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服务企业应帮忙不添乱
最近,一家企业负责人谈起工作中的烦恼,苦笑说,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陪领导了。该企业在当地小有名气,几乎每天都有登门检查指导工作的,以至于这位负责人开玩笑说:“最好是有个分身,专门来陪领导,这样我就能专心干工作了。”
有关部门深入实地了解情况,把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找出来,把解决问题的对策想出来,企业是最大受益者,怎么会不欢迎呢?问题是,一些部门流于“摘桃式调研”“推责式检查”“应付式陪会”,如此“服务”,自然是让企业不胜其烦。
企业之所以不待见这种“服务”,是因为它们打着服务的幌子,看似帮忙,实则添乱。企业需要的是济困扶危、雪中送炭,解决实际问题,“摘桃式调研”却是平时“不种树、不浇水”,临时走马观花、应付了事,只为给自己政绩“锦上添花”,哪管是否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有些部门害怕背上监管不力的罪名,定期搞一通检查,下一堆命令,问题没找准,还让企业损耗精力、浪费资本。再来说开会,本意是要调研情况、解决困难,结果往往议而不决、形式大于内容,让企业负责人参会变“陪会”。
此种“服务”的背后,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怪,照出了部分官员政绩观上的偏差。为什么每次按检查要求整改了,却总还有问题?有检查人员一语道破玄机:“如果检查时没发现问题,以后等你真有了问题、出了事故,我就得负责。”可见,这种检查多是为了甩掉责任。让企业“不限流量”地陪会,有时甚至是心里装着“小九九”:开过会后,就等于尽到了责任,企业发展得好,有政府的功劳;经营得不好,也怪不到政府头上。
这几年,各地的营商环境确实在变好。从基层企业的反馈中也不难发现,各级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但一些部门似乎把力气用错了地方。如果乱帮忙甚至帮倒忙,就可能将前期努力带给企业的获得感损毁殆尽。服务企业,政府不能只是站在自身立场,进行小修小补,还应站在企业角度审视政府工作的短板弱项。多一些“啄木鸟”意识,把存在的问题挑仔细、挑干净,营商环境才会越来越优良。
围绕改善营商环境,重庆最近提出了“小目标”: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全市营商环境短板弱项显著改善,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为此,应把帮忙不添乱作为服务企业的一项基本要求,做到市场主体不需要时像空气,有需要时毫不含糊,来切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企业对营商环境改革成效的感受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