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别山下“抢麻记”

小雪节气刚过,大别山区黄昏渐早,寒气袭来。日落后,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的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内,人来车往,渐渐热闹起来。

“这是大别山红麻,个头大、品相好,质地硬得手指甲都掐不进去。”药农周志谦卸下40多袋新鲜天麻,倒出两袋向围过来的药商展示。一个个手掌长的新鲜天麻,滚落成堆,沾着沙土,散发药香。

“如今鲜麻每斤14块,我出15块全收了?”来自湖北宜昌的药商张启云上前询价。“这批差不多每个都有半斤,再加点。”周志谦又倒出一袋。张启云验货后干脆回复:“每斤加两毛,都装起来放托盘,明天运走。”

不到两分钟,这批约5000斤的新鲜天麻完成交易。“每次来收购,都像抢货一样。今年计划收30万斤鲜麻,得抓紧鲜麻上市尾声多收点。”张启云说完马不停蹄继续收麻。

地处大别山南麓的九资河镇,是华中地区有名的天麻等中药材种植区域。当地天麻黄中泛红,天麻素含量高。行走乡间,种植天麻的茅草棚随处可见。

据介绍,九资河镇新鲜天麻年产量可到2.5万吨。过去外地药商在田间收购,交易不集中、价格不透明,有时田间收购价比正常市价每斤低4到5元。九资河镇人大主席周胜武说,药农不掌握种植行情,经常遭遇价格“过山车”,好麻卖不出好价。

交易方式一改变,天麻价值有“大别”。罗田县积极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建成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10月中旬的开市当日,现场交易火爆,2000多名本地药农进场售卖,当日成交额突破2500万元。

晚上7点的产业园交易中心,一袋袋刚采挖的天麻,被运至按村划分的交易区域。九资河镇张家咀村药农胡高华,正将鲜麻装袋、上秤,标记上数量和买家姓名,“今年鲜麻行情好,个头四两以上的大天麻每斤15到16元,二两以下的四级麻每斤也能卖到10元”。

“家里10亩地预计能卖80多万元,刨去成本纯收入约40万元。”胡高华说,产业园建起来后,每天都有药商来收购,售价场内公开,“完全不愁销路和价格”。

来自安徽省霍山县的药商何武,在本上记录了一天的收麻“战果”:大天麻194.9公斤,小天麻390.1公斤,四级麻110.1公斤……

“不夸张地说,现在完全是在抢货。”何武说,罗田天麻全国有名,来自安徽、河南和湖北本地的药商都来收。过去要挨个村收,三天到一周才能收满一车;如今进场采购后,几乎每天都能收满一车,“最繁忙时进场车辆要排队,交易持续到凌晨”。

天麻有健脑、活络、降血压、祛风湿等多重功效,过去加工后入药或炖汤,现在鲜麻直接上餐桌。湖北大别山天麻合作社负责人侯跃进,今年在九资河镇收购的120多万斤鲜麻中,首次有50多万斤鲜麻或直接销往云南、广东的餐桌,或蒸煮切片后真空包装当食材卖。

“鲜麻可以做成椒盐天麻、蜜汁天麻等菜品,有地方还开发出天麻宴。”侯跃进说,近期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将天麻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药食同源”将明显增加鲜麻的市场需求,“为了抢到更多货源,我们遇到信得过的种植大户,都不用验货,直接称重下单”。

天麻行情火热,带给大别山区乡村振兴更加广阔前景。今年以来,九资河镇推广天麻“代料栽培”新模式,降低种植成本同时增加亩产;引进9家中药材加工企业进驻产业园区,建设环大别山区道地药材集散和加工基地;发挥大别山自然风光优势,推动“药旅融合”产业发展。

“药商在抢天麻,我们也在抢机遇。”九资河镇党委书记罗燕说,乡村振兴机遇难得,我们将持续打造九资河天麻等中药材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药农增收致富。(记者李劲峰肖艺九)

相关阅读:
  • 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农工党中央定点帮扶 共绘大方高质量发展“同心圆”

    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农工党中央定点帮扶 共绘大方高质量发展“同心圆”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记者孙晓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 2023-12-11
  • “廉”“法”徽风

    大别山间,皋陶点亮“司法之光”;巢湖岸边,包公“廉”事处处传扬;长江之畔,“不越雷池”典故育新解、有新篇……“廉”“法”群星璀璨大别山北麓,安徽六安城向东7 5 ... 2023-11-17
  • 河南省84项重点水利工程集中开工

    来源:河南政府网11月4日,2023年第四季度全省重点水利项目集中开工暨大别山革命老区(潢川)现代水网一期工程开工动员会在信阳市潢川县举行。副省长孙运锋下达开工令。 2023-11-05
  • 创造村的新创造

    新华社武汉10月2日电题:创造村的新创造新华社记者龚联康清晨的阳光洒向大别山南麓的丘陵,沿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大道一路向北,记者来到了山水环绕、绿意盎然的创造村。位 2023-10-02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贵州:拉动“转绿链条”实现生态惠民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贵州:拉动“转绿链条”实现生态惠民

    这几天,在贵州省石阡县坪山仡佬族侗族乡佛顶山村,黄水粑加工厂忙得热火朝天。来自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大约200万元订单“... 2023-08-17
  • 河南信阳:茶旅融合谱写“诗与远方”

    新华社郑州8月2日电题:河南信阳:茶旅融合谱写“诗与远方”新华社记者唐健辉地处大别山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的河南省信阳市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鲜嫩肥厚、色泽碧绿 2023-08-02
乡村行·看振兴丨甘肃灵台:避险搬迁让群众乐享新生活 如何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的“含绿量”?从三个故事看温州全域低碳转型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