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人类首个“赛博格”与渐冻症斗争5年后去世,享年64岁

记者邵文

“如果(人类)选择走上‘强化人’的道路,那么人类和机器人就有可能遵循同一条进化路线……如此一来,人类总有一天能够用更永久的机制取代其过于脆弱的肉体,并将超级计算机当作智能放大器。”Peter Scott-Morgan(彼得·斯科特-摩根)在1984年出版的《机器人革命》中写道。

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赛博格的英国科学家彼得·斯科特-摩根

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赛博格的英国科学家彼得·斯科特-摩根

2022年6月15日,在与疾病抗争五年后,世界上第一位真正的赛博格Peter Scott-Morgan(彼得·斯科特-摩根)去世了,享年64岁。“他为所有支持他的人以及他改变人们看待残疾方式的愿景感到无比自豪。”彼得的家人在推特上写道。

人类首个“赛博格”与渐冻症斗争5年后去世,享年64岁

赛博格(Cyborg)是cybernetics(控制论)和organism(生物体,有机体)两个单词的结合体,表示任何结合了有机体与电子机器的生物,可以理解为半人半机械的生物。

2017年11月,彼得被诊断患上与斯蒂芬·霍金肌相同的疾病——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医生预言他只剩下两年生命。这种病症会让身体各部分一点点僵硬“死去”,甚至包括那些支持呼吸和吞咽的肌肉,最终全身僵死。

那时,机器人科学家彼得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自己所有的器官替换为机械。彼得说,“我将不断进化,作为人类的我已经死去,未来我将以‘赛博格’电子人的身份继续活下去。”

对于彼得而言,成为赛博格的决定意味着他与世界的所有互动都将由机器实现,他的所有感官都将电子化,包括大脑的一部分也会用上机械神经。这个计划非常危险,而且手术本身还可能加重病情,但彼得强烈坚持。后来手术终于在2018年7月10日完成了,整个过程历经3小时40分钟。令人惊讶的是,彼得只在重症监护室呆了一天就转到了普通外科病房,在术后15天就被送回家。这个手术的医学论文后来被选为2019年牛津年度医学病例报告。

手术后的彼得

手术后的彼得

彼得接受了一系列身体改造手术,如将一条导管直接插入他的胃中以输送营养物质;一条导管与膀胱连接以排出尿液;一条导管与结肠相连以负责处理他的排泄物,还在录音备份后切掉了喉咙防止痰液引起窒息或进入肺部导致感染。

彼得2.0赛博格诞生了。

彼得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自己选择成为赛博格的原因:

“我想为每个人重新定义被困在自己身体里的意义。”

“这不仅仅是关于渐冻症。它与任何残疾有关,无论是事故、疾病、遗传,甚至仅仅是老年,甚至是痴呆症。但归根结底,这关乎地球上每个人的自由。”

“我很幸运能够成为原型和新人类,这是人类如何在未来实现巨大飞跃的早期实验。”

2019年10月10日,彼得在推特发文称,“这是我作为彼得1.0的最后一篇文章。我即将变成彼得2.0——我指的是‘电子人’。我指的并不是任何传统的电子人,而是自138亿年(宇宙大爆炸)以来创造的最先进的人类控制有机体。我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的电子人。”

2020年,一部《彼得:人类机器人》纪录片让彼得广为人所知。

人类首个“赛博格”与渐冻症斗争5年后去世,享年64岁

在纪录片里,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健康的数字人彼得,他有着自然的表情、肢体动作和饱含情绪的声音,这些都是借由AI技术实现的。在还能说话时,彼得泡在录音棚录下了15小时录音,CereProc公司的首席科学官Matthew Aylet就用这些材料训练AI。在成品出来的3个月后,彼得完成了全喉切除手术。再加上50多台高清摄像机捕捉的面部表情和肌肉动作,彼得也获得了电影特效般逼真的虚拟形象。

对彼得来说,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何解决通过文字输出自己想法的问题呢?

一开始,彼得尝试了脑机接口技术,但输出效率不高。幸运的是,彼得后来得到了英特尔预期计算实验室主管Lama Nachman的帮助。

几年前,Nachman就曾为霍金开发过名为ACAT的上下文辅助感知工具包。ACAT的原理很简单,即用AI学习霍金的表述习惯,然后通过上下文感知来预测他即时说话时下一个词会输入什么。在没有ACAT之前,霍金只能通过脸颊肌肉的抽动来控制打字输入,但这个方式非常慢,可能一分钟只能打出来一个词。ACAT至少可以帮霍金提高一倍的打字速度。

彼得也使用过眼动追踪技术,但就在4月份他曾发推文表示,“我的眼睛已经停止闭合,这让它们非常干燥,我的眼动追踪也停止了工作。”

1983年,彼得·斯科特-摩根(Peter Scott-Morgan)担任一家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1983年,彼得·斯科特-摩根(Peter Scott-Morgan)担任一家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借助所有这些技术,彼得2.0甚至可以做到每周工作60小时,完成演讲和接受采访。

“我们正处于摆脱对身体虚弱、无能为力、被困在一个不足的身体中的恐惧的早期黎明。地球上的每个人,即使是最贫穷的社区,都将与人工智能密切合作,但我们中的一些人会走得更远,或实际上与人工智能融合,以扩展人类的意义。”彼得曾写道,“而新人类,半生物学半人工智能,利用我们无限灵活的现实成为我们选择成为的任何人或任何物。这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几十年后的事。”

相关阅读:
东方甄选品控翻车?俞敏洪的新挑战 极兔5月日均票量已超4000万 预期年底收支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