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菊艺传承为何“墙内开花墙外香”

武汉晚报讯(记者贺方程通讯员赵琴叶向东)18日,为期一个月的武汉市第35届金秋菊展落下帷幕,这场盛大的“花事”吸引了数百万市民和游客前来赏菊。令人意外的是,如今培育菊花的园林专家和业内人士越来越少,潜心钻研和传承菊艺的多是上了年纪的社会人士,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记者从今年菊展的主会场解放公园游客服务中心了解到,整个菊展期间,该园共接待游客185万人次左右,日均游客量超过6万人次,周末高峰期一天的游客量近10万人次。在晴朗的秋日里,和家人朋友外出赏菊、聚会,已成武汉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目。

然而,在越来越盛大的菊展背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园林行业内培育菊花的专业人才已青黄不接。这些菊花的来源,已从最初的全部由各公园技师培育,变成了现在的以市场采购为主。

对于公园来说,要专门辟出一块地用来培育菊花,只看一季的花却要全年来养护,除了用地成本,还有人工费用和各类管理费用需考虑,实在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武汉市园林专家、多年的菊展技术顾问杨少武认为,“菊展所用的扎景讲究的是整体效果,摆花的品种也不用太多,这部分菊花可以市场采购;专业人士培育的少量观赏性的菊花,则可以用来做精品展。”

与此同时,在今年金秋菊展期间举办的“大师级菊艺作品品鉴分享会”上,代表目前武汉菊艺顶级水平的四位菊艺专家李建祥、辛高炉、刘庆东和段辉坦言,老一辈的菊艺专家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而行业内的年轻一辈,因为待遇不高、吃不了苦,大多不愿从事养菊这一工作。据了解,一般的学徒月薪只有两三千元,却要求能长期吃苦。“养菊花是一件特别苦的事。”培育出300多种菊花的中国菊艺大师李建祥日夜劳作,30岁那年就查出颈椎第6、第7节骨质增生。

不过,令专家们欣慰的是,菊艺在民间得到了很好的传承。2014年,李建祥在中科院武汉植物园面向社会公开招收30名徒弟。今年菊展期间举办的第六届“斗菊”擂台赛,“菊花榜眼”“菊花探花”“最佳人气奖”的获得者,都是李建祥的徒弟。

刚刚从中山公园退休的菊艺专家、插花艺术大师辛高炉,已被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聘为“长河工匠教授”,走上大学讲台,给本科生讲授菊花栽培等课程。“我也希望能在大学生中找到3到5位热爱养菊的接班人。”辛高炉满怀憧憬。

相关阅读:
记者探访三镇街头尚存涂鸦地 老旧小区试水“便民快递存放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