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国发热门诊接诊量呈波动下降趋势 医疗服务总体平稳有序

今天(1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元旦以来,全国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接诊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当前的呼吸道疾病仍以流感为主,新冠病毒感染处于较低水平。医疗服务总体平稳有序。

随着寒假和春节假期的临近,人群大规模流动和聚集可能加速呼吸道疾病传播。要做好监测预警,加强重点场所管理和重点环节防控。及时向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咨询和转诊指导等服务,并为他们接种疫苗提供便利条件。

要积极调配医疗资源,优化就诊流程,保障医疗用品供应。针对假日期间常见的运动伤害、事故外伤、心脑血管急症等做好医疗资源储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总台央视记者杨阳史迎春)

发布会要点汇总

国家卫生健康委:南北互跨旅游火爆出圈提醒游客注意健康防护(央视新闻)

今天(1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元旦假期以来,南北互跨旅游火爆出圈,南来北往的游客尽情感受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南北方气候差异大,要关心目的地及沿途天气变化和道路安全情况,关注身体健康,注意防寒保暖,谨防冻伤感冒,防滑防摔倒。

旅途中要注意饮食卫生。继续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出现呼吸道症状及时鉴别、及时就诊。

中国疾控中心:部分省份乙流占比超甲流建议高风险人群尽早接种流感疫苗(央视新闻)

今天(1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介绍,季节性流感包括甲型H1N1亚型、甲型H3N2亚型以及乙型流感。我国南方省份自10月上旬、北方省份自10月下旬先后进入本次流感流行季,前期以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株,北方省份近5周的乙型流感病毒占比持续上升至57.7%,南方省份近3周的乙型流感病毒占比持续上升至36.8%,部分省份的乙型流感病毒占比超过了甲型流感病毒。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是通过病毒的基因和蛋白的序列特征加以区分的,它们造成的季节性流感,在临床症状上难以区别。如果要区别和鉴定是甲型还是乙型流感病毒,需要靠病原学分型检测,如核酸检测、抗原检测。

同一个流感流行季,通常都会出现流感病毒不同的型别和亚型共同流行,只是占比不同。得了甲型流感后产生的免疫反应,对乙型流感不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也就是说,即使本次流行季得过甲型流感,也有可能会再次感染乙型流感病毒。目前,流感疫苗中包含了甲型H1N1亚型、甲型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组分,建议高风险人群尽早接种流感疫苗。

新冠疫情可能在本月出现回升JN.1变异株大概率将成我国优势流行株(央视新闻)

今天(1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介绍,近期多渠道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后全国新冠疫情仍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哨点医院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保持在1%以下,JN.1变异株占比呈现上升趋势。专家研判认为,我国将继续呈现多种呼吸道病原交替或共同流行态势,短期内仍将以流感病毒为主。受国外JN.1变异株持续输入、国内流感活动逐渐降低和人群免疫水平下降等多因素影响,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可能在本月出现回升,JN.1变异株大概率将发展成为我国优势流行株。

特定体质的人群更怕冷中医专家:属于阳虚状态日常保养可改善(央视新闻)

今天(1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确实有特定体质的人群更怕冷,与同龄人比起来怕冷,尤其是秋冬季更是明显,中青年女性更明显。从中医理论认识,这属于阳虚状态,但不是疾病状态。如果因各种原因发病,非常容易向阳虚证转化,日常保养可以改善,如减少冷饮、生冷食品的摄入,尤其是春夏之季,“春夏养阳”。入秋进补实际上就是多食用一些温阳的食物如羊肉、生姜、胡椒等。加强适量的运动,运动可以让人体阳气动起来,对于改变身体状态是有益的。

年轻心血管病患者猝死风险是否更高?专家:目前没有流行病学数据支持(央视新闻)

今天(1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人体遇到寒冷,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极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容易造成病情复发或加重,甚至猝死。

专家介绍,引起猝死的原因很多,但心源性猝死占总猝死人群的80%以上,而心源性猝死中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是主要诱因。猝死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年轻的心血管患者猝死风险是否更高,目前没有流行病学数据支持。已有研究数据表明,心源性猝死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心源性猝死风险越高。

但我们确实要关注年轻人心血管的患病风险在增高。年轻人中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非常多见。此外相对于老年人来说,年轻人工作繁忙,容易忽视自己的健康状况,即使发生了疾病的先兆往往不重视不就医,病情延误往往促使病情发展。

不同呼吸道病原体没有交叉免疫可能同时或交替感染(央视新闻)

今天(1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针对记者提出的得过甲流或乙流等呼吸道疾病,会不会重复感染?重复感染会加重病情吗?什么样的人群建议服用奥司他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节,包括甲流、乙流、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及支原体等,这些病原体感染后建立的免疫不持久,可以反复感染。同时这些病原体没有交叉保护性免疫,可以同时感染或交替感染。

短时间内重复感染,由于感染建立的免疫仍然存在,病情常常更轻;但不同病原体同时感染时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尤其是呼吸道免疫屏障受到损害,细菌感染风险加大,尤其是老年人、幼儿及有基础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病情恶化。

建议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要及时进行鉴别诊断,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明确诊断后可以针对性治疗,如流感可以应用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老年人、儿童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更要早期使用抗流感药物。若是新冠病毒感染,则早期应用抗新冠药物,缓解症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和住院风险、降低进一步传播风险等。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做到科学用药(央视新闻)

今天(1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呼吸道感染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人群更易罹患。心血管病患者在呼吸道疾病的防治中,首先应该警惕呼吸道感染加重心血管病,其次要做到合理用药,科学用药,以确保疗效和安全。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了呼吸道感染,应该积极治疗,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如年龄大于65岁,既往存在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或心脏移植的患者,应尽快就医警惕发展成重症。

2。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症状有相似之处,如胸闷、咳嗽、气短等。当呼吸道疾病治疗后鼻塞、咽痛、流涕、发热等情况好转后,而胸闷没有好转甚至加重,出现水肿、夜间不能平卧的情况,应该警惕因为呼吸道感染造成了心血管病加重,应该尽快就医。

3。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了呼吸道感染,既要用心血管药物,如降压药、阿司匹林、降脂药、抗凝药等,而呼吸道感染需要用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抗生素、止咳化痰药等。在用药时注意药物之间的关系、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责任编辑:张玉

相关阅读:
台媒:宜兰一渔船起火,浓烟直窜天际,船上两人被救起 国家卫生健康委:南北互跨旅游火爆出圈 提醒游客注意健康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