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李洪元案疑窦丛丛?律师:普通案件,没特殊之处

李洪元案疑窦丛丛?律师:普通案件,没特殊之处

原标题:华为回应来了!李洪元案疑窦丛丛,律师怎么看?

作者:林波

编辑:李清宇、刘雪莹

华为回应!

支持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

华为前员工李洪元离职后被起诉敲诈勒索,羁押251天后,因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释放。近日,李洪元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并表达了个人诉求。

据21Tech获得的最新消息,华为终于作出回应:

华为有权利,也有义务,并基于事实对于涉嫌违法的行为向司法机关举报。我们尊重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的决定。如果李洪元认为他的权益受到了损害,我们支持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起诉华为。这也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

李洪元案疑窦丛丛

李洪元可能也没想到,和华为的离职纠纷会在一年后引起轩然大波。去年10月,他还在为仲裁、起诉奔走,目的是向华为追回20多万年终奖。

当时,记者遇见他是在另一位华为离职同事的仲裁案上,李洪元前来现场支持和交流。通常华为离职员工都是拿N+1的赔偿金离开,极少数会为了获取补偿或者年终奖等利益和华为对簿公堂。

李洪元则是为了年终奖奔走的一位,他在2005年进入华为,在华为任职13年,是一位资深员工。最终选择离开华为有多种原因,逆变器的举报事件是一个关键点。

离职前李洪元就职于在逆变器部门,在工作期间发现部门造假等一些问题后,在2016年11月21日以“一名华为员工”的身份向集团投诉邮箱发了匿名邮件。一年之后,公司审计组对逆变器部门开展了调查,随后,人力资源部找到李洪元告知他合同到期了,并表示不想续约。

于是离职谈判开始,双方在N+1和2N的赔偿上有些争议,按照李洪元对记者的说法,当时部门领导同意了2N的方案,还包括年终奖。与此同时,李洪元将对话录音,这也成为他的重要证据。

在确定离职后,在2018年3月,李洪元收到了383651.24元和应补发的工资。然而,年终奖并未到位。

因此,李洪元开始起诉华为,要求赔偿年终奖,期间也经过多次开庭,也期望通过媒体来扩大影响。直至2018年10月,诉讼的结果还未有定论,各方都在等待解决方案。

谁知,2018年12月,李洪元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期间,李洪元的罪名有过变更。

一开始,公安机关以其侵犯商业秘密为由进行拘留,但是2018年12月16日,公安机关对李洪元进行了三次讯问后,确认他不存在侵犯商业秘密的违法行为。

2018年12月28日,华为公司补充报案材料,再次控告李洪元于2018年1月31日与部门领导何某东洽谈离职补偿过程中,采用敲诈的方式,迫使何某东同意私下给付额外补偿金33万元,以换取他不闹事,不举报,顺利离职的承诺。何某东迫于压力,不得不同意给他33万元。李洪元的罪名又变成了敲诈勒索。

2019年1月22日李洪元被逮捕。但最终因“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于2019年8月23日被释放,总共被羁押了251天。

律师在《法律意见书》里写道,“《司法鉴定意见书》及录音资料文字版证明当时的商谈是在双方有说有笑的基础上进行的,最终经过2小时12分24秒的充分协商,达成了离职补偿协议,整个过程并无李洪元实施威胁或要挟的语言。”

直至近日,随着检察院的决定书等被曝光,一石激起千层浪,将李洪元和华为一同推上风口浪尖。

从舆情来看,当前全国都在对公司的劳资关系进行讨论,从网易事件开始,“离职员工”的话题就在风口上。

据知情人士告诉21Tech者,李洪元现在心情不好,准备回家。同时,李洪元12月2日也不再接受采访,并对外表示:“感谢公司这13年对我的培养,出了这个事并不是公司愿意看到的,也不是我愿意看到的。是公司内部一小撮腐败份子,利用公司的影响力来实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期望公司能尽早沟通,一起妥善解决。”

从这份回复中,可以看到李洪元还是希望和解问题,并非一直是对抗姿态。

而在媒体采访之后,铺天盖地的舆论也开始演变为多种说法。在采访中,李洪元或无心、或发自内心,表示自己其实此前也想升职,想见到华为高层,这些说法反而让一些支持者们倒戈。

究竟李洪元的诉求是什么?如果华为误告,为何不继续起诉?

据记者了解,李洪元原本计划针对误告的情况,再起诉华为,想过段时间进行操作。如今舆论的发酵之下,是否会再起诉还得打个问号。

那么李洪元何去何从?

事实上,李洪元去年就已经准备创业,在经历了和律师的战斗后,为离职员工提供法律协助也成为了他规划的创业方向之一。而事件曝光后,李洪元既想恢复声誉,也想借由此事在华为内部发声,甚至获得华为高层的关注,甚至认为可能有助于自己创业。

也有李洪元的朋友认为,他是受了律师的影响,才会有这些举动,甚至想和律师一起办理所谓的法律协助平台。

而李洪元是一个离职的个案,至今最让大家疑惑的是,华为相关人员为什么要对李洪元进行报案?

每个公司每年都会有不少人离职,一般也并不会对每个辞职人员举报。一类说法是,华为在查账时发现了30万元的异常,才对外报案。也有离职人士告诉记者,华为是在选择典型进行威慑,公司也不需要多少成本。

据记者了解,这样的控告并非只有一起,目前还有其他辞职人员受到控告。但是这类举报并不频繁,一般是民事控告,刑事拘留比较少见。另一位被刑事拘留3个月的华为离职员工,还在等待开庭起诉。而按照法律人士的说法,这些都是合法拘留,都是在核实的流程之内。

但是,多位华为内部人士告诉21Tech记者,华为起诉或有其原因,但是确实反映了公司内部存在的管理问题,在管理近20万人的过程中,基层的一些问题容易遭到忽视。但是和国内很多公司相比,华为的赔偿金额等都属于第一梯队。

此次事件中,华为给外界的形象有较大反差,任正非一贯给人温和理性智者的形象,但是华为的宣传透露着严肃和冷峻,而管理上既有家长式的模式也有军队化的模式。其形象多层,期间又有很多不理解,大家对于华为的情绪也变得复杂。

李洪元案疑窦丛丛?律师:普通案件,没特殊之处

律师:普通案件,没特殊之处

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童彬超认为:

这个不是拘留,这是一个刑事羁押,刑事羁押分成拘留和逮捕两个措施。拘留最长可以拘留37天,一般来说,公安机关发现可以拘留一般是拘留3天,3天之后如果认为案情比较复杂的,可以最长延长到30天,到30天之后就要申请检察院的侦查监督科来批准逮捕。检察院有7天的时间来决定要不要逮捕,这样来说最长的期限就是37天。

如果检察院通过审查同意逮捕之后,这个案件就进入了侦查羁押的期限。侦查羁押就叫逮捕,逮捕一般是2个月的时间,2个月之后公安如果认为案情复杂可以延长,37天之后,逮捕时间最长可以延长到7个多月的时间,这是公安的时间。公安侦查之后移动到检察院审查起诉,启动期限一般是30天,可以延长15天,所以一次审查最长时间就是45天,如果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可以退回给公安机关侦查,侦查期限是一个月,公安机关送回来,检察院重新计算期限,可以退两次,审查阶段就有75天。总之,最后200多天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期限。

至于诬告,目前不能够得出诬告的结论。检察院有很多种情况不起诉。这里是说证据不足不起诉,业内叫存疑不起诉。并不是说这个行为一定不构成犯罪,而是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相对不起诉,并不是绝对不起诉。也就是说,并没有认定就不犯罪,不代表是诬告陷害。就算是华为刻意诬告陷害,也需要员工去举证,证明华为诬告陷害。

在律师看来,这是一个普通的案件,并没有特殊之处。

相关阅读:
李洪元回应华为声明:大家看看先,我听全国人民的 格力混改敲定 创新型长期价值投资者助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