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创始人李斌已经敲钟三次,几年前被嗤之以鼻的新能源汽车成为他创业路上最接近改变行业的一个,但在他22岁之后的第二种人生中,他依然是“创业者”。
原标题:李斌的第二种人生
文/王叁
来源:FN商业(ID:FN-24H)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说,“创业是一场游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2018年,李斌把自己的44岁的人生分成两段:22岁之前是第一段;第二段的22年,关键词是创业。
但他并没有明说的是,创业二十余年、三次敲钟的第二种人生中,高光时刻虽多,磕磕绊绊更不少,而连续创业的源动力都藏在前一个22年里。
1
1974年,李斌出生于安徽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吴岭村。父母在南京河海大学工作,李斌留在外公家中,成为“留守儿童”。
那个年代,牛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李斌的外公是四里八乡有名的养牛专业户,最拿手的是通过牙齿判断牛的年龄。
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中间还涉及到产品包装和库存管理,非常先进的商业理念在大别山区的农户家庭中上演。少年李斌成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找到最肥沃的草地,把牛带过去吃个饱,再一头不落地带回来。
在不需要牧牛的季节,外公还卖药酒。从江苏进货,分销给村里的农户,中间还有一级代理、二级代理,李斌则扮演收钱记账的角色。
“收入成本利润、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要么赚短期的钱,要么赚未来的钱。好的生意是今天能赚钱明天也赚钱,明天比今天赚更多的钱,用最少的钱赚最多的钱。”后来,连续创业者李斌如此定义外公给自己带来的商业启蒙。
时间转眼来到九十年代,十几岁的李斌面临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选择:中专还是高中。
对于九十年代初的农村家庭而言,上中专比上高中更吃香。因为有了中专文凭就可以从农村变成城市户口,能直接参加工作赚钱。
当人因为选择而犹豫时,其实只需要闭眼选,马上就能知道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李斌先是在家人的劝说下选择了中专,但考上之后马上就放弃了——他要考高中,还要考大学。
就这样,李斌成为太湖中学91届的毕业生,并在同年以太湖县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
填报志愿之前,李斌同班的班长李大鹏也想报北大,但是班主任提醒说,重点高校通常不会在外省同一个中学录取两个人,于是李大鹏报了人大社会系,李斌也跟班长一样选择了社会系。
如果二人的角色互换,那么李斌可能在第二年迎接学弟入学的时候,提前认识那位来自宿迁的新生。在连续创业者李斌的连续创业路上,这位宿迁新生与他有太多的交集。
1992年的李斌
人生没有如果,时间永远向前。
进入北大之后,李斌直接进入了网文中的开挂模式:他主修社会学,辅修法律,业余时间学习计算机编程。即便是业余学的计算机,在当时的北大,他也是唯一一个拿到国家计算机系统分析师证书的文科生。
而更夸张的是,“文理法”三修的同时,李斌在北大上学期间打过50多份工,甚至还没毕业就开始创业。
李斌曾在后来的采访中回忆,读书期间第一份工作是推销办公用品,拿提成。
“当时新世纪饭店那一片儿都是我的地盘,当时那是北京西边最牛的地儿,苹果公司就在那儿。写字楼的大门没有预约根本进不了。不过,我知道有一个后门,然后可以从饭店大堂二楼绕过去,躲开门卫。我做过苹果公司的生意,卖传真纸、复印纸、各种各样的文具。”
1996年,22岁的李斌开启了人生中第一次创业,他创办了南极科技,一家做互联网web hosting的公司,帮别人租服务器,卖域名。
南极科技李斌
当时,国内互联网刚刚兴起,新浪、网易、搜狐等最早的一批互联网公司甚至都还没有成立,服务器租赁的生意并不好做,南极科技这家公司并没有坚持太久。
“当时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赛道,更多是个机会主义者,觉得这个事情新鲜,就赶紧去弄。虽然看得比别人远一点,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办法坚持做一个东西。”李斌如此回忆初次创业的经历。
1997年,北大社会系的一位学长邀请李斌一起做点事,闲不住的李斌很快就答应了。这位学长曾在1983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是北大社会学系重建以来第一届学生,是比李斌还要学霸的学霸。
就这样,李斌参与创办了科文书业信息技术公司,两年后这家公司上线了一个卖书网站,叫做当当网,这位学长正是李国庆。
不过,李斌并没有坚持到当当网上线。创办公司的第二年,他选择离开。而李国庆从华尔街带回一位女士,在他摔杯控诉这位女士之前的20年里,二人曾联手开创过一个时代。他们的第一位强敌,就是李斌阴差阳错没有接到的宿迁学弟刘强东。
离开之后,李斌曾想复制国外e-Bay的模式做一个拍卖网站,于是跟北大的一位学长聊起了商业计划。结果那位学长偷偷摸摸拉着别人一起干,把李斌甩开了。无奈之下,李斌又回到了南极科技,继续卖域名,出租服务器。
一转眼,时间来到了2000年。
2
2000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个里程碑年份。这一年,搜狐、网易、新浪相继在纳斯达克上市,李斌创办了易车网。
2000年之前,全世界的投行对于互联网都没有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连股神巴菲特都认为互联网与其价值投资观念不符。
1998年,被称为互联网女皇的玛丽·米克尔在《互联网报告》中推广了“烧钱换增长”的概念,直接把互联网公司的投资价值提升到难以想象的高度。1999年,美国457家上市公司中,互联网科技公司有308家。
互联网企业受到投资人热捧,泡沫越来越大。2000年3月,美国商业周刊提出了“烧钱率”的概念,通过分析207家互联网公司,得出74%的现金流为负数、51家会在1年内烧完现金储备的结论。就连大名鼎鼎的亚马逊,在美国商业周刊的分析中最多也只能再撑十个月。
随后,所有互联网科技企业股价大跌,倒闭潮正式开始。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作为一个汽车类资讯网站,易车网强行搭上了国内互联网浪潮的末班车,但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易车网又赶上了中国汽车行业起步的黄金时代。
2000年被称为中国家庭汽车元年,国家层面第一次鼓励轿车进入家庭。一年后,上海通用推出10万元的赛欧,随后10万家轿用车市场开始井喷。
在业内流传的非官方认证传闻中,1999年筹办易车电子商务公司时,李斌拿到了900多万融资,投资方是北汽。无论传闻属实与否,这次创业的李斌坐上了国内互联网远古红利期的末班车。
但与此同时,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寒冷开始在国内蔓延。在美国上市的网易、搜狐和新浪的股价都曾逼近1美元的摘牌线,全球30万亿市值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易车网也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
坚持到2001年底,易车网已经烧掉了400多万,而且亏损仍在持续。在同年最后一次董事会上,李斌用上大学时赚的钱把股东的股份都买了下来,还欠了几百万的债,半年没给员工发工资,公司就剩下8个人。
“那时候很惨,口袋里就剩十块钱。”李斌在回忆起这段艰难岁月时提到,“当时有两个信心,一、越来越多的人会买车,二、互联网是未来。”
于是,李斌重操旧业写程序,“那时候,只能什么挣钱干什么。”
2003年,一汽马自达成为易车网的大客户,服务内容是网络营销,包括帮助一汽马自达建网站,以及在门户网站投广告。这笔订单给易车带来400万的收入,以及服务进行过程中为自身积累下的人脉。
2004年起,易车逐渐拓展出三项核心业务:易车网用于新车导购,新意互动主营汽车互联网营销服务,优卡网打造二手车交易服务平台。
李斌曾说,他没有商业偶像,但他佩服联想的柳传志。2006年3月、8月和2007年9月,易车连续完成130万美元、541万美元、1360万美元的融资,都有联想投资的身影。
但对于李斌而言,冲刺上市的三年全是痛苦的回忆:“2010年是我最纠结的一年,比2002年欠债还钱还难。”
2006-2009年期间,易车加速冲刺,做了很多跨媒体运营,包括杂志、电视、电台等。在上市前的海外路演时,时任易车CFO的张序安跟投资人沟通后发现,虽然易车营收可观,有七八亿元,但海外投资人对传统媒体很不看好,这意味着易车需要壮士断腕。
上市前,李斌决定再次专注于互联网,开始拆分所有非互联网业务。据李斌回忆,拆出了300多人,2个亿的营业额。他花了大概半年时间说服团队,支持团队单独拆出去创业。
李斌坦言,这个过程自己确实很痛苦,“低估了整合的难度,高估了协同效应,要承认自己做了错误决策,浪费了三年时间。当时我们说了一个愿景,很多人因此加入,但最后又没有按照当时跟大家说的模式往前走,我觉得对于自己的信用方面的打击很大。”
2010年11月,成立十年的易车赴美上市,市值5亿美元,成为中国最大汽车媒体公司,首家海外上市的中国汽车垂直网站。
“上市前那两三个月,包括上市后半年,他都是愁眉苦脸的。并不是公司业绩不好,而是他觉得辜负了兄弟们。”张序安说。李斌还告诉他,在这辈子的创业经历里,这个事情是让他最难受的。
2011年,中概股大跌,公开资料显示,易车也一度暴跌16.76%,市值不到2亿美金。三年后,易车的竞争对手上市,就是李想的HM">汽车之家。
但汽车垂直领域格局已定,这里已经不再是他们的战场。
3
2012年,造车的想法在李斌心中酝酿。
那是普通消费者不相信电动汽车能够上市的年份,但最早一批新能源汽车创业者已经率先看到了机会。
李斌认为,跟易车相比,这次创业需要“真正去构思一个商业模式,从更大的角度去看用户体验的变化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看中国企业应该怎么参与全球竞争”。跟弯道超车的说法相比,他更愿意把智能电动车视为中国品牌换道先跑的机会。
李斌花了近一年时间筛全组建团队,其中包括原龙湖地产执行董事秦力洪,原菲亚特中国董事长郑显聪,原新东方总裁兼CFO谢东萤,原玛莎拉蒂CEO马丁·利奇,原思科CTO伍丝丽等。
人才是起步的基础,融资是最初的挑战。
在为创业融资时,李斌“憋着一股劲”,想要通过融资把自己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和人脉关系建立起来,但这个过程显然比想象中要艰难得多。
比如,B轮领投方淡马锡中国区执行总经理吴海曾说,自己当初听到蔚来汽车的第一反应是“胡扯”。
“第一,李斌是互联网背景,没有在工业领域有任何积累;第二,他似乎也不是技术专家”。他第一次在高瓴资本年会上听李斌的演讲时(淡马锡是高瓴的LP),感觉李斌对未来想做什么也不是特别清楚。
而在更早的时候,李斌去找雷军投资,雷军听到李斌是要造车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骗子”。“那时候中国的造车团队太多了,多到上百家。”
(雷军后来成了蔚来投资人和用户)
2014年,蔚来汽车成立。蔚来,Blue Sky Coming,蔚蓝的天空来了。
蔚来的启动资金中有李斌本人全部身家——1.5亿美元,而蔚来的六大创始投资人,分别是马化腾、刘强东、雷军、李想,以及高瓴资本的张磊和红杉资本中国的沈南鹏。
兜兜转转,李斌还是和宿迁学弟刘强东产生了交集。
2017年,蔚来ES8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上市,奶茶妹妹发表了那段著名的言论:“李斌花了15分钟说蔚来汽车的计划,我老公只用了10秒就说了Yes。”
可能很多人没注意到,现场采访章泽天的,是李斌的夫人王屹芝。
2012年8月,李斌经人介绍认识了当时在央视工作的王屹芝。在后来双方的回忆中,当时在餐厅点的沙拉还没上,二人已经定好了结婚时间和生娃日程。认识9个月时,他们已经结婚了。
如果不理解李斌如何在三重学业压力下仍然有时间打50份工,这个“雷厉风行”的相亲故事或许能够解释一二。
凭借着对于汽车行业的洞察和广阔的人脉,蔚来在国产新能源汽车最好的时代来临之前入场,也很快就见证了互联网造车的至暗时刻。
连续创业的路上,李斌第二次“生不逢时”。
时间拨回2013年9月,财政部与科技部联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方案。随后,各地方政府也都出台了补贴政策。
一夜之间,300多个互联网造车团队接连成立,没有生产线,没有产品,用PPT隔空斗舞。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骗补。
仅仅三年,造车新势力进入至暗时刻。借用后来一句很流行的话:国家用了13年,投入资金万亿,终于打开新能源汽车的大门,却被人用几页PPT关上了。
2016年底,乐视资金危机浮出水面,贾跃亭去美国开会之后再也没有回来,国内对造车新势力的质疑与嘲讽也达到了顶峰。
蔚来汽车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起步的。那段时间,一向低调、很少接受采访的李斌,突然从幕后走到台前,为蔚来汽车正名。
所有人心里都清楚,造车新势力扭转乾坤的关键在于交付,把PPT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骗子”的黑锅才能不攻自破。
2018年6月28日,蔚来开始向普通用户交车,在当天同时举行的合作伙伴大会上,李斌几度哽咽。到10月31日,蔚来已经交付近5000辆ES8,11月底,第1万辆ES8下线,全年交付万辆的目标已经不再遥不可及。
2018年9月12日,蔚来登陆纽交所,成为从成立到上市速度最快的一家汽车公司,市值超过60亿美元。
李斌再次在纽交所敲钟
虽然产品层面的争议仍在,但蔚来终于成了第一个被称为“中国版特斯拉”的汽车品牌,但李斌强调,“我们对自己的期许不是做中国的特斯拉,我们相信自己是世界的蔚来。”
4
蔚来确实还没达到特斯拉的高度,不仅在销量与市值层面,还在有新能源汽车必备的核心技术。
特斯拉保持行业第一的位置,靠的是“三电+三智”,不仅是因为特斯拉在这些技术层面的领先优势,更是在于特斯拉将“三电+三智”作为下一代汽车核心技术的标准。
“三电”指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三智”是智能网关、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三电是电动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电动汽车的命脉,其成本能占据整车成本的一半。
完全不同于传统燃油车的技术研发体系,才是电动车成为“弯道超车”机会的关键。
而在最初组建创业团队时,李斌最先思考的就是电动汽车的底层逻辑。6年以来,行业经历了高峰到低谷再到平稳发展的变化,但蔚来汽车的定位始终没变:高端、服务和技术。
造车新势力三巨头中,理想汽车喜欢讲述增程技术背后的电量焦虑故事,小鹏汽车为自己打造了“智能”的护城河,蔚来汽车的领先优势则是以品牌定位和服务体系确立的。
蔚来汽车用户体验变革模型划分了四个模块:车(Car)、服务(Service)、数字触点(Digital)、车以外(Beyond the car)。
车是“地基”,从技术角度上看,“三电技术”就被划分在这个象限里;服务和数字触点是“楼体”,主要满足功能需求和部分情感需求;而服务部分,已经成为了蔚来汽车的标签。
蔚来的原则是把用户、基础设施和服务团队联系在一起,主要产品是一键加电(NIO Power),包括移动充电车、换电站、充电桩(超充、直流、家用)三个子产品。
换电站,是蔚来服务与技术优势的结合点。在前几日召开的NIO Power Day 2021上,蔚来公布了一组数据:在全国一共部署了301座换电站、204座超充站、382座目的地充电站。
同时公布的还有新计划:2021年换电站的建成目标总数由原先的500座提升为700座以上;自2022年至2025年,在中国市场每年新增600座换电站;至2025年底,蔚来换电站全球4000座(国外市场1000座)。
充电系统建立的意义,不仅在于服务体系的拓展,也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入行门槛。正如当初写一份PPT就能成为新造车企业的时代一去不返,整车制造的窗口期同样也会因为行业的再度进化而关闭。
在现场发言中,最早跟随李斌一起创办蔚来的秦力洪,依然将蔚来定义为“创业公司”。
即使创始人李斌已经敲钟三次,几年前被嗤之以鼻的新能源汽车成为他创业路上最接近改变行业的一个,但在他22岁之后的第二种人生中,他依然是“创业者”。
正如李斌所说:“我认为自己是天生的创业者,有很多想法,想把它变成现实,也愿意帮助别人把想法变成现实。”
很多蔚来员工都曾提到,“斌哥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但这个“2019年最惨的人”,仍然坚持着作为“创业者”的第二段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