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有了“深圳方案”

原标题: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有了“深圳方案”

记者日前获悉,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针对2019-nCoV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专家共识(第二版)》等的基本要求,通过及时梳理与总结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广东省的相关专家,以及钟南山院士等专家在临床诊疗实践中的经验、智慧与实践效果,在1月31日正式推出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针对2019-nCoV肺炎的临床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以供全国医疗界同行参考。

市三医院院长刘磊表示:“这是我们医院根据在治疗中的经验和体会,结合了国家、省里的诊疗规范,总结出一个自己的诊疗方案。”据了解,该方案所提出的治疗措施更为细化,更具有实践指导性和操作性。如在诊断标准中增加了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在实验室检查标本中增加“粪便”一项,提示可在鼻拭子、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应用RT-PCR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但强调,消化道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尚不明确;强调对轻症患者每三天至少检测一次新型冠状病毒RNA,提倡早期氧疗,对重症/危重症患者每日监测病毒核酸载量,逐层推进抗病毒治疗方案;在传染源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也可为传染源,作为最初传染来源的野生动物尚不明确,在临床表现上,不典型病例可以无明显发热等症状;特别需要强调,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度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要警惕少数轻症病例向重症发展过程中发热等症状并不明显,但肺部影像学提示病灶明显;患者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可提示病变,核酸测试结果为阳性;胸片结果与肺部CT可不一致,CT更能真实反映肺部病变;在不同的治疗效果和病程上使用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法,特别是对已开始对重症/危重症患者病毒载量持续不降情况下使用恢复期血浆和特异性抗体治疗;特别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在病情进展早期建议有条件可用IgM型人免疫球蛋白,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下降的患者及时应用胸腺法新等免疫支持治疗。

同时,该方案还提倡对症、支持治疗,如早期肠内营养,使用白蛋白、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以及预防血栓形成等治疗。与“国家指南”相比,该方案对疾病加重的时间节点和风险因素及防治策略等进行了重点描述。

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有了“深圳方案”

市三医院二期建设连夜赶工短期内可增1000张病床

连日来,深圳报告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不断增多,截至2月3日12时,深圳已累计确诊病例245例。随着节后流动人口返深,深圳的防控压力增大,医疗资源是否足够?记者昨天从市卫健委获悉,我市已经做好了相关的应急方案,除了近期新增的“二病区”、“三病区”外,我市还正在加快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扩建,短时间能增加1000张病床。同时,我市还准备了其他后备医院,可以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病人继续增加的疫情形势。

市三医院二期连夜加紧赶工

疫情发生后,深圳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选定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确诊和疑似病例患者的集中收治医院。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有床位1600张。目前院内的普通病人已被转移,腾出了1100张床位来保障收治能力。市三医院参加疫情防控的医生超过240人、护士超过310人。同时我市还调集了深圳优质医疗资源,特别是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护理等到市三医院,增加医务人员力量。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1月 29日,深圳按抢险救灾“绿色通道”项目紧急开工了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二期项目紧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队伍已经进驻,几十台挖掘机、推土机日夜赶工正在平整土地,预计项目面积将超过60000平方米,短时间将建成,新增1000张床位。这样,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两期加起来可提供约2600张床位,比武汉的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加起来的约2300张床位还多。

两个医院新增病区已收治非阳性病人

为了减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压力,我市还安排了深圳大学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禾正病区设立独立区域,接受转诊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有临床症状,但两次核酸检测为阴性的患者。

大年初二接到任务后,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筹建小组100多人的努力下,经过36小时的奋战,大年初四禾正病区两层楼传染隔离病房就准备完毕,开放了110张病床。

截至2月2日中午,该病区累计收治患者79名,患者中最小年龄为7个多月,最大年龄73岁。南医大深圳医院调派胸外科、儿科、中医科、超声科、医学影像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科室的医生和护理骨干前来支援。据悉,这家医院还可以根据需求再扩大病床规模到630张。

此外,我市还准备了多家备用医院,可以随时启用。

中山七院“移动医院”搭建临时发热留观病区

深圳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和临床能力建设,自从非典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布局下,有了很大发展。防控体系方面,深圳市建立了“市-区-街道”三级的专业与综合防控相结合的联防联控体系。

目前深圳在全市设立了49家发热门诊。各医院也挖潜力扩大发热门诊的收治能力。中山七院利用“移动医院”设备设施,在医院东南侧二期项目用地搭建临时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于1月23日正式启用。临时发热留观病区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月10日全部交付使用。建成后,将承接光明片区发热门诊和疑似病人留观任务。

此外,深圳市区医院都通过网络问诊的方式,减轻发热门诊的压力。中山七院于1月26日率先启用了“互联网医院”,短短1周时间,义诊咨询量超过10000人次。

相关阅读: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提倡网上办理登记注册事项的倡议书 广东突出抓好农村防疫薄弱环节 深圳“南山五查”筑牢联防联控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