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携手绘就现代化新图景”为主题的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多国政党政要、知名学者、文化名人、非政府组织代表和国内相关部门代表约400人参会,共促中外文化沟通、增进理解友谊合作。
“汉学”,意指海外各国学者对中国所做的研究。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从16世纪后期利玛窦来华并从事对中国的研究算起,迄今为止,海外汉学的研究已有400多年历史,在此期间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汉学研究所所长黄卓越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汉学研究逐渐从业余转向专业,如今从事汉学研究的绝大部分都是经过严格学术训练的专业学者或专家。从“游记汉学”到“专业汉学”,一代代汉学家的努力让中国的形象在外国人的眼里逐渐清晰。
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海外汉学家的眼中,中华文明的哪些内容对他们最有吸引力?
“早期汉学主要研究的是中国经典文献,而19世纪后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汉学开始加强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研究。”黄卓越表示,汉学研究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经典文化研究与社会政治研究“双轨并重”的格局,这样一来,也就在中国本土之外出现了一个平行展开的知识或话语系统。尤其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际汉学研究通过引入中国知识、中国经验、中国身份,将中国看成反思拷问西方现代性局限的一面镜子,以及开展全球性对话的一个场域。
中国强则汉学兴。近年来兴起的“汉学热”,根本在于实力打底。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文明发展新路,越来越多的国家想通过汉学这扇窗来了解中国、汲取经验。“一带一路”国家汉学的兴起,正是其中一个重要趋势。
“过去我们一提汉学,大多数的学者立刻会把这个概念与西方汉学等同起来,但这些年情况却发生了很大变化。”黄卓越表示,以本届世界汉学家大会为例,会上一半以上的学者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此可以发现,世界汉学的格局和话语权正在发生转换。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黄卓越认为,对于新一代汉学工作者来说,要做好文化沟通工作,不应局限于介绍或简单复述不同的文化,更应就中国倡议、中国理念开展更多研究,通过比较与对话进行契合时代精神的创造性展示,推动互学互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沈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