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记者郭甜肖马宁张琳
在巍巍太行山深处,隐藏着一处规模宏大、气势壮美的旱地梯田。
9月30日,记者沿着太行山高速公路一路向南,来到位于涉县王金庄一带的旱作石堰梯田。
“石堰,就是石头垒起的梯田田埂。”涉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贾和田言简意赅地解释,“这里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石堰梯田为陡坡种田创造了条件。”
涉县旱作石堰梯田历史可追溯至13世纪,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700多年来,村民们接续做着同一件事:筑石、垒堰、填土,在石头山上造出一块又一块梯田,人和梯田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石堰梯田修建就地取材,用太行山上的石头筑起堰,修整后的土地能有效保持土壤,维系农田水分。”贾和田说,村民们还在石堰边沿种植花椒树,花椒树根系的延伸与盘绕,增强了石堰的稳定性,还能够蓄土保墒、减少水土流失,“收获的花椒还增加了村民收入。”
当然,石堰梯田的出产还有谷子、玉米、大豆等。涉县旱作梯田系统见证了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发展,在太行山区乃至中国北方留下了深厚的文明印记,并走向世界。今年5月20日,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被列入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负责管理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与梯田一起代代传承下来的,是这里特有的种子。201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相关单位的支持下,涉县农业农村局指导涉县旱作梯田保护与利用协会对王金庄传统作物品种进行了普查、收集、整理,并归档建立了我省首家农民“种子银行”。
涉县旱作梯田的传统农业品种十分丰富,仅王金庄村就保留农业物种26科57属77种,包括171个传统农家品种,不少老品种种植年数在30年以上。有了“种子银行”,就不担心那些老品种失传了。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不是要求保持过去的状态,而是要重视遗产中的农业物种资源功能,以及重要的农业种植经验和技术。”涉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王海飞说。
走近梯田,田里饱满的谷穗压弯了腰,石堰边上青褐色的豆荚挂在枝头格外好看。一头头小毛驴驮着装袋谷穗,沿着窄窄的山道走来,蹄声嗒嗒,往山沟里的场院而去。在王金庄,驴是一个“要角”,攀高走低,驮物载人,都离不开它。
如今,随着太行山高速的建成通车,昔日藏在深山的梯田,也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这里。
秋意渐浓,粮果飘香,层层梯田有如条条“金带”,缠绕于山腰,又是一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