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王坤祚
来源:财富中文网
电池寡头宁德时代将引发股价连日下挫的一系列负面消息斥责为“谣言”,并选择报警后,股价在次日反弹走高。截至2月14日收盘,宁德时代上涨3.68%,股价亦重返500元上方。
宁德时代否定了被美国制裁、被剔除创业板权重指数、和特斯拉谈崩(传闻与比亚迪达成合作)的一系列市场传言,指称这些消息“无事生非、毫无根据、性质恶劣、影响企业声誉”。另外,特斯拉中国区相关人士也回应称,宁德时代与特斯拉谈崩“确实不属实”。
如果从去年12月692元每股的高点算起,两个月以来,宁德时代股价已经下跌近 30%,市值蒸发超过4000亿元。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宁德时代是近两年的当红标的,投资者甚至冠以“宁王”之称,以形容其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
在市场份额层面,宁德时代是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的霸主,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全球市场份额占比逾三成,无人能出其右。中国企业能在国内、国际市场都份额领先的并不多,宁德时代是其中之一。
从来没有铁打的王座,也没有一劳永逸的霸主。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宁德时代的龙头地位并非不可挑战。每个健康的行业,领先者格局一定是在动态变化之中,竞争激烈的动力电池市场尤其如此。”
但崔东树同时又认为,目前国内新能源车企抛弃宁德时代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存在巨大的风险。“国内新能源车企的盈利情况并不好,在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整车厂可选择余地不多。比如蔚来、小鹏,目前正是需要电池去上规模的时候,宁德时代的规模优势决定了它必然是短期内国内市场的主力供应者。”
“今年新能源车补贴退坡30%,明年可能就会取消。在这种情况下,对新能源车未来发展前景,以及电池销量能否持续高速增长存在一定的疑问。”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认为,股价下跌,反映了市场对宁德时代未来业绩增速下滑的担忧。“宁德时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局面远比以前复杂。”
宁德时代所处的动力电池和新能源行业,当前正在印证《资本论》里的这句话——“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便胆大起来”。这是当下最热闹的赛道,各路资金一股脑涌入、地方政府青睐、银行贷款倾斜。其中逻辑也很容易理解,这个领域不仅符合中国的“双碳”目标,也符合更大范围的全球清洁能源革命。许多人看到了电池供不应求,有很强的议价能力,被利润和市场前景吸引,加码下场赌博。
但他们不应该忘记光伏产业的前车之鉴,产能过剩之后的降价倾销,让市场一度变成一地鸡毛。
除了被国内的竞争对手群起而攻之,宁德时代更艰难的战事,在海外。
电池咨询公司Cairn ERA的山姆·贾非(Sam Jaffe)曾发表评论称,宁德时代是中国的政府产业政策造就的“梦之子”。这家电池巨头不断在欧美扩大市场份额,在全球上下游大举并购,或许已经成为“眼中钉”。即便此番被美国制裁的消息是空穴来风,但紧张的科技地缘政治局势,将是悬在宁德时代头上的一个潜在的火药桶。
全球资本正一齐盯着电池这块肥肉,在一个天量规模的热门市场,一家中国企业能否在一个宽松、自由的市场里竞争,还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另外,在电动车是未来趋势的全球共识下,欧美企业能否允许成本占比超过3成的电池掌握在一家中国公司手里,全世界都看这一家企业的脸色,可能性非常渺茫。
电池正和半导体一样,日益被当作一场军备竞赛。目前,欧美正在大力资助本土制造电池和配套供应链追赶中国。他们认为,太过于依赖某家中国供应商,是个战略软肋。
正如福特汽车全球CEO吉姆·法利(Jim Farley)此前的表态,现在是棒球比赛第二局(棒球比赛共有九局),行业刚刚起步。整车厂初期可以向多个供应商采购电池。长期来看,车企应该考虑主导电池开发和生产。
崔东树对此持相同观点,他认为自产电池是整车集团的必然选择。“电池和发动机一样重要,是主流车企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核心产品。车企想要达到百万量级的规模,必须要有自己的动力电池自主生产体系。否则成本无法控制,核心技术无法提升,将陷入很大的灾难。”
目前,宝马、大众、沃尔沃、保时捷、特斯拉,以及吉利、长城等中国车企,都已经公布了自产电池计划。
最大的疑问在于,如果车企纷纷自产电池,不再需要宁德时代,那么这家公司会被谁需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