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政知见
10月13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大讲堂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启动仪式。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潘岳,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何光彩,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
今年2月,国家民委在北京举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出版座谈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填补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国家统编教材的空白。
政知君注意到,此事有几个重点。
第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8月举行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思想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实践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如何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今年2月,《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指出,中华民族有自身独特的历史,解析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不能套用西方那一套民族理论。
“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
一个重点是,当前我们正着力解决我国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因此,我们要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
第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填补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国家统编教材的空白。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进中华民族通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作,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
为什么要编写教材?
关键词是:填补空白。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民族学学科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积极探索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或“中华民族学”。
另一方面,全国多所高校纷纷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课程,但始终没有一部统编教材。
除此之外,此前关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专著或教材,有的从个别性的角度探讨历史上各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变迁,有的则从王朝史的角度阐述各民族的历史变迁,未有从整体性的角度探讨中华民族的起源、形成发展及其规律的专著。
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编写工作迫在眉睫。
2020年11月,教育部确定,由国家民委负责编写一部面向相关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国家统编教材。期间,潘岳担任编委会主任,直接推动编写工作。
历经三年,今年初,教材出版。潘岳在出版座谈会上具体要求,要充分发挥统编教材作用,民族院校、民族地区院校要开好必修课程,其他高校要用好概论教材;支持教材进入各级党校团校,纳入各类教育培训;加强课程研发,培育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
第三,线上线下相结合,把教材以可视化方式创新传播。
不仅要编好教材、还要用好教材。如何用好教材?
此前,国家民委线下、线上多种形式推广使用教材。
例如,国家民委会同教育部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举办3期骨干师资研讨班,累计培训200余所高校的干部教师500多名;派教材课程建设团队赴新疆、内蒙古、云南、吉林等地指导课程建设,组织教材编写组专家、示范课教师团队为西藏、广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等地开展师资培训。
就在上个月,由国家民委主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举办。来自65所高校和高职院校的71名优秀教师依据《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国家统编教材进行教学展示。
在线上工作方面,此前,国家民委已经上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资源中心”。
此外,这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大讲堂是线上用好教材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大讲堂邀请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高校的12位优秀教师,以视频课程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的核心内容。
潘岳在13日启动仪式上指出,把《概论》教材以可视化方式创新传播,把历史叙事变成影音图像,推动《概论》从课堂走上荧幕、从校园辐射社会,增强了针对性和吸引力。
“运用好、传播好大讲堂课程视频,是推动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教育、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引导各族青年学子深植共同体理念的全新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责任编辑:宣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