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中断了Meta之势?答案之一是metaverse(元宇宙)。
撰文|龚正、石雨菡编辑|脸叔
来源:真故研究室
美国当地时间11月9日,脸书母公司Meta启动了该公司史上规模最大的裁员。1.1万人将离开,约为团队规模的13%。
过去数年,Meta一面受到Tik Tok激烈竞争和苹果隐私政策影响,广告主营业务受到挑战;一面all in元宇宙,但新业务投入巨大,短时间内难以形成业务支撑,导致如今的进退失据。
#01
半夜三点收到裁员邮件
当地时间11月9日凌晨3点,在Meta工作了4年的赵先生,收到公司发来的裁员邮件。
他说,在之前就隐隐有一些预感,收到这封邮件那一刻,自己反而确定了。
此前Meta会对一些表现有提升空间的员工进行约谈和提供帮助,但现在看来,这被认为是一种裁员前对员工进行考评判断的方式。
虽被裁了员,但赵先生说自己还比较平静,因为扎克伯格赔的比较多,超出当地一般标准。
按照邮件里附带的severance package(补偿包裹),赵先生在Meta将获赔4个月+每工作一年算半个月的工资赔偿——即总共6个月的赔偿,约为15万美元左右,按时下汇率,约合108万人民币。此外还附带了6个月的医疗保险。
这让赵先生并不急着找工作,他计划休息2个月。
行情不好的并非只有Meta一家。近来,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大公司也都在裁员、或者进行了新员工限招政策。赵先生认为,现在也并非是一个能立即找到新工作的好时机。
▲图|facebook大楼
在过去4年,赵先生曾转战各个部门,不过并没有在元宇宙部门供职。
对于被认为是造成Meta陷入困境原因之一的元宇宙业务,赵先生说从伊始到现在,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同事,当中大部分都是持“谨慎”态度。自己也没有用过Meta推出的VR社交平台Horizon Worlds,兴趣并不大。
对于被裁,赵先生说不伤感是不可能的,但自己也好、身边同样命运的同事也好,大家也都比较坦然。在过去一年中,Meta股价已经累计下跌了73%,人心早已思变。
据公开信息,此次被裁的员工涵盖美国、英国、爱尔兰和加纳等国员工,被解雇的员工中有产品、招聘、市场等部门的员工,以及在Meta Reality Labs和Quest部门工作的人。
此次裁员,Meta早有征兆。今年3月起,扎克伯格宣布削减部分员工福利,包括取消洗衣、干洗、免费晚餐供应等服务;7月,扎克伯格表示公司正在经历“在近期历史上见过的最严重的衰退之一”;随后,扎克伯格称2023年大多数团队规模将保持不变或缩小。
#02
进退失据
Meta受挫,扎克伯格也罕见道歉:“我错了,我要为此负责。”
三大方面的原因被认为加剧了Meta近年的焦虑。
一是来自Tik Tok的激烈竞争,二是苹果用户隐私政策给广告业务带来了影响,三是扎克伯格all in的元宇宙。
2017年8月,Tik Tok进入北美市场。Tik Tok目前在美国有1.365亿用户。在用户欢迎度上,位列美国最受Z世代欢迎品牌的TOP3。
从美国上层到各类专家,对Tik Tok发展十足眼红。就在11月8日,前谷歌设计伦理学家特里斯坦·哈里斯,就在媒体访问中,称“中国公司把抖音做成菠菜、却把Tik Tok做成鸦片向全世界输送”。
这一说法遭到不少批评。这也让人联想到今年3月,Meta曾被爆向一家名为Targeted Victory的咨询公司支付费用,以在全美宣扬Tik Tok对美国儿童和社会构成威胁。
随着Tik Tok迅猛发展,不少年轻人用户也被吸引至该平台,广告收入水涨船高。
Tik Tok在今年上半年曾预测全年广告收入将达到120亿-145亿美元区间,相当于两个推特的收入(11月Tik Tok称全年实际收入或约为100亿美元)。
虽然这一规模仍不及Facebook,但后者的广告收入于今年Q2、Q3接连分别下降了1.5%、3.7%,这是即便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也不曾发生的事。
▲图|曾被揶揄的扎克伯格虚拟人形象
除Tik Tok外,苹果于2021年4月推出的用户隐私保护政策——应用追踪透明度(ATT),也被认为对98%的收入依赖广告的Meta造成了影响。部分广告商认为,这会影响Facbook广告对用户的精准触达。
扎克伯格曾表示,Meta 2022年的收入将因此受到100亿美元的冲击。
元宇宙则被认为是造成Meta的第三个原因。2021年10月,Facebook更名为Meta,聚焦元宇宙的发展,曾一度成为标杆事件。
然而从去年到现在,Meta在元宇宙业务上已经投入了150亿美元,却没有形成相应的收益。
VR社交平台Horizon Worlds月活不到20万,VR头显鼻祖Oculus全球出货量仅在千万级别。巨额的投入导致Meta的净利润从2021年Q4的102.85亿美元,跌至2022年Q3的43.95亿美元。
Meta的长期股东AltimeterCapital认为,Meta的元宇宙愿景预计还需要投入1000亿美元、以及10年时间才能实现。
#03
元宇宙阶段性遇挫?
Meta的挫折,给全球元宇宙行业浇了一桶冷水。
不过有行研人士表示,元宇宙仍是未来方向,此刻的挫折符合新生事物螺旋式前进的发展规律。但同时也值得讨论,在元宇宙的未来具象尚不明确情况下,元宇宙投入巨大,需要结合实际。
过去两年,从国内BAT到各种新创公司,都纷纷涉足元宇宙的上下游业务,力求抢占先机,为未来布局。
比如百度就侧重于从技术基建角度,陆续推出了元宇宙虚拟空间希壤,智能数字人平台百度智能云曦灵等各种行业解决方案;字节跳动则通过90亿元投资Pico,深耕消费级VR眼镜市场,对标Oculus;腾讯则避免直接谈元宇宙,更着眼于从数实融合角度,赋能产业;快手、抖音、B站则推出各类虚拟人主播,探索虚拟营销;小红书除了在虚拟人营销之外,则在虚拟时尚、数字藏品领域发力变现。
围绕大厂的元宇宙布局,一批创业型企业也纷纷从元宇宙虚拟建筑设计、虚拟展会策划、虚拟人内容制作及IP营销、VR游戏的设计研发等需求切入,逐渐丰富了相关产业链。
行业的逐渐发育,让大众通过产品和体验,获得了相关的感受机会。不过,受制于技术的发展,目前与元宇宙概念相关的产品体验,还远未达到能吸引大众大规模参与、以及买单的地步。
比如一些主打元宇宙的虚拟空间,就一度因为画质粗糙、内容缺乏等成了“网上蚊子馆”,虽然能通过噱头营销,短时间内吸引用户猎奇,但因为体验感欠佳,且内容缺乏长期可持续的更新及运营,难以吸引大众二次进场消费。
又比如今年市场大火的VR眼镜、AR眼镜市场,虽然从外观到产品科技含量都有提升,但由于优质的VR、AR内容较为缺乏,难以持久吸引用户使用,一些产品在发布之后很快进入二手渠道折价转卖。
行研人士表示,从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有一定变现能力的多集中在虚拟人营销、数字藏品销售上,但由于前期相关概念炒作凶猛,市场已迎来阶段性调整。
若论行业拐点,还需要相关产品的成本投入、技术体验,真正超过人们的现有感知时,那个设想的未来才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