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湖南大通湖区:水美蟹肥迎丰收

新华社长沙9月30日电题:湖南大通湖区:水美蟹肥迎丰收

新华社记者周楠、阮周围

秋风起,蟹脚痒,洞庭湖迎来了螃蟹丰收季。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金泰农贸市场人声鼎沸,一只只大闸蟹被商户们按个头大小分类摆在摊位前,引来许多消费者购买。生意火爆让商户高峰忙得不亦乐乎,他跟店员忙着将大闸蟹打包装箱,“已经收到一批老客户的订单,3两重的螃蟹卖得最多,4两以上的也很抢手。”

对于喜爱螃蟹的食客来说,吃到今年第一批出湖上市的螃蟹,具有特殊的意味。临近中午,在大通湖区的湖乡源大酒店,已经坐了不少正在品尝螃蟹的客人。“蟹味浓郁,太美味了!”从长沙赶来的游客刘雪峰拿着一只螃蟹大快朵颐。

“今年收成不错,第一网最大的螃蟹有7两重。”大通湖区大闸蟹养殖基地里,蟹农们早上5点便乘舟入湖起蟹。“头天晚上8点开始下网,第二天凌晨四五点起蟹,通过筛选、检查,再把螃蟹送到销售门店和农贸市场。”蟹农袁征兵告诉记者,每亩利润预计超过5000元。

“今年的大闸蟹品相好、品质优,预计中秋和国庆假期的销售量能达到50多万斤。”大通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工作人员何应荣说。

大通湖是洞庭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资源丰富,大通湖区是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授牌的“中国河蟹之乡”。不过,早年间当地一度存在水污染问题,近年来大通湖区通过截污、退养等措施,开展水环境治理。同时引进上海海洋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实施“水草+大闸蟹”养殖模式,探索生态养殖技术,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养殖尾水监测系统等,制定了大通湖区大闸蟹质量标准和养殖技术规范,将亩产控制在150公斤左右,着力打造“生态蟹”“绿色蟹”。

养殖环境变优,大通湖大闸蟹品质不断提升,除了在湖南广受欢迎,去年还出口到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今年全区养殖大闸蟹1.5万亩,单产不错,品质也非常好,很受市场欢迎,蟹农都说迎来了大丰收。”何应荣说。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

相关阅读:
二十大之后首次!王沪宁、石泰峰、谌贻琴等,和他们面对面 假期全国日均出入境旅客人次预估同比增长3倍 各口岸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