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答记者问丨山东“五个坚持”率先行动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工作
今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民族宗教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众日报记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是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确定的重要工作任务,山东对这项工作是如何落实的?
段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工作,是全省民族工作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推进新时代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山东省民族宗教委率先开展试点工作,先后制定下发试点通知、召开座谈会、出台推进工作的政策措施,指导试点地区完善试点方案,全面推进试点工作展开,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主要做法就是“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紧扣主题、守正创新。在试点工作中,紧紧围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部署,按照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力争通过试点工作,教育引导全省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工作中,始终做到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积极推进思路理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示范创建工作更好服务和服从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二是坚持高位推动、全域创建。推动各级党委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示范创建试点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动员各领域各行业积极投身示范创建工作中来,形成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各地试点方案均经同级党委常委会研究或审定,乡镇(街道)试点方案均经所在县(市、区)党委主要领导审定。同时,动员各领域各行业积极投身示范创建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创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是坚持结合实际、各具特色。各试点地区按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省委民族工作会议部署,在省试点方案的大框架下,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工作,打造多层次各领域的亮点和品牌。如:济南市历下区作为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创建工作的重点就是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阳信县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在示范创建中就把工作重点放在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上,推动各民族在实现共同现代化道路上共同奋斗。
四是坚持路径清晰、措施精准。各试点单位工作方案数易其稿,形成了具体可行的工作思路,部分单位的方案还邀请了专家学者论证。如新泰市禹村镇邀请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专家现场指导,形成了可操作、可量化、可评价的推进措施和评价标准,做到全方位、各领域和可持续。
五是坚持合力打造、叫响品牌。将示范创建试点工作融入地区高质量发展大局,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工作全局,融合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如东营市将示范创建试点作为民族工作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凝聚各族群众在服务国家战略上的力量和智慧。
齐鲁晚报记者:
山东在提高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马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也指出:“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在当前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新时代,我们突出“三个聚焦”做好工作。
一是聚焦守正创新,民族宗教法治体系更加健全。立足山东实际,在全国率先修订《山东省民族工作条例》《山东省宗教事务条例》,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等内容写入其中,既对标了中央精神,又新增了许多独创性内容,填补了“空白”和“盲区”,更具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陆续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制度措施,民族宗教治理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为民族宗教事务依法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规制度保障。
二是聚焦形势任务,民族宗教执法机制更加完善。面对日趋繁重的民族宗教执法任务,我们着力加强执法力量建设,全省16个市、136个县(市、区)民族宗教部门全部具备执法主体资格,执法人员超过1000人。连续三年举办民族宗教执法人员培训班,开展执法业务轮训,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水平。创新开展民族宗教跨区域联合执法、宗教执法下沉乡镇(街道)试点,与公安、安全、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起联合执法机制,有力震慑和打击了涉民族宗教违法违规活动。大力推进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山东省宗教民族事务综合服务平台”,探索“互联网+民族宗教”管理新模式。
三是聚焦普法守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更加普及。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围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全省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两大品牌,组织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大宣讲、民族宗教知识网上竞答等活动,着力打造制度化、阵地化、立体化普法平台。今年是“八五”普法的开局之年,我们推动实施夯基固本、示范创建、智慧展示“三大行动”,广泛开展了送法下乡“百千万”、普法教育基地建设、普法微视频评选展播等活动,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000余场,发放普法资料60余万套,覆盖受众近百万人次。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牢固树立国大于教、国法大于教规、教民首先是公民的观念,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目前,全省民族宗教领域已经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良好局面。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山东在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走向现代化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罗军: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山东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没有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团结奋斗,就难以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没有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发展,也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我省将不断加大精准化扶持力度,确保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主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推动乡村振兴上下功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动态监测,对各民族脱贫不稳定户进行重点帮扶,防止返贫和新致贫现象发生。大力支持民族乡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投入,深化省民族宗教委兼职委员单位的对口帮扶,推动民族乡村整体提升。推动4个民族镇纳入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朝着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的发展方向,努力建设宜居宜商宜业宜游的各民族繁荣发展之地。深入持续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民族村创建工作,以加强民族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五个振兴”,支持7个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提档升级,进一步优化生态和人文环境,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打造各民族携手共进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不断提高各族群众收入水平,扎实迈向共同富裕。
二是在发展特色产业上下功夫。推动民族镇、民族村主动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推广,提升现代农业科技赋能,用好互联网、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全面推动民族聚居地方牛羊养殖加工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阳信县打造“第一牛县”,多点开花积极培育打造产业化品牌集聚地,推进高质量发展。
三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实施好就业援助行动,推进少数民族“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加大少数民族职业教育普及力度,实现高初中未就业人员职业技术培训全覆盖。加强现代文明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思想观念、精神情趣和生活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移风易俗。扎实做好医疗、卫生、养老等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各族群众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四是在提升对口支援水平上下功夫。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不断深化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工作,加大援助资金项目的扶持力度,同时积极承接西部民族地区富余劳动力来我省务工、经商,为他们提供就业、就学、安置等服务,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通过开展新疆等地方村党组织负责人来我省的学习、培训和考察活动,组织鲁疆、鲁藏等各民族群众多形式的双向游、青少年“手拉手”夏令营访学等活动,深化我省与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教育等多层次合作,讲好“山水心相连,民族一家亲”的故事,推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