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带一路”上的河北风景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记者烟成群

日前,在唐山中红三融畜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排排鸡肉整齐地悬挂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打包……随着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越来越便利和畅通,该公司生产的冷冻分割鸡肉在国外市场非常畅销。

“今年我们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客户由3个增加到了6个,前9个月向这些客户的出口总值占到出口贸易总额的92%。”该公司外贸部经理王朝告诉记者。

近年来,河北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今年1-8月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174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其中汽车出口165.3亿元,增长1.3倍。

作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汽车工业向来是以技术取胜。近年来,河北汽车出口强劲增长,“河北智造”正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一带一路”倡议牵引下,长城汽车投资建设俄罗斯图拉工厂,2019年6月5日竣工投产,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的首个全工艺独资制造工厂。今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海外市场累计销量达21.17万辆,同比增长89.45%。自去年7月在沙特上市以来,“坦克300”仅用10个月时间,就成为当地硬派越野细分品类销量第一的车型。在泰国罗勇工业园,长城汽车建设其海外第三家全工艺独资制造工厂,以泰国为中心辐射东盟地区,将产品出口到东盟其他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国。

抓住机遇,河北优势产能“走出去”的步伐日益稳健。在多瑙河畔,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新投运的烧结机、加热炉等生产工艺改造项目有序运转,助推当地经济驶入绿色发展“快车道”。

河钢塞钢的前身是成立于1913年的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曾因经营问题几近破产。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河钢集团2016年4月出资4600万欧元,与塞尔维亚政府签署收购协议,成立河钢塞钢,构建支持支撑平台,把中国的管理经验“移植”到塞尔维亚“土壤”中,仅半年时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运营7年来,河钢塞钢营收超过60亿美元,连续4年蝉联塞尔维亚第一大出口企业,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和代表中国企业形象的“金名片”。

光伏是拉动外贸出口的“新三样”,前不久,河北光伏企业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接到的一笔1.6吉瓦的大订单,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乌兹别克斯坦,金额约29亿元人民币。

其实,乌兹别克斯坦首个光伏电站——纳沃伊光伏电站的全部组件也是由晶澳提供,2021年8月并网以来稳定运行,发电性能优异,每年发电2.78亿度,可减少2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当地人口和工业不断增长提供了可持续能源,成为该国集绿色转型和民生经济发展于一身的重大项目。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上,驰而不息的“钢铁驼队”功不可没。作为京津冀区域实现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的核心陆港,石家庄国际陆港已有货值230多亿元的“京津冀制造”从这里源源不断输送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10月14日,在位于高邑县的石家庄国际陆港,又有两列货运列车鸣笛出发,目的地分别是白俄罗斯明斯克和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运载的货物包括汽车、汽车零配件、柴油机、造雪机、镀锌钢管、铁丝网和箱包等。

2018年6月29日,石家庄国际陆港首列中欧班列开行,2018至2019两年总共不到30列,2020年突破100列,2022年达到506列。今年截至10月14日,已经发运493列,接近2022年全年。

目前,石家庄国际陆港拥有16条国际线路,出境口岸达到7个,辐射欧洲、中亚和东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贯通亚欧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

“五年来,中欧班列订单越来越多,班次越发越密,货品也越来越丰富。”石家庄国际陆港国际班列事业部经理李江娜介绍,早期运送的基本是货值较低的大宗商品和日用百货,现在逐渐拓展至京津冀地区的汽车配件、机械设备、轴承、丝网、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的特色优质产品。同时,回程班列也加速运转起来,依托班列向国内进口共建国家的锌锭、大麦、木材等优质产品。

相关阅读:
菲蒂亚的中国情缘 初心蒙尘 贪欲祸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