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代表谈检察机关开展涉民营企业案件"挂案"清理

原标题:代表谈检察机关开展涉民营企业案件"挂案"清理

正义网北京5月24日电(检察日报全媒体记者孙风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企业”一词被多次提及,“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等内容令民营企业家为之振奋。

记者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民营企业时,总是强调“平等”二字。与政府工作报告相契合的是,检察机关在2019年10月开展的涉民营企业刑事案件“挂案”专项清理工作,也是贯彻“平等”二字——坚持依法平等保护的理念,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什么叫“挂案”?检察机关为什么要开展“挂案”清理工作?这项工作对民营企业来讲,又有怎样的影响?

所谓“挂案”,通俗易懂地讲,就是一些案件在办理过程中,既不了结又不向前推进,出现“疑案从挂”的现象。最高检直面司法办案中存在的这类“痼疾”,要求各级检察机关积极开展涉民营企业案件“挂案”清理工作,坚持对民营企业平等保护,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

代表谈检察机关开展涉民营企业案件

全国人大代表、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霍涛(资料图)

“各地检察机关开展的‘挂案’清理工作,对一些久拖不决的案子开展全面排查,避免了‘一捕了之’‘一挂了之’,帮助许多民营企业甩掉了前进的包袱。”全国人大代表、白山云科技董事长霍涛告诉记者,作为一位来自民营企业界的代表,听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大篇幅讲到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他感到十分振奋。

霍涛代表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民营企业也要更好地树立法律意识,与司法机关一起,共同推动法治环境建设,更好地释放民营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力。”

代表谈检察机关开展涉民营企业案件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蔡学恩(资料图)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蔡学恩同样对检察机关开展的“挂案”清理工作赞赏有加。

“清理‘挂案’体现了检察机关的主动担当作为。对民营企业来讲,有一个案子长期‘挂’着不处理,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也损害法律的权威性。”蔡学恩代表希望检察机关下一步可以发布涉民营企业“挂案”清理的典型案例,发挥案例指导作用,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

相关阅读:
游弋代表、刘香莲代表:公开听证让司法公正离群众更近 三位人大代表谈战疫背后的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