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创造村的新创造

新华社武汉10月2日电题:创造村的新创造

新华社记者龚联康

清晨的阳光洒向大别山南麓的丘陵,沿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大道一路向北,记者来到了山水环绕、绿意盎然的创造村。

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创造村,毗邻饮用水二级水源保护区院基寺水库,好生态是该村最大优势,但“山多水多地少”也曾掣肘发展,村民长期从事传统的种植业,经济效益低,日子“老不见起色”。近年来,创造村不断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因地制宜吸引能人返乡创业,创造出产业促振兴的致富新篇。

四面丘陵环绕,蜿蜒而来的引水渠淌过山腰,大小数十个鱼槽随地势延伸,整齐分布在山间洼地……在创造村“鑫鳜源”繁养基地,记者见到年过五旬的返乡能人夏小平,讲起基地的智慧养鱼新招,他语速飞快,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鳜鱼苗娇弱,对养殖水质要求比较高。”夏小平说,创造村的水质加上村湾自然形成的地势落差,特别适合鳜鱼繁养。从事水产养殖30余年,夏小平一直想打造一个新型繁养基地,为了找到理想的场所,他先后踏勘了湖北省内多地,直到2019年,终于在创造村发现了这方“风水宝地”。

“好山好水加上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的真诚热情,让我决定留下。”夏小平说,了解到他的想法后,黄陂区长轩岭街道、创造村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积极协调,不到3个月便流转村民撂荒土地300多亩,夏小平的专业化鳜鱼繁养基地最终落户于此。

如今,夏小平常年吃住在基地,他应用数字技术和生态模式养殖鳜鱼等鱼种,培育的“华康系列”鳜苗成为不少养殖户的首选,“木兰花鳜”品牌更是名噪市场。同时,基地还为村民提供就近务工机会,2021年至今基地劳务支出已超过50万元。

与夏小平经历类似,热衷“跨界”的“前律师”杜剑浩,在创造村村口办起了“蘑菇部落”有机食用菌智慧农业产业园。正值白参菌和榆黄菇的采摘上市旺季,在一间摆满菌棒的出菇棚内,杜剑浩饶有兴致地向记者讲起了白参菌的营养价值。

“我们的菌种相对小众,价格更高,像这种白参菌鲜菇每斤可卖到100元。”杜剑浩表示,在种植过程中,产业园注重品质把控,秸秆、木料等菌棒原料收购自附近村落,更加绿色生态。产品上,除售卖鲜菇外,还制作附加值更高的干品。

创造村党支部书记甘玉容介绍说,目前,“蘑菇部落”项目流转村内土地近400亩,建成出菇棚74个,生产规模超40万棒。背靠产业园,村民可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集体分红等多种途径增收。

蓝天碧水,秋意正浓。眼下,创造村的创造不断,花卉种植、水产养殖和食用菌栽培等产业项目越办越红火。规划中,“蘑菇部落”还会继续向东延伸,一个集种养加工、餐饮民宿、研学体验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不久后将拔地而起。

相关阅读:
  • 盛阅春当选武汉市市长

    6月24日下午,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经大会投票选举,盛阅春当选武汉市市长。责任编辑:陈琰SN225 2024-06-24
  • 新规之后,“快递上门”怎样了?

    据人民日报消息,3月1日,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快递送上门”成为社会公众热议的焦点。截至目前,新规实施已有3个多月。消费者反映强烈的快递 2024-06-24
  • 房地产新政“月考”成绩点击查询

    房地产新政“月考”成绩点击查询

    5月份,多个部门打出房地产政策“组合拳”,出台了包括首付比例最低降至15%、取消商贷利率下限等一系列优化调整政策后,不少城市纷... 2024-06-23
  •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今 2024-06-23
  • 武汉长江新区楼市新政:年底前购新房人才最高补贴10万元

    据微信公众号“长江新区”消息,为落实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完善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武房发〔2 2024-06-16
  • 中国石油服务“三夏” 助力粮食丰收

    中国石油服务“三夏” 助力粮食丰收

    近日获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提前制定“三夏”保供服务专项方案,保障夏粮丰收。“三夏”期间,湖北销售组织协调柴油资源... 2024-06-13
中秋国庆假期前三天北京接待游客682.5万人次 假期虽至,建设不歇!这些大国工程让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