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上COP15的哈尼族女孩向全世界分享梯田故事!
来源:云南发布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正在昆明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有3570名志愿者和多名青年代表,他们分别来自彝族、傣族、哈尼族、独龙族、白族等在内的17个少数民族。
这不仅显示了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也展示了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风采
在这其中
有两位幸运女孩
被候选为青年代表发言
她们都能如愿登上大会演讲台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故事
两个女孩子都是哈尼族,她们的老家元阳哈尼梯田,是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这里森林、村寨、梯田同生共存,鱼鸭、水田、秧苗构成的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独有的生物多样性;上百年留存下来的茅草屋顶蘑菇房,被专家们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哈尼族建筑群。
施晓悦:我们的头饰和衣服都是全手工缝制的,所以它上面的一些花纹、图案,每一件和每一件都是不相同的,没有一件会相同。
两个女孩子把生活中家长里短都加进演讲稿里面了。晓悦说她最爱家乡的水,哈尼族人把梯田流淌的水称之为“山神水”,水流是血液,沟渠是血管,这是梯田的生命所在。
施晓悦:赶沟人是属于哈尼族里面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平时就是保障梯田里面的水流畅通,保持河流中的水循环,从小我妈就告诉我说,哈尼梯田有多久,赶沟人就存在多久,我家远在元阳的亲戚,也有这么一名特殊的赶沟人。
胡渝凰在修改后的演讲稿中这样写道,我的名字有一个凰字,家人希望我是家族中的小凤凰。哈尼族爱绿色、爱种树,更喜爱动物。其实,与保护“山神水”一样,哈尼族人早在千百年前就达成了保护森林的共识。当地村民也会选举出护林员,像爱护眼睛一般保护森林。
但哈尼梯田的千年传承并非一帆风顺。说到这一点,两个女孩都有些小难过。以阿者科村为例,2018年,村子里一半劳动力外出务工,村落空心化趋势严重。为了留住人,当地政府推行了新的政策:对全村的蘑菇房进行修缮,交给村民发展农家游;改造升级了水碾房、烤烟房、豆腐坊、染布坊,村民统一培训后上岗。
施晓悦和胡渝凰的培训老师:整个计划都是为了鼓励村民居住在村里,继续种田,保留村籍,在政府的帮助下就地创业就业,保留阿者科的核心人文文化。
经历了犹豫、怀疑和挫折,反复修改了演讲稿,两个女孩快速成长起来,也更有信心了。距离开幕式还有不到1天的时间,她们穿着准备好的民族服饰第一次走进了会场。
施晓悦:一开始还是挺紧张的,但是到后面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亢奋的状态。
胡渝凰:真的感觉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我现在非常有自信。
最终,施晓悦走上了大会舞台,但小伙伴胡渝凰也同样开心。
胡渝凰:这个加油是属于我们俩的,无论最后谁登上这个舞台,我们都会为彼此鼓掌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