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深股通三日增持南极电商2.5亿 神秘港资主力手法不同寻常

作者:张丽华

[进入1月来的前三个交易日,南极电商股价大幅下跌,但深股通北向资金却大幅增持该股,持股占总股本比例达到6.56%。]

巨额回购计划没能止住南极电商(002127.SZ)近日的跌势。

1月5日晚间,南极电商祭出史上最大规模回购方案,计划在半年内用5亿~7亿元资金回购公司股票。但1月6日和7日南极电商仍然跌跌不休,截至7日收盘,收报10.16元。而该股半年前的最高股价为24.41元。

根据公司公开披露,1月5日,南极电商还以电话会议的形式,与包括汇添富基金、南方基金等多家公募和券商在内的机构投资者进行了沟通。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玉祥表示,公司预计2021年继续维持增长,2021年上半年大部分收入依赖信息流量,未来在各个渠道还会开设1000~4000家店铺,销售“小”而“美”的商品。预计2021年四季度,GMV(成交总额)、收入、利润指标将会达到正常的、同步的发展,公司会积极跟上互联网第二次变革。

1月6日,东吴证券行业研究员吴劲草和张家璇跟进南极电商回购计划,发表研报称坚定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

回购计划、美好前景和券商研报唱多仍没能止住股价下跌势头,上述消息发布后的两个交易日,南极电商股价仍累计下跌8.5%以上。此前该公司两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达20%,市场已经哗然。

此前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张玉祥关于公司股票下跌的看法,张玉祥表示:“我是做生意的,不关心股票。我们要老关心股票,这个公司搞不好了。他们(投资者)的心理我没有精力去研究。”

据媒体报道,在1月5日下午召开的机构交流会上,张玉祥中途突然中止原有话题,向参会机构披露了上述回购信息。尽管参会机构在交流会上未提及有关“造假传言”,但张玉祥讲到,“以高额回购回击对我们所谓造假的质疑,让投资者安心、放心。”

除实控人表态上的变化之外,南极电商的深股通持股也与股价表现出现“矛盾”。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公开数据发现,进入1月来的前三个交易日,南极电商股价大幅下跌,但深股通北向资金却大幅增持该股。至1月4日,深股通一跃升为南极电商第二大股东,持股数量仅次于实际控制人张玉祥。5日和6日深股通继续加仓,持股占总股本比例达到6.56%。

香港方面的资金自2018年以来即在建仓南极电商,而与此同时,张玉祥、蒋学明、吴江新民投资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吴江新民”)、东方新民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东方新民”)等南极电商重要股东,则在近三年来合计减持近30亿元。

港资和傅鹏博逆势买入,汇添富减仓

2021年新年开盘的三个交易日,南极电商的股价从13.68元下跌到10.37元,累计跌幅为24%。但这三日,无论是龙虎榜数据还是港交所披露数据,均显示深股通在跌势中大量接盘南极电商的筹码。

其中,1月4日和5日南极电商因股价异动登上交易龙虎榜,深交所数据显示,两日里,深股通合计净买入南极电商1.74亿元。

1月6日南极电商跌幅为6.49%,未进入交易龙虎榜。但港交所深股通数据显示,该日深股通北向资金吃进南极电商净股数达到了1264.73万股。

按当日均价计算,这三日深股通净增持南极电商合计耗资超过2.5亿元。

北向资金大举买入的另一面,是境内机构投资者大举出逃。

根据深交所龙虎榜数据,1月4日机构专用营业部占据两个龙虎榜卖出席位,机构席位分别位列卖三和卖四;1月5日机构席位占据龙虎榜三个卖出席位,分别位列卖二、卖四、卖五。这两日,机构专用席位合计卖出南极电商总金额达3.22亿元,而买入金额为0。

此前在2020年三季度排名南极电商第六大流通股股东的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下称“汇添富成长焦点”),已不再出现在1月4日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按最新第十名流通股股东持股数据测算,汇添富成长焦点至少减持823万股。

此外,这段时间社保基金416组合减仓了384.2万股,汇添富—社保基金423组合减仓了350万股,汇添富蓝筹稳健灵活配置基金减仓了304.5万股。汇添富系基金合计至少减持了南极电商1477万股。

有人进有人出。与北向资金一道逆向买入的,还有明星基金经理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至1月4日其持有3427万股,取代汇添富旗下基金,成为南极电商流通股股东中持股最多的公募基金,新晋成为第八大流通股股东。

北向资金偏爱?

实际上,沪深股通数据显示,港资方面在2018年至2019年间一直有资金建仓南极电商,2019年更是加速布局。

2019年三季报显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陆股通)进入南极电商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此后。定期报告显示,陆股通持股数量在持续增加。

至2020年中报,6月末深股通已上升为第二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数量在2020年9月末达到了9934万股,较2019年9月末的3523万股,增加近两倍。

最新公布于1月4日的南极电商陆股通持股数量达到了1.43亿股,较2020年三季报又增加了4300余万股,增加幅度为44%,占总股本的比例为5.82%。

1月5日和6日,深股通继续逆向加仓。截至6日,深股通持有的南极电商已达总股本6.56%。

与常理相悖的是,深股通整体大举加仓的这三个交易日,持有南极电商的深股通机构数量却在减少。Wind资讯显示,2021年前三个交易日,深股通持有南极电商的股数增加2000多万股,但是深股通机构家数却从34家减少为32家。

市场人士表示,这表明深股通有机构已经完全清仓了南极电商,另有深股通机构加买筹码,导致机构持股更为集中。

“差一分钱”跌停,大摩席位功不可没

陆股通龙虎榜数据显示,近日加仓的机构主要来自于摩根士丹利和瑞银香港。1月5日,摩根士丹利席位加仓金额达到1.1亿元,当日该股成交总额只有11.3亿元,单家经纪商席位加仓金额即占到当日该股成交金额的近十分之一。

当日,南极电商差一分钱跌停收盘。有资深市场人士认为,港股资金尤其是摩根士丹利交易席位对这“一分钱”的护盘功不可没。

“守住一分钱,则南极电商就不算吃了两个跌停板,这可能对稳定散户持股心理,下一个交易日不至于开盘跌停起到很大作用。”上述市场人士分析称。

6日,摩根士丹利席位继续加仓,加仓市值超过7700万元;当日瑞银香港席位合计加仓市值为9800余万元。

熟悉沪深股通的专业人士对记者表示,陆股通龙虎榜数据显示的机构是股票经纪商的名称,真正的投资者可能是香港的私募,也可能是个人。“但摩根士丹利和瑞银香港属于大投行,其背后的投资者更可能是私募或机构类投资者。”

深股通在一家上市公司中持股排名位列第二大股东,占总股比达到6.56%,占流通股比达到8.21%,这在整个A股是一个怎样的水平?记者通过Wind资讯查询,这一占流通股比,在A股市场排名仅次于爱尔眼科和贵州茅台。可见港资对南极电商的偏爱程度。

为谁造富?

第一财经记者深挖数据发现,南极电商的深股通持股与其股价呈现明显的反向变动。这与深股通交易额与大盘指数保持同步变动的“聪明钱”情况完全不同。

尤其是2020年5月以来,陆股通持股数量与南极电商的股价开始呈现明显的反向趋势——2020年5月至7月,南极电商股价K线图以斜率60度向右上方爬升,而深股通出现大幅减持。

2020年7月南极电商股价K线开始向右下角跌落时,深股通开始持续加仓。而自2020年11月以来,南极电商股价加速下行,陆股通持股数量却呈现反向加速上行。

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正是南极电商上一次1.5亿元回购计划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也正与深股通缓步加仓的节奏相似。而南极电商的股价从刚公布回购预案的6元多,涨到了回购结束的11元多。

这一期间,也是张玉祥本人大幅减持的时间段。公开资料显示,张玉祥于2019年3月至7月之间,共减持10次,合计减持股数为4271万股,按交易均价计,大约套现4.4亿元。

另外,南极电商此前的第二大股东吴江新民,于2019年中报开始减持,前后连续减持了6个季度,合计减持股数超过3600万股。这一段时间正是南极电商股价涨至高位时,按减持各阶段交易均价来计算,吴江新民套现金额在5亿元左右。

另一名重量级减持股东是张玉祥之前的一任实控人蒋学明。蒋学明于2017年至2019年之间,合计减持南极电商1.2亿股,按披露的交易均价,套现金额约12.6亿元。

蒋学明控制的东方新民,2017年至2019年减持套现金额达8亿元。

南极电商披露显示,蒋学明的国籍为“中国香港”。蒋学明曾任东方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东方国际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东方恒信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公开信息显示,蒋学明目前还间接持有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东吴水泥(00695.HK)控股权,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除东吴水泥外,蒋学明还控制东方高速公路(香港)有限公司。

2020年9月,上交所受理东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亦为蒋学明。除东芯半导体外,蒋学明还间接控股了韩国芯片上市公司Fidelix株式会社。

多年前有媒体报道,蒋学明是顶级资本市场玩家。2000年至2001年,蒋学明曾入主目前已退市的鞍山合成(600669.SH)。

相关阅读:
比亚迪出击特斯拉短板 拿下海外最大纯电动巴士订单 事关7亿持卡人! 信用卡透支利率限制取消 如何影响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