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总观看量近1亿人次、朋友圈整齐刷屏、微博热搜第一……前几天,歌手周杰伦用两场演唱会视频与歌迷“网上重逢”,熟悉的歌声唤醒无数歌迷的青春回忆,一时吸引众多关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一段时间以来,从五月天,到崔健,再到周杰伦,线上演唱会的火爆成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独特风景。当人们在朋友圈晒出当年现场追星的门票与时下线上听歌的截图,同样的歌手与歌曲,不一样的场景与感受,令人感叹。
事实上,线上演唱会并不是新鲜事。疫情之前,线上演唱会多是对线下演唱会的网络直播。从歌手汪峰在2014年鸟巢演唱会时开启网络直播,吸引超过7.5万次网络收看,到华晨宇、TFBOYS、李宇春等演唱会、在线观看记录被推到百万级甚至上亿,纵然线上演唱会流量不断上升,仍然只是对线下演唱会的一种补充。
(图片来源:新浪音乐)
疫情之后,线上演唱会这一原先“迫不得已”的被动选择,逐渐成为歌手、音乐节乃至平台转换发展赛道的主动作为。不论是歌手或乐团实体演出、观众挪到线上,还是重映此前演唱会视频,线上演唱会的形式更为丰富、影响不断扩大。一个个单个案例的火爆、一次次单场记录的不断刷新,背后是演唱会直播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我国演唱会直播用户规模为1.42亿,同比增长476万,占网民整体的13.8%。声势浩大、频频出圈、用户基础众多,线上演唱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纵览那些火出圈的线上演唱会,最主要还是靠歌手的号召力。当屏幕里的“西城男孩”不复年轻、对着屏幕外同样已至中年的歌迷演唱时,当视频里还有些许青涩的周杰伦露着腹肌“出现”在演唱会现场时,无数70后、80后、90后在弹幕里和社交平台上欢呼,任由记忆随着音乐声一起,被拉回到青春时代。就像最近一句走红网络的话一样:“粉丝只是老了,不是死了”,打出“情怀牌”,带来“回忆杀”,靠着昔日“顶流”继续圈粉,是被验证过行之有效的路径。
当然,怀旧饭能吃多久,也值得深思。毕竟,想要常态化运营,一方面需要获得更多观众更为长久的认可,一方面需要探索可持续的运营模式。近两年的线上演唱会,多以免费形式出现,其“钱”途引发网友讨论。此前,从卖票、广告赞助,到冠名、周边售卖,不少线上演唱会通过复刻线下演唱会的思路实现盈利。但总体而言,单纯的线上收入仍然难与线下演唱会相比。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免门票的线上演唱会,更多是扩大影响力、吸引注意力的“交个朋友”“赚个吆喝”。线上海量观众的“流量密码”,能否转化为直播打赏、平台付费用户等新模式的“商业密码”,有待进一步探索。
(图片来源:163)
在周杰伦的线上演唱会上,有网友留言说,隔着屏幕没有现场感,还是更想去线下;也有网友说,线上演唱会不用那么费劲抢票,同样能获得快乐。这也说明:线上、线下演唱会并不矛盾、可以各表一枝。对于尚未成熟的线上演唱会而言,能否吸引更多有号召力的歌手参与,能否在怀旧的同时出新,能否借助技术优化观众体验,能否探索出更多元盈利模式、实现商业自洽……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打开通路,成为具有独立商业价值的产业。
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音乐会、话剧、舞蹈纷纷搬到云上。对于文化产业从业者来说,这里有新的挑战、新的风险,也有新的连接、新的机会。值得思考的是:文化与网络的相遇,不是把内容搬上互联网的临时替代,而应该是产业数字化的迭代升级;不是为观众打发时间的无奈之举,而应该是开辟新产品新模式的创新尝试。当人们忙着断言“线上演唱会的时代已经来临”“云健身掀起潮流”时,不妨先从产业自身做一番反思。毕竟,只有在后疫情时代仍然有独特价值,才不至于昙花一现、火爆一时,才有望长盛不衰、施之长远。
这正是:
线上演唱线下听,宅家也可云追星。
发展需从长久计,产业方能真常青。
(文|周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