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丨加强文物保护 涵养文化根脉

原标题:评论丨加强文物保护涵养文化根脉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国的文物多,投入的经费虽然逐年增加,但面对这么多的保护对象,我们还有不足”“随着我国文物保护研究中科技手段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采用科技手段开展各类文物的制作工艺、材料等研究已成为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文物保护利用是一个大课题,也是全国两会一些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文化遗产记述着灿烂文明,传承着悠久历史和博大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可复制,不能重造。保护历史文物不仅是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时代交给我们的重大课题。对那些“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的历史文物,首先要保存下来,才能做好维护,没有保护好作为前提,便谈不上利用这后半篇。当前,仍有个别地方对文物保护的认识不足,出现拆真建假、“修旧如新”等现象,这些都是文物保护亟待破解的难题。

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经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也是巩固精神文明成果和提高民众素养的重要载体。据介绍,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达到5535家,比上年增加181家;全年举办展览2.86万个,教育活动33.46万场,接待观众12.2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亿多人次;免费开放博物馆达到4929家,全年接待观众10.22亿人次。“十三五”以来,我国平均每2天新增一家博物馆,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人受益。同时,围绕文物的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也在快速壮大,不断推动文物之美与市场融合,更好走向千家万户。这些都充分表明,人民群众对历史文物的热情与日俱增;而另一方面,文物也只有揭开“神秘面纱”,更加可观可感,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价值。

涵养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向心力,必须把握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文脉传承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既要大力宣传普及历史文化知识,也要不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丰富文物保护措施。文物保护事业,离不开规章制度的保驾护航。近年来,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一批规范性文件,今年是贯彻落实的关键之年。当前,有关部门正在推进文物保护法修订、科学编制“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等等。在这其中,既有长远的科学谋划,也有严格的法律规定,这些都为加强文物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离不开这种根的意识。加强文物保护,涵养文化根脉,为的是筑牢民族之魂。我们要继续珍存历史、珍爱文化、珍惜文物,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让更多的文化遗产焕发新光彩,讲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辉煌历史。(杨宝成)

相关阅读:
东湖评论:保障“新十条”落地见效 助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 广州大道北地陷事故调查:暗挖法施工引拱顶透水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