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浙江乐清:打造未成年人防溺水预警处置机制

本报讯(记者范跃红通讯员郑佩娜)“陈妈妈,你儿子正一个人在河边游泳,你快去看一下。”直到今日,回想起暑假里接到的预警电话,作为小学生家长的陈某仍充满感激。

今年8月,浙江省乐清市检察院联合多部门建立了未成年人防溺水预警处置机制,打造数字治理防溺水预警应用平台。截至目前,该数字平台已归集线索4000余条、发出预警20余次。平台上线后,乐清未成年人溺水事件较去年同期减少30%。

“孕育一个生命需要280天,但是失去一个生命只要30秒。”2022年8月,乐清市检察院负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检察官办理了一起未成年人溺水死亡的过失致人死亡案。案件中暴露出来的未成年人溺水隐患让办案检察官陷入思考——乐清户外水域多且水质好,广受群众青睐,抓好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还是要抓好前端治理。

时值暑期,乐清市检察院立即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检察官走访辖区多处户外水域后发现,水域中游泳人群密集,部分水域存在未设置防护栏、缺少救援设备等问题。随后,检察官在与公安机关、教育部门和乡镇街道开展诉前磋商时了解到,每个部门在防溺水工作上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每年仍有意外发生。“公安和乡镇负责日常管理,学校负责宣传教育,都在为防溺水努力,但多部门间没有互联互通,未形成合力。”检察官随即有了新计划,“不仅要将‘人防’‘物防’合力贯通,还要加入数字技术的‘技防’,做优做全防溺水工作。”

2022年11月,乐清市检察院向某镇政府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对发生溺水事故及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塘、沟渠、河道等进行排查,设置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加强督查和巡查,消除水域安全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以“数字赋能”联合多部门打造防溺水治理样本。

经长达数月的深入研判与多方磋商,结合推进防溺水工作在该乡镇的具体实践,乐清市检察院联合乐清市委政法委、公安局、教育局在2023年8月23日出台了《乐清市关于建立未成年学生防溺水预警处置机制的工作办法》,打造数字治理防溺水预警应用平台。

该平台通过乐清市公安局布置在水域边的高清摄像头,依托乐清市教育局的“乐校安”平台中归集的学生及家长信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判定处于危险水域的未成年人身份,从而生成预警信息,同步推送给家长、学校、属地乡镇(街道)联络员进行处置。检察机关对预警处置机制中涉及的单位进行定期监督,形成“线索发现—技术筛查—移送处置—平台反馈—检察监督”的闭环流转科学处置工作方式。

“在处置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名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口头答应去监管孩子,实际却放任孩子继续独自嬉水的情况。”对于此类失管、失教等监护不当行为,检察官联合团委、妇联对家长进行了训诫教育,督促其履行监护职责。

“即便过了夏天,预警处置系统一直都在运转,我们的目标是不让一朵鲜花因溺水而凋谢。”检察官说。

[版面编辑:郭琦]

相关阅读:
当《长安三万里》“邂逅”法治课堂 水庆霞团队是否留用待定,中国女足帅位面临三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