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0迎新现场|与郑大来一场完美邂逅
来源:郑州大学
千盼万盼
我们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小20”
他们跋山涉水来到郑大
为郑大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
我们的迎新活动也在火热进行中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年的迎新现场
去看一看与往年到底有哪些不同吧!
喜迎新生至“专车”助力行
2020年9月11日,郑州大学2020届新生报到拉开帷幕。在人来人往中,有几辆“专车”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大巴车从泌阳一高、范县一高、郏县一高和延津一高出发,满载心怀向往与激动之情的新生,驶向郑州大学的校园,为新生们的报到提供了便利且暖心的服务。
为贯彻国家教育扶贫政策,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派专车来到四所高中,实现点对点接送。9月11日、12日的上午,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和部分院系的领导代表分批来到这些高中,为新生们带去了精心准备的学习生活礼包和谆谆教导,送去了郑州大学对他们的期望和祝福。简单而隆重的欢送仪式之后,新生们怀揣着对郑州大学的感谢与初入大学生活的喜悦,踏上了报到的路途。到达郑州大学之后,相关院系的引导人员为他们办理了报到事宜,送上了进入校园之后的第一份贴心帮助。
据悉,本次专车接送服务覆盖新生一百余人,实现了真正的“点对点接送”。这些新生在入校之始就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与温暖,也相信他们会承载着这份祝福与期许,奋力书写人生的美好篇章。
直击迎新现场
一路走到天健大道中段,三五位身着白色T恤的志愿者正引着新生往院系办公楼走去。跟着他们走进东侧的理科园,不出两分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映入眼帘。办公楼前是一小片方形空地,迎新活动便在这里开展。
阳光下,两三名身穿“航天服”的志愿者格外耀眼,他们在场地间来回穿梭,忙着与新生合影留念。走近一看才发现,其余志愿者的白色T恤也暗藏玄机:胸前的院徽旁,点缀着几个宇航员造型的小人儿;T恤的背后也印有一整块以太空为主题的涂鸦。
材料与航天有何关系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王天玥解答了其中的渊源。十二年前,我校依托国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承担了神七航天员面罩、航天员出舱等关键防护装置的研制。这次迎新活动中的航天元素,正是对前辈们攻关科研事业的致敬。
继续向前走,迎面是一块贴有照片的展板。新生合影留念后,照片在现场便被打印出来,在展板中央拼成一个爱心的形状。展板右上角印有一幅中国地图。来自不同省份的新生将自己对于大学生活的憧憬写在便签上,再贴到家乡的位置。
临近中午十二点,前来报到的新生渐渐变少。离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时,一位身穿“航天服”的志愿者摘下了她的面罩。汗水使她的发丝紧紧贴在皮肤上。尽管烈日当头,她依然笑得很阳光。
站在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地下工程研究院)的门口,一股仪式感扑面而来,崭新的红毯配上两边的花卉,红毯尽头通向的是志愿者们,也是人生的另一重要阶段。“千紫万红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他们终于经过千山万水,来到了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地下工程研究院)的“大家庭”。因为迎新时间与院系考试时间出现冲突,大四的学生也来赶来支援,三个年级轮流迎新,可以说是全员出动,齐心协力,迎接新水利人。在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地下工程研究院)报到处,“欢迎你!”一张张笑脸在LED屏上出现,再看着眼前忙碌的迎新志愿者,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出现在我们眼前。
烈日当头,一位老师匆匆向每一位走向电气工程学院院系办公楼的同学走去。他戴着口罩,额头上冒出了几滴汗,看起来有点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同学,你们是新生吗?”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张众亲切地向每一位新生询问。
要进入电气工程学院迎新大厅首先要消毒,先是喷洒酒精,然后用免洗洗手液进行清洁。“我们还会为没有口罩的学生提供口罩,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张众说。迎新大厅由两部分组成,内部的休息区和“走廊式”服务区。休息区采用间隔座位的方式,新生可以在这里扫码上传自己的报到信息,“走廊式”的服务区用来办理报到手续,可以减少人员接触。“我们都很重视防疫工作,也为此做了许多努力。”周围紧张而有序的迎新工作还在进行,张众又融入了其中,新生各自也奔向下一个目的地。
新生入校所走的第一段路,是从学校门口到各院系办公楼。在这一段路途中,建筑学院根据其院系特色进行了特殊的安排——沿路为新生讲解我校的各类建筑。比如在介绍钟楼时,志愿者会讲到钟楼是校内第一高度,56米的钟楼象征56个民族,寓意来自五湖四海的郑大学子的团结和凝聚等内容。这一方式不仅能够让新生们从专业的角度了解到我校建筑的特点,而且能够让其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未来要学习的专业。
建筑学院的学院大厅内,整齐摆放着15个做工优美的建筑模型,每个模型上还按照建筑的纹路安放了小彩灯,通电后,建筑模型便像夜间灯火辉煌的城市一般。为了迎接新生,学院将这些模型摆放在新生报道处旁边的大厅内,并安排有专门的讲解员为新生进行介绍。
卸下沉重的行李和旅途的疲惫,一位位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生走进院系办公大楼。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指引下,新生们有序地进行着资格审查、领取报到须知等常规流程。在这之后,“小20”们将会在学生会同学的引导下,领取“梦想花种”,亲手将花种种在小花盆里,之后,他们将用自己精心的照料培育出最美的花朵。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级王晓青介绍说:“这也不仅仅是是一盆花,它也象征着梦想,我们希望借助这一小小的花种激励大家在大学校园里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
拿上学校为新生准备好的资料以及礼物,“小20”们就要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与“穆青先生”来上第一张合影了。摘下口罩,站在穆青像旁,他们咧开嘴,露出青涩而灿烂的笑容,按下快门,20级新生们与穆青先生就此结下深厚的缘分。
拍完照后,他们将在“勿忘人民”留言墙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份签名既是对全新生活的展望,也是对穆青先生“勿忘人民”精神的学习,情系人民、扎根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这不仅是穆青先生一人坚持的,也是一代代郑大新传人所坚持的,20届的新生们在今天接过了传承的火把,从此将在穆青精神的指引下,不断茁壮成长至此,成为新时代的耀眼花儿。离开签名墙后,他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前往宿舍。关于郑大,一段崭新的旅程将要展开。
历史学院2019级的张艺凡站在钟楼旁的志愿者服务亭,等待来来往往的新生前来寻求帮助。“志愿者每次轮班是两个小时,同学们主要都是问宿舍、食堂和院办在哪里。”张艺凡说。从东门走到院办,从院办走到宿舍,新生们带着行李,满脸青涩,沉甸甸的行李,满当当的理想。张艺凡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帮忙的学长学姐们。大家都很热情,每个人都提了很多东西,帮新生们分担了很多压力。”
在图书馆前各院系的“大本营”中,设有“党员志愿服务站”。他们和其他同学有着一样又不一样的身份。同样的,大家都是志愿者,都在热切地欢迎着新生的到来;不一样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学院,但以相同的学生党员身份作为志愿者为大家提供帮助。
在大部分新生入学的同时,有一批“小20”已经作为志愿者帮助其他同学办理手续、安置行李。教育学院2020级的郭笑怡参加了暑期的提前设岗活动之后,又作为志愿者参加了学院的迎新活动。主要负责填写和发放宿舍条的她,中午休息时才去院办吃了盒饭,之后又回到了图书馆前的“大本营”等待下一位新生。
和郭笑怡一样,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马元昊和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司佳锟都提前来到了学校,承担起了引导新生、搬运行李的任务。“其实最辛苦的还是学长学姐们,她们很照顾我们,比起他们我们的工作量还是少的。”当谈到今年加大难度的迎新,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件事。更加熟悉校园的他们,都在努力减轻学长学姐们的工作量。
留学生志愿者
9月12日是郑大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在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中有一群不一样的面孔,他们和我们说不一样的语言,有不一样的文化习俗,但是求学求知的心与我们一样,他们就是郑州大学国际留学生。为了迎接这些国际同学,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每年都会从在校留学生中选拔一批留学生志愿者作为迎新团队,迎接新加入的同学们。今年,近四十名留学生志愿者组成的迎新团队整装待发,随时准备为新入学的留学生提供宿舍入住、学籍登记、签证办理等各项入学事务的帮助。
下午3时,正是气温干燥闷热的时间,学校东门外,一名身穿学校统一发放的粉色迎新制服的留学生志愿者正带着几位新来的留学生办理体温检测和扫码入校手续;另一边骑着三轮车的留学生志愿者早已在学校东门内等候。看到新生完成入校手续进入东门,他们迅速跑下车接过新生的行李,一件件搬上三轮车,一个人在前面骑,后面三两个人合力推。干热的天气下,汗水打湿了留学生志愿者的衣服,但是他们没有抱怨,反而是开心地和身边的新生交流,告诉他们学校里的一些常识。
国际教育学院程果老师介绍,由于国际留学生的入校流程和中国学生有很大不同,最近三年国际教育学院都安排了留学生志愿者团队为每一位新来的学生提供各种帮助。将新生的行李安全快速的送往宿舍楼,引导他们快速的融入郑州大学。让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新生第一时间感受到郑州大学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正是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志愿者团队设立的初衷与目的。
在这个特殊的2020年
我们的热情仍一如既往
今年是充满考验的一年
所以这一份的相遇也显得尤为珍贵
20级的学弟学妹们
让我们趁着九月未央
一起在郑大这片沃土上
书写下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年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