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光明日报:对屡禁不止的“女德班”应重拳出击,不可延宕
“男为大,女为小”“穿得时尚暴露,等于教人强奸”“婚姻四项基本原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婚”……据报道,去年被责令关停的辽宁抚顺“女德班”,今年却在浙江温州卷土重来——开办亲子夏令营,洗脑未成年女孩。该培训班教员大多来自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针对5~18岁少年儿童讲“孝道”“女德”。
奇谈怪论,令人不忍直视,这哪里是亲子夏令营,分明是“坑”子夏令营。蹊跷的是,抚顺“女德班”已经臭名昭著,孰料却能换个马甲又招摇于世,这次居然把魔爪伸向孩子,无疑更令舆论震惊。
称那些所谓的女德班代言封建糟粕,实不为过。一些论调与旧时的陈词滥调遥相呼应,如“妇者,服也”“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女子要无条件服从丈夫,毫无社会地位。
问题是,哪怕提出三从四德的东汉史学家班昭也不是单方面给女性套上精神枷锁,班昭提到,“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传统文化是多元的,而这些女德班往往掐头去尾、专挑糟粕,将不合于现代价值观的旧观念放大,乃至挂上“国学”的名头,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极端解读。
女德班阴魂不散,也说明当前仍有人信奉男尊女卑的陈腐思想,鄙视、贬损乃至物化女性的思维依然存在,在精神深处并未将女性置于平等位置,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
对于这类女德班,监管不能放任,理当依法依规处理。以往也有所谓女德班因教学内容违背公序良俗而被遣散。一个案例是,抚顺女德班被查,原因有二,一是相关学校私自开班授课,违反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相关规定;二是教学内容背离社会道德风尚,也该受到管理。遵此逻辑,披着夏令营的光鲜外套的女德班,也不应免除处理。
监管部门重拳出击,不可延宕。同时也要探讨,一些女德班为何拥有大量拥趸,一些宣讲人为何成了“网红”?据报道,开设女德班的抚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不仅在抚顺活动,还在多地设有分校,该校校长和老师应邀在全国各地开展传统文化公益讲座。试问,谁邀请的?为何要邀请?这些机构算不算合谋?女德讲师等人一再成为某些正规机构的座上客,该谴责的不只是女德班本身,一定程度上说,正因不少地方的趋之若鹜,为其背书,女德班才能有恃无恐。
妇女不是“服女”,女性不是谁的精神奴仆,不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对象。从追求精神独立,到涵养人格独立,越来越多的现代女性正用双手塑造自我、成就自我。如今,男女平等越来越为人熟知,妇女参与政治经济活动在法律上已经没有障碍,妇女接受教育、婚姻自由、职业自由等也成为社会共识。在这种背景中,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保障女性权益,激发女性潜力,推动广大女性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这才是针对女德班的治本之策。
(作者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论员)
作者:王石川
来源:“光明日报”官方微博
责任编辑: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