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材生成“绝命毒师”:网上搜化学式 在家研制摇头丸

原标题:高材生成“绝命毒师”:网上搜化学式在家研制摇头丸

正义网无锡9月15日电(通讯员魏立群)为了治疗“抑郁症”,他在家自制摇头丸。近日,经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开庭审理后,以制造毒品罪判处被告人李伟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

1988年初,李伟出生在中国西南地区一个普通的小村镇。200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某985高校的微电子专业,成为了一名“高材生”。大学期间,李伟家里几位亲近的长辈相继因病去世,再加上跟当时的女朋友分手,他开始变得焦虑、失眠、心情抑郁,最后因为一直不参加考试,大学肄业了。

离开学校后,李伟在家呆了几个月,通过网络应聘入职了无锡一家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后来在2016年跳槽,来到现在工作的无锡某纳米材料科技公司。据李伟自述,他入职后做的是化学试剂研发员,工作内容主要是帮一些大学研究生设计化学试剂,“有时候看到这些研究生的实验报告,感觉他们的专业水平还不如我。”

看着这些“不如自己”的人每天出入光鲜的科研场所,而自己却因大学肄业只能在小公司就职,李伟便想做一些“疯狂”的事来实现自身价值。因为怀疑自身患有抑郁症,又讳疾忌医,李伟就想自己在家试制摇头丸。

2016年底,李伟开始进行第一次尝试。他在网上搜索摇头丸的化学式后,经过方程式推理,设计出三种可以制作摇头丸的方式。他首先选择了最简单的一种,这种方式用到的原料是一种不受国家管制、在网上就能买到的常用化学品。

即使有了原料,制作过程依旧繁琐。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摸索,2020年6月,李伟第一次制出了含有摇头丸成分的液体。为了检验成果,他又在网上购买了摇头丸的尿检板,在将成品滴入后,尿检板果然呈阳性。李伟知道,自己的实验成功了,但他并不满足:“但那时候我又想出一种新的化学反应方式,所以第一次制作的成品就被我冲进了下水道了。”

同年,他开始用另一种方式制作摇头丸,这种方式同样是用市面上常见的化学原料,步骤更简单、耗时更短,但制作出的成品,李伟感觉并不理想:“因为杂质太多,我怀疑其中还产生了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李伟又在网上下单了冰毒的尿检板。就这样,他最终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鉴定,从李伟家中缴获的成品液体中确实含有3,4-亚甲双氧苯丙胺(俗称:摇头丸)成分,其中一份样本浓度高达51.1mg/ml。

而李伟本人经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司法鉴定所鉴定,属于“恶劣心境”,在本案中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李伟在家自制毒品的行为应以制造毒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值得庆幸的是,在被公安机关找上门时,李伟还没有对这些液体进行提纯萃取,也未曾自己服食或贩卖给他人,尚未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到案后,李伟如实供述了自己制作毒品的犯罪事实,并自愿认罪认罚。最终,经过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本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由法院依法作出如上判决。

(文中涉案人员为化名)

相关阅读:
黑龙江省新高考方案发布:采用“3+1+2”模式 不分文理科 东莞通报泉州2名密接者在莞行动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