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Awesome Talk丨视像行业协会董敏:心态定高度,场景重构谋未来

本文来自科技有马

全球TV市场正在经历一些变化和挑战。2023年全球TV出货量持续呈现下降趋势,这主要受到全球经济形势、消费者购买力、市场竞争以及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在品牌竞争格局方面,随着中国在显示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以及头部品牌积极实施海外扩张策略,韩、日等外资主流品牌的市场份额受到了一定冲击,TCL、海信双品牌稳住了在全球出货TOP3中的席位。这一趋势表明,全球电视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品牌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

AWE2024期间,科技有马联合新浪科技、瑞物评测室联合举办了“AwesomeTalk”行业专访活动,邀请消费电子、显示行业众多大咖进行一场场有深度的对话。本期专访受邀嘉宾是来自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董敏,探讨针对中国电视产业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当下,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共话未来。以下是采访实录:

Awesome Talk丨视像行业协会董敏:心态定高度,场景重构谋未来

Q:近几年行业销售数据一直在下行,巅峰时期中国电视出货量达到了5000+万台,但2023年跌破3,700万台门槛,全球的电视近两年也下跌了2000多万台。综合来看,全球电视出货量的衰退,有很大的下降是来自中国市场,对此您如何看待这一惊人数据?

A:除去大环境抑制的消费因素,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三个变化导致。首先,客厅场景的变化,中国早年客厅是电视、茶几,沙发“三大件标配”,电视是当仁不让的C位,获取信息、娱乐等实用性强,但如今客厅展示和待客的件用在弱化,其已经成为工作台、学习和亲子娱乐的场所,电视不再有当年的角色和那么强的必开机性。

第二个方面,中国消费者的生活节奏很快,导致用户的时间过于碎片化,他们不再有足够的“45分钟”去看一集电视剧,这导致电视开机率活跃度的大幅下滑。最后便是手机、平板等移动端,“闺蜜屏”、投影等新兴显示产品,极大的压缩了电视的市场规模。当然,房地产行业业的不景气,也都造成了耐用家电的规模衰退。

Q:那么针对上述情况和现象,作为与电视关系极为密切的电子视像协会,我们需要作出哪些引导去推动行业升级转变呢?

A:首先我们要鼓励企业树立正确看待变化的心态,如今的电视时代不同往日,企业要对市场规模有理性的认知。在不到4000万的市场规模下,企业应当在经营上做更多思考,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策略的调整,诸如抬高产品结构、缩短供应和销售链条来提高效率。

场景的变化导致市场规模衰退,那么企业就更要多做新场景下的创新。疲惫、消极是不可取的,要积极看待电视在客厅仍然有不可撼动的中心地位,因为电视的大屏视感是碾压级的,是移动端无法替代的,所以我们说心态和情绪很重要,这是正确看待未来发展的“上层建筑”。

第二个方面,我想号召所有的企业强化“电视是优质音视频设备”的认知。电视的优势在于大,有更多的空间去强化自身在画质、音质等小屏无法比拟的优势。小屏胜在随身、移动的自由上,而大屏的音画质是小屏永远无法替代的。这个方面也许从业者们都已经有了感觉,但是消费者并没有形成明确认知,这是一个信息的不对称。

Awesome Talk丨视像行业协会董敏:心态定高度,场景重构谋未来

第三个方面,也是我们协会一直在努力的方面,即通过制定、落实标准来提高电视的观看体验。比方说开机广告、界面复杂、内容收费混乱、遥控器难用、大小屏联动复杂等问题,整体上要降低用户使用电视的前置成本过程成本。接下来,协会还会针对大环境、国产与国际品牌差异化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Q:现在消费者都自嘲“消费降级”,但我们观察到国外品牌的均价在下滑,国内品牌部分产品均在却在走高,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A:国外品牌和国内部分品牌的价格走势不同,其实本质并不一样。确实存在消费降级这样的趋势,国外品牌在低迷的大环境和内卷的国内市场下,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均价下滑是合理的策略。但同时,消费者没有只逐价格而忽略体验,国内头部品牌均价的向上变化是对自己产品结构上的调整,通过尺寸、技术创新向上牵引。

Q:那您如何看待国产品牌的海外拓展,是否还有增长空间?

A:长远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中国不仅是最大的消费国也是制造强国,中国目前生产了全球80%的电视产品,积累了在质量、性能,应用开发等层面的实力,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企业的品牌力和影响的区域范围也正在逐年扩大。

另一方面,诸如三星、LG已经或者正在退出液晶面板生产,但液晶面板仍在是现在的电视显示技术基本盘。所以我们会看到国际上的一些品牌在减少中低端产品上的供应,聚焦中高端产品,无形中就把份额让给了我们中国企业。

Q:国产和外资品牌逐渐形成了两个技术阵营,MiniLED和OLED。国内品牌簇拥MiniLED,就连前几年主打OLED的创维,以及将OLED作为传统强项的索尼、LG也都在布局MiniLED电视,您如何看待这个局面?对OLED是一种什么态度?

A:首先电视行业一定是技术层面的百花齐放,不同消费者、需求、使用场景,大家都希望看到不同的显示技术应用,包括MiniLED、MicroLED、OLED,激光等等,各有技术优势。

如果说到市场的主流,我们要看这个技术是否有“大规模替代”的能力,这并不是取决于它的技术领先性,而是要看产业化,或者说是商业化的成熟度。OLED与MiniLED相比,MiniLED有更多的品牌、更大的阵营在积极推动,这是它的优势所在。

Awesome Talk丨视像行业协会董敏:心态定高度,场景重构谋未来

与此同时,液晶显示有MiniLED背光加持后,很多性能已经不输OLED,还有性价比的优势,那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有TCL、海信等等品牌不断推进的MiniLED技术,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主导全球电视市场的发展。

Q:近两年除了电视,显示行业的细分赛道越来越多,比如说投影。您能从技术和行业趋势来聊一聊吗?包括对爆火的投影行业做了哪些指导工作?

A:对于投影的技术我们仍然是认为“百发齐放为佳”,无论是DLP、LCD、LCOS技术,现阶段都是各有优势,比如说LCD的分辨率、DLP的亮度,LCOS的对比度,所以消费者应该综合价格和各个方面的性能指标来看,不同的用户需求就会产生不同的选择。

过去的几年,投影行业的发展可以用“蒙眼狂奔”来形容,也出现了体验不佳、参数虚标,混淆消费者视听等问题。所以协会认为,在2023年市场规模的下降的背景下,适时的停下脚步,调整一下节奏,重新思考什么样的发展是最健康的。同时,投影行业也有陷入价格战的苗头,我们还是希望从业品牌能够从价格战转移到价值战上。

Q:那么,在您看来投影之后的下一个有潜力爆火的细分赛道会是什么?协会有没有什么引导措施呢?

A:刚才我们也聊到了,还是依据场景创新来说,我们看好的是会议电视赛道。目前,全球中型以上的会议室超过3000万间,还不包括中小型的会议室、“老板间”,在这些场景之中,远程会议、视频会议需求很大。所以今年,我们将会重点和京东、TCL等品牌,通过标准指定来定义会议电视,从而进行推广,甚至会在一些销售平台来做专区,推广这个品类的发展。

第二个是移动智慧屏,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闺蜜屏”,市场上已经有很多这类产品,包括健身屏、化妆屏,随身屏,自由屏等等。我们希望这些不同主打功能的产品,不同的称谓形成一个合力,将技术方向、认知方向统一到一起。

第三个便是车载大屏,此外还有中控电脑,迎宾显示,智慧车灯,其实都是我们音视频的一个范畴。我们也花了大量的精力在车规显示上面来做一些投入,不同于常规消费电子品,车载相关我们制定针对天气极其恶劣情况下,音视频的设备的耐受性,能够兼容更加苛刻的条件,所以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一个方向。

除此以外,今年协会的主要工作还有专利保护建设,基于对场景的拓展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的潮流指向标,我们还要形成一个自己的专利统筹布局,强力强大的护城河。

写在最后:在全球电视市场经历出货量的持续下滑、技术路线的多元竞争以及消费场景的深刻变革中,中国电视品牌与显示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也为企业提供了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市场策略的机会。中国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布局和海外市场的拓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显示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MiniLED与OLED两大阵营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品牌对MiniLED的积极推动,不仅提升了液晶显示的性能,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投影、会议电视、移动智慧屏等新兴显示产品的崛起,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在推动标准制定、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方面不断提供助力,心态决定高度,技术创新打出差异化,以场景重构可谋未来。

相关阅读:
Awesome Talk丨易开得-安森:只专注做净水,只追求专业品质 道阻且长,但总有人奋力前行——解读海尔视听AWE华丽转身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