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被曝回收过期蜂蜜 同仁堂如何渡过质量安全的坎?

原标题:同仁堂如何渡过质量安全的坎?

事件回顾

涉事单位

1。北京同仁堂:全国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

2。同仁堂蜂业:北京同仁堂的控股子公司,主要业务为加工蜂产品、蜂产品制品、蜂花粉、药用辅料、生产食品等;

3。盐城金蜂公司:同仁堂蜂业的受委托加工方。

媒体报道情况

12月15日,江苏广电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节目曝光了同仁堂蜂业委托生产企业回收过期蜂蜜的违规行为。视频中,盐城金蜂公司将大量过期、临近过期的蜂蜜回收,企业宣称“退给蜂农养蜜蜂”,但实际回收的蜂蜜被倒入了大桶,送进了原料库。在涉事车间里,撕下来的标签被满满装在了几只蛇皮袋里,产品名称标注为北京同仁堂蜂蜜。

盐城市滨海县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规定,应该在这些处理的蜂蜜上面挂上不合格品的标识,然后按照程序来处理。但是在检查过程中,仅有一张标识上写有不良品,企业的处置程序不规范。执法人员现场透露,今年9月他们也有过类似操作,而今年10月企业还更改过蜂蜜的生产日期,违法延长产品“寿命”。

北京同仁堂回应

12月16日,北京同仁堂发布说明公告称:关于违规处理退货蜂蜜问题,经查,由于同仁堂蜂业现场监管不到位,存在对清理出的蜂蜜未明确标识的问题,目前未发现这些蜂蜜进入生产用原料库的情形,对此将进一步深入调查核实;关于更改标签日期的行为,经查,由于年初工厂搬迁,在不同生产地址的标签转换时,对标签的管理和使用出现差错。所涉产品于11月已全部封存,未流向市场,会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下依法处理。

鉴于上述情况,同仁堂蜂业在委托生产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和失察的责任,已通知盐城金蜂在调查期间暂停其受托加工生产活动,对所涉物料全部进行封存,并配合上级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开展调查,若发现确有违法违规行为,公司及同仁堂蜂业将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同时向所有消费者郑重致歉,如有进一步调查结果,会及时向公众通报。

北京食药监部门调查

针对此事,北京大兴区食药监管部门已前往北京委托方开展调查,如发现北京企业从事或参与相关违法行为,将依法严肃查处。有关负责人表示,食品委托企业要对其委托生产的食品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管控制度,珍惜品牌荣誉,对消费者负责。

舆论关注度分析

舆论关注度走势(单位:篇)

该事件于12月15日晚由“南京零距离”节目曝光,继而在微博平台传播开来,@环球时报、@人民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网易新闻等均转发。16日,中国经济网、澎湃新闻、东方网等均对此事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并随时跟进事件进展。当日,北京同仁堂发布说明公告正面回应,舆论达到高潮。此时,舆论的关注点逐渐转向对企业信誉、地方监管等的探讨。《新京报》、澎湃新闻、《法制晚报》等纷纷发文,进一步推动着媒体对此事的报道热情,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统计显示,截至12月19日,有关“同仁堂 过期蜂蜜”的新闻有6945篇,微博8240条,微信文章7572篇,论坛帖文784篇。新浪微博中,由@头条新闻发起的话题#同仁堂回收过期蜂蜜#已有7152.6万人阅读,1.8万人参与讨论。选取参与事件的高影响力微博账号,以日均发博量为标准,对其活跃度进行统计发现,同仁堂回收过期蜂蜜事件中,用户的平均发博量集中在0.2(条/天)—0.4(条/天)区间中。

媒体观点

光明网:老字号更要珍惜羽毛

同仁堂是一家老字号企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家拥有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的大型上市公司。越是老字号,越应该珍惜羽毛,因为老字号的品牌价值来之不易:它不仅积淀着浓厚的历史人文价值,更是世代精湛技艺操持和精心维护的结果。老字号的立身之本就是一个“信”字,不管其采用怎样的经营模式,始终应该将质量与诚信放在首位,不能因利弃义,更不能故意作恶。

《燕赵晚报》:同仁堂“蜂蜜门”再证食品安全铁律

我们常说“企业要有道德血液”,但企业道德的血液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严格执法才能促使企业遵纪守法。同仁堂“蜂蜜门”再次验证一条铁律:食品安全是生产出来的,更是监管出来的。对此,有关部门必须一查到底,严惩违规企业,堵住监管漏洞。只有严格监管,才能倒逼广大企业规范生产诚信经营,才会打造出更多“百年老店”。

网民观点摘编

抽取2864条网民评论,通过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观点挖掘系统解析发现,网民对此事的态度以负面情绪为主。网民关注地域最多的是广东、北京、江苏,关注最热词为“同仁堂”“老字号”“品牌”。目前,整体舆情热度趋于平稳。

@刷牙多没意思:建立良好的声誉需要很久,毁掉百年声誉只在一瞬。几代人风雨传承,架不住几个利欲熏心的企业经营者。

@木子呆先生:找代工厂加工,本身没什么问题,国际上很多大公司都这样,重要的是要把好监管的关。

@八喜日目粉丝团:希望同仁堂在经历这次事件后,能够吸取教训,重新找回自己丢掉的信任。也希望这起事件能对所有的企业,特别是像同仁堂这种关系人民生命安全的企业能有所警醒。

@落叶不知冬的美:企业不能仅以追求经济利益作为自己的目标,社会责任感其实更为重要。

舆情解读

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在舆论过往的印象中,是一家有着精益求精严细精神的企业。然而,就是这样一家长盛不衰的品牌老店,这次却曝出食品安全造假行为,在食药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痛点的当下,无疑再次触动了消费者的敏感神经,让人意外更让人震惊。虽然这次的问题出现在同仁堂的非主业产品上,蜂蜜违规回收发生在子公司,但企业的扩张本身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子品牌的蜂蜜出现问题,势必会对同仁堂主品牌产生冲击。不少网民在相关消息下留言表示:“百年老店,千万别自砸招牌!”

事发后,北京同仁堂及时发布说明公告,对媒体的报道进行了说明,并向消费者致歉。但舆论认为,虽然盐城金蜂公司只是委托合作公司,但是“代工”并不等于“代责”,同仁堂在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管理疏漏,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目前,监管部门已经介入,我们在静候结果的同时,也应反思:百年老字号如何避免此类信任危机?

作为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近年来,同仁堂陆续进军保健品、食品、日用品、护肤品等诸多领域,先后在上海和香港上市。然而,在企业急剧扩张的同时,子公司却被曝出质量问题,反映出了同仁堂的管理问题。

此次事件再次敲响警钟:打造一个百年老字号着实不易,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心血和努力,而维护一个百年老字号,则需要对产品质量问题的零容忍。诚实守信是企业得以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也是维护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无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采用怎样的经营模式,都不能忘记企业的初衷与自身的精神。经历此次风波,同仁堂应当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生产全流程的监管,才能重拾消费者的信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与此同时,作为监管部门,不能对此类现象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以“商家知名”而宽纵,而应对这种知名“造假者”严厉追责,才能形成更大的威慑效应,最大限度打消不法者的非分念头,让无良商家得不偿失,让商品市场得以有效净化。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分析师 马丽丽)

相关阅读:
男子编造“家庭困难”骗局 让14岁亲儿子上街乞讨 福州长乐法院宣判两起涉黑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