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针对中国意图明显,效果遭到各界质疑!美军加速组建关岛“濒海作战团”

原标题:针对中国意图明显,效果遭到各界质疑!美军加速组建关岛“濒海作战团”

据日本共同社22日报道,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埃里克·史密斯21日接受采访时宣称,美国海军陆战队“未来数年内”将在关岛部署小规模且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濒海作战团”,以“对抗来自中国的攻击”并保护日本、菲律宾等盟友。《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美国海军陆战队“濒海作战团”的改编和部署计划明显加速,针对中国的意图明显,但它是否真如五角大楼设想的那么有效,也遭到各界质疑。

“从关岛向菲律宾展开”

报道称,美国海军陆战队去年11月在冲绳组建了第二支“濒海作战团”。史密斯在华盛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这支新组建的“濒海作战团”旨在反击所谓“中国的侵略”,“负责在第一岛链内迅速部署到菲律宾,以分散作战空间,保护从日本到菲律宾再到夏威夷的战略通信线路”。

史密斯称,“濒海作战团”的设立目的是提供远程探测和火力打击,能够使用机动导弹打击对手的舰只,还能向偏远岛屿部署小规模海军陆战队,从而保护日本、菲律宾和韩国。

2022年3月,美国海军陆战队首个“濒海作战团”在夏威夷成立。去年11月,美军第二个“濒海作战团”在冲绳成立。日媒称,美军驻扎在冲绳的“濒海作战团”在紧急情况下将被分散并部署到周围的岛屿,“从岛屿上攻击中国海军舰艇,扰乱中方军事活动”。史密斯还透露,美国海军陆战队“数年后”将在关岛部署第三支同类部队,其目的是“可以迅速从关岛向菲律宾展开”。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美军此前的计划,美海军陆战队依托驻冲绳第4海军陆战团、第12海军陆战团组建两个“濒海作战团”,分别计划于2025年至2026年、2027年至2030年完成,但根据2023年3月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的报告,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第三个“濒海作战团”将于2025年在关岛成立,显示其实际改编进度明显加快。

当被问及这些安全措施是否足以“阻止中国”时,史密斯称,“这就要问中国了”。他扬言,“如果他们不想让自己的舰只沉没,那么这就足以阻止他们”,“一旦他们攻击菲律宾或日本,那对他们来说将是非常糟糕的一天。因为我们致力于共同防御日本”。

共同社还提到,随着驻日美军整编,驻冲绳美国海军陆战队移师关岛工作将于今年12月启动。史密斯证实了这一消息,至于日美首脑在4月会谈中达成共识的调整自卫队和驻日美军的指挥框架一事,他表示美方会与日方磋商并推进。移师关岛作为减轻冲绳负担的举措之一,由日美两国政府于2006年达成协议,2012年敲定计划,今年将迎来执行阶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此前批评称,中方坚决反对操弄集团政治,坚决反对任何挑起和激化矛盾、损害他国战略安全和利益的言行,坚决反对在亚太地区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美方应当把“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的表态落到实处,不要以牺牲他国战略安全利益和亚太人民福祉为代价谋求私利。

美国海军陆战队调整的产物

被美国海军陆战队寄予厚望的“濒海作战团”实际是2019年时任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大卫·伯杰上将力推“战略转型”的直接产物。作为美军“实务派将领”,伯杰认为在过去2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频繁地被用于反恐战争,已经完全沦为美国陆军的附属,成为所谓的“第二陆军”,主要任务变成在低烈度的治安战中维持秩序,完全失去了两栖登陆作战的传统作战能力,在五角大楼重心转向传统大国竞争的背景下,美国海军陆战队将难以发挥作用。

在伯杰的推动下,2020年5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公布了《部队设计2023》,并于2021年年底又公布了“替补部队概念”,作为“部队设计”的补充。这两份文件的核心设计都是将原本海军陆战队序列构成中较大的单位,整编为较小、较灵活、可以快速部署和跨区域调动的单位,从而以更快的速度、更灵活的战术和更自主的行动来抵消敌人的机动优势。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这些转型文件认为,未来海军陆战队需要抛弃笨重的陆地作战模式,并改革传统的两栖作战模式以适应西太平洋的新军事格局。为此美海军陆战队不惜全面淘汰主战坦克等传统重型地面作战装备,改为“化整为零”,将传统的陆战团改编为“濒海作战团”,实现“以陆制海”作战目标,从而成为满足大国竞争对抗需求以及在复杂作战环境下执行多种任务的重要力量。

具体而言,美国海军陆战队首先将组建3个试验性质的“濒海作战团”,它们理论上无须其他支援即可在离岛长期支撑和独立运作,具备快速部署和独立的离岛运输、作战、侦察能力,以及较强的离岛防卫能力。从力量编配看,一个“濒海作战团”由1800人至2000人组成,包括一个指挥所、一个濒海战斗队(下辖一个机步营和一个反舰导弹连)和一个后勤营。

其中濒海战斗队主要装备是安装在联合轻型战术车辆上的“海军打击导弹”,实施海上拒止与海上控制作战;濒海防空力量则配备对空监视的AN/TPS-80地面防空雷达,以及执行侦察和打击任务的MQ-9“死神”无人机。此外“濒海作战团”还会配备美国海军新研制的轻型两栖登陆舰,旨在填补大型多用途两栖战舰与小型短程登陆艇之间的能力空白,以确保能够在岛屿之间快速机动。

针对中国意图明显,效果遭到各界质疑!美军加速组建关岛“濒海作战团”

可发射“海军打击导弹”的轻型战术车辆

根据美军构想,如果西太平洋地区爆发大规模冲突,这3个“濒海作战团”可从驻地迅速前出,沿岛链动态分布式部署,构筑多层“远征前进基地”,为两栖登陆舰实施“前沿海域控制作战”奠定基础,最终完成对关键海峡的封控。美国《华盛顿邮报》今年3月介绍称,“濒海作战团”的规模小、更具机动性,主要任务不是执行传统的两栖攻击,而是在“第一岛链”等“中国远程火力覆盖范围”内的偏远岛屿实施快速部署、收集情报以及使用反舰导弹击沉舰艇,从而牵制解放军并为美国海空军主力提供火力引导。

难藏、难打、难补给

然而“濒海作战团”的概念从提出之初就遭到各界质疑。在当前五角大楼承认“第一岛链”面临解放军火力压制的情况下,美军主力正在逐步收缩到数千公里外的“第二岛链”甚至更远的夏威夷,少量的“濒海作战团”分散在偏远岛屿之间灵活机动,实施侦察与战场态势感知任务,并伺机对过往船只发动偷袭。事实上,美国陆军也在推进类似作战理念的多域特遣部队,但这种化整为零的“游击战”能否在体系对抗的现代战争中占到便宜,还是未知数。

《华盛顿邮报》称,“濒海作战团”这项任务面临的后勤挑战“令人生畏”。前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军成员、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研究员科林·史密斯说,向偏远地区部队提供补给需要反复演练,“在和平时期能补给,并不意味着在实战中也能如此,尤其是进行长时间补给”。虽然这些“濒海作战团”将不再被坦克拖累,转而使用无人驾驶的岸基反舰导弹发射车等先进武器,但在没有跑道的荒岛上部署这些武器只能依靠船只或直升机,前者移动缓慢,后者一次可携带数量有限。

在现代化的侦察体系面前,“濒海作战团”很难在小岛上掩饰其踪迹,从而失去了最重要的隐蔽性。《华盛顿邮报》称,尽管美军可以通过对车辆进行伪装、拉开车辆间距、频繁移动车辆以及间歇性通信等方式来降低自身的识别度,但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国防项目主任斯塔西·佩蒂约翰承认,小型岛屿上,可藏身的区域和能通行的道路都较少,“因此中国更易搜索并最终找到他们要找的东西”。

同时,“濒海作战团”配套的装备也存在重重麻烦。例如“濒海作战团”部署所必需的轻型两栖登陆舰,到目前都还没有完成设计定型,未来的采购数量和部署时间需要国会层层审查,就连美媒都承认其前途难料。《华盛顿邮报》也提到了因国会纠纷导致的长期预算短缺、美军作战司令部与各军种之间的长期摩擦等国内挑战。此外,美媒还提到,“濒海作战团”计划部署的太平洋岛屿属于美国的其他地区伙伴,它们是否允许美军在其岛屿上作战目前依然没有答案。

相关阅读:
中国干预新西兰内政?中使馆回应: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德媒:俄启用新武器打击乌军用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