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和我的祖国 “棉花楼”的变迁

原标题:我和我的祖国|“棉花楼”的变迁

在30多年的检察生涯中,我目睹了一代代检察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

“棉花楼”的来历

上世纪80年代末的禹城市检察院,只有一排平房,办公室昏暗狭窄、桌椅颜色样式不配套、木制门窗有大的裂缝,这使才参加工作的我毫无新鲜感。上班第一天,老科长给我讲了一个笑话,老科长曾遇到一位老农牵着一头牛来到检察院,问他找谁,他说给牛看病。老科长说,给牛看病去兽医院。老农说,你这里不是“检查院”吗,不给牛做检查呀?大家笑后陷入沉思。老科长接着说,1986年全国开展“打棉霸”专项整治活动,我们打掉不少“棉铃虫”,不少老百姓这才知道检察院的主要职能。老科长又指着平房前面快竣工的小楼说,我们叫它“棉花楼”,它是因为我们单位“打棉霸”成绩突出,县委特拨款盖的。乔迁新办公楼之日,全院像是过大年,从此彻底告别了白天也得开灯办公的窘状。

随着检察业务量的加大,后来又相继设置了反贪局、民行科、预防科、案管办、未检科等科室,人员也由我参加工作时的50多人增加到80多人,“棉花楼”已不适应检察工作的发展,2012年我们又搬进了新综合办公大楼。随之,案件管理大厅、控申厅、警务办案中心、侦查指挥中心、远程接访系统、远程讯问系统相继建立,检察业务工作如虎添翼。

暖瓶下岗了

上班后先沏上一杯茶,是上班族的习惯。那时我每天第一个到单位,抢着到开水房打开水。开水房里建有烧水的大锅头,由专人负责烧水。打开水时需用大舀子灌到各自的暖瓶里,大锅里的水咕嘟咕嘟滚着小水花,舀子大,暖瓶口小,挺吓人。从现在科学的眼光来看,这种大锅水对人体是不利的。

搬进“棉花楼”的第二年,烧开水换成了炉子和大铁壸,这壸足足能装三暖瓶水,我提着有些费劲,但毕竟安全多了,水质也有了保证。随着办公条件的改善,90年代初,办公楼里安装了电热水箱,方便清洁,烧水师傅也“下岗”去看大门了。2005年全国检察机关实行规范化管理,我们的喝水条件也随之得到改善,每个科室安装了桶装纯净水,从此告别了用暖瓶打开水的时代。

自行车靠边站了

张叔是我工作后的第一位老师。当时,办案用车只有一辆昌河牌旧面包车及两辆“偏三”摩托车。单位距看守所只有六七里路,我们每案必去看守所提审的工作,都是骑自行车前往。骑车下了柏油路,距离看守所还有二三里路光景,全是黄胶泥土路,雨天时,别说骑行,就是推着走也费劲。受案件法定期限所限,冒雨提审是常有的事,我最怕雨天跟着张叔去看守所提审。走那一段泥泞路,一会儿黄泥就把前后自行车轮“糊住”,这时需用小棍把前后轮的泥“扒”一下,再继续推着车走。我们一老一少这样反复多次,等到了看守所,身上的衣服多半湿透了,但案卷却被张叔保护得很好,我们顾不上晾干衣服就进入办案状态。时代变迁,办案、办公条件都得到很大改善,办案用车得到保障,很少有延误的情况。

30多年的检察陪伴,检察工作使我从才出校门的羞涩女孩,成长为省优秀办案人员,最后走上单位领导岗位,这深刻的变化,使我感恩这份遇见,也激励着我永远热爱自己的检察事业。

(作者系山东省禹城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相关阅读:
“龙江绿”引青睐——来自中食展会场的报道 15日下午至17日夜间 哈大绥齐或有中度至重度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