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农妇知乎账号被大学生“冒用”发帖被起诉:他说他是学生 让我先赔偿

潘某与马倩聊天截图

潘某与马倩聊天截图

封面新闻记者石伟

“别人冒用我的知乎账号发帖,结果我被起诉了被判赔钱。我就是个农村妇女,初中毕业的人,一直在家带两个孩子,跟考研完全没关系,也没发过帖。”1月18日,“研究生网上留差评被考研机构起诉”事件另一位被告马倩告诉封面新闻,一审判决她的知乎账号诽谤侵权之后她提起了上诉,她希望账号实际使用者出面承担责任。

一个月前,马倩接到广西来宾市寄出的一份判决书。一家名为“文科考研网”的辅导机构将张铭(化名)及知乎账号“马倩”起诉,认为两人发布诽谤信息对该机构造成名誉损害。法庭审理认定两人构成侮辱诽谤,判决两人分别赔偿该机构2500元,另外还需承担诉讼相关费用。

马倩表示,她早些年曾注册知乎账号,后来弃用,曾与账号实际使用者联系过,对方称自己是学生正忙着考研,自己没钱赔偿希望马倩先承担责任。“现在他不承认事情跟他有关,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报警后发现自己账号被冒用惹官司

2021年秋,马倩接到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人民法院寄来称传票,称她因网络诽谤被起诉。

“我以为是诈骗,拿着传票去派出所报警。民警说传票是真的。我才知道我的知乎账号发布了很多帖子,诽谤了一家考研培训机构,人家把我起诉了。”

马倩说她是山东的一个农民,初中毕业后在外打工,前几年做小生意失败后回村,一直在家带孩子。三四年前朋友让她帮忙注册了知乎账号,账号是实名注册的,就叫马倩,还绑定了手机号码和QQ号。“后来发现上边的人说话我看不懂,就没再用了,不知道还要注销。”

在民警帮助操作下,马倩重新登录账号,发现确实有人用这个账号发帖,账号使用者还与另一个人谈到一家培训机构,说要搜集证据什么的。“我跟这家机构联系,说明这个账号是被人盗用了,他们让我把证据拿给法庭。”

马倩说,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还有两个孩子要照顾,想着“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就没有花钱聘请律师,也没前往广西应诉,花了几百元请律师整理书写了应诉材料提交给法庭。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没有采信我的说法,要我赔3000多块钱。”马倩说,接到判决的时候很委屈,感觉自己是在替人背锅。

账号使用者提出“我忙着考研你先承担责任”

“一审之后,那个培训机构给了我一个学生的微信,说可能是这个知乎账号的使用者,让我去协调解决。”马倩与这名学生联系后,对方称并未盗用账号。

“这个学生说他确实用这个账号发了帖子,但没有盗用账号。他说曾办理宽带时启用过这个手机号码,后来弃用了,可能这个号码被通讯公司收回之后重新投入市场,转到了我手里,我用它注册了知乎账号。他后来用这个电话号码成功登录了知乎,就一直在用。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我自己的密码都不记得了,他登录使用期间我也没收到过登录验证码。”马倩说,她把判决书发给对方后,对方表示自己忙着考研暂时没时间处理,让马倩用上诉的方式拖时间。

马倩称自己是被无辜牵连进来,希望对方站出来承担自己的责任。在聊天记录里,对方表示“我还是个学生,我也没钱”“判决书写的是你,从法律上来说,现在(被告)应该是你”“能否你先承担(赔偿),这对我太突然了”“你看能不能上诉拖延时间”。

潘某与马倩聊天截图

潘某与马倩聊天截图

马倩拒绝了这些要求,并指责对方侵犯自己权利,希望与对方家长或者亲戚联系。对方表示家人不会使用手机,“你报案吧”“你既然这么说,我们法庭见”“只求你不要和文科考研网一起告我”。

“现在他觉得这个事跟他没有关系了。他还跟我说有几条路让我选,只有上诉最合适,只有让那个培训机构败诉才能解决我的问题。他还说我跟那个机构有勾结。”马倩对这样的态度很生气,但却没有办法。

马倩与潘某交涉截图

马倩与潘某交涉截图

“我也去报案了,警方没有立案。我不知道一个电话号码被通讯部门回收后重新投放市场,前后两个使用者直接通过这个号码是不是就能直接登录知乎账号,这个学生当时到底怎么登陆的我的账号,我不知道找谁能问明白。”马倩说,她现在只能继续上诉,再想办法找出这个学生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目前仍在各群活跃发言

此次事件中的“文科考研网”引发舆论关注,该机构工作人员表示,此次起诉的张铭(化名)和“马倩”知乎账号使用者潘某都是2020年学员,两人在知乎和微信群里发布的评价中对该机构有诽谤污蔑内容,因而提起诉讼。

“潘某上了10节课之后反映说课程太简单,老师照本宣科,想换课。我们考虑到课程设置问题没同意换课,只扣除了500元钱,剩余2550元全部退给他了。之后发现他在学员群发布不实信息,就私信他退群,他直接把客服拉黑了,继续在群里发言、在知乎上发帖,说了很多不实言论。”该负责人表示,起诉的时候并不知道知乎账号“马倩”使用者就是潘某,一审之后潘某向马倩承认了事情,这才将账号对应到人。

潘某与马倩聊天截图

潘某与马倩聊天截图

该负责人表示,事件发酵后有不少网友到网店和机构微信上留言谩骂,语言粗俗下流,机构已经对这些谩骂内容取证。“目前潘某只是对马倩承认了身份,他的网络名称也更换了,我们没权力取证证明他和马倩知乎账号的实际使用者是同一人。建议马倩上诉之后,向法庭提交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封面新闻记者多次联系潘某及知乎工作人员,询问“马倩”账户的实际登录使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同一个账户被不同人使用。截止发稿前,潘某电话无人接听,短信未回复,知乎尚未给出回应。

相关阅读:
快递单扫码得华为手机?安徽省消保委:忽悠 涉嫌欺诈 687亿美元,微软买下80、90后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