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十几个队友抓住仅有的一架梯子,宛如豌豆荚上的一颗颗豆子,在飓风中剧烈摇摆,随时都会被轻易甩走。扎营的帐篷敲下去不到一分钟就被刮了个干净,风过后一群人就挂在梯子上睡了一宿。胡歌为了照顾女队医,把睡袋的下半截让给她裹着,再醒来的时候,一条腿就得截肢。
这段经历正是参考了史实——1975年冲击大风口时,二三十人被冻伤。首映当晚,胡歌扮演的原型人物夏伯渝也在现场挽起裤腿,向观众们展示了他的假肢——和电影中的老年杨光(成龙饰)一样,夏伯渝后来带着这个假肢登上了珠峰。
大风口过后,登山队员们碰到了老朋友——第三关:“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这一回,他们有备而来,在这里架设了金属梯子。这个金属梯子在此后的几十年帮助众多国内外登山者通过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因此也被称为“中国梯”。
藏民们画在青藏高原岩壁上的白色小梯子,藏族人称之为“天梯”。
第二台阶的“中国梯”
终于,1975年7月23日,中国人在珠峰留下了觇标。同时,也将珠峰测量的新高度8848.13米公布给了全世界。
如今,40多年过去,珠峰依然在那里,吸引着人们去征服,去攀登。
商业攀登珠峰已经相对成熟,不管从北麓还是南麓上,花费差不多都在30万元左右,绝大部分人不需要赌上性命也能登顶。
现在不堪重负的可能是珠峰
但攀登的意义,又何止在珠峰?山就在每个人心里,随时可攀登,随时可翻越,可能没有致命的气候,也可能比8848更为艰险。
《攀登者》首映式上请来全国劳模,也是同样的意思吧
责任编辑:刘德宾 SN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