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五大路径助推产业升级

原标题:五大路径助推产业升级

“优质粮食工程”发展路径一:推动优质粮油生产,引导种植结构调整

俗话说,好粮油首先是种出来的。推动优质粮油生产,引导种植结构调整,是我省2019年全面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重点任务之一。在推动优质粮油生产,引导种植结构调整上,我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县(市、区)政府统筹进行区域布局,根据各地的特点选择主推2-3个优势特色粮食品种,加大优质粮油基地建设力度,实行连片种植、专收、专存、专加工和优质优价,到2020年努力实现“中国好粮油”示范县的粮油优质品率提升30%左右。另一方面,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建立生产基地,发展订单生产,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实行标准化生产,帮助农民降低生产经营风险,促进企业掌握稳定优质粮源,提高优质粮食产品规模效益,努力实现“双赢”。

“优质粮食工程”发展路径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助推粮油产业升级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助推我省粮油产业升级,是我省2019年全面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重点任务之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省采取四大举措确保任务完成。

一是延伸产业链条。突出全产业链建设,发展产购储加销一体化模式,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支持企业向“两头”延伸,鼓励企业发展优质粮油基地,为粮食加工提供优质粮源,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应,鼓励企业在粮食种植、加工环节与农耕体验、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健康养生等领域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左右,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45%左右。

二是培育壮大龙头。通过内引外联,靠大联强,大力推进粮油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引进大型知名企业和资金技术,打造航母型企业、建设企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增强本地区企业整体规模和实力。到2020年,粮食产值过亿的企业争取达到30个以上。

三是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一批好粮油产品标准和操作规程。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特别是示范企业参与优质、特色、专用粮油产品相关标准的制修订,丰富完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发挥标准规范的引领作用,占领标准制定的制高点。

四是鼓励科技创新。支持粮食企业加快向创新型企业转变,引导粮食研究院所发挥好骨干作用,聚焦粮食仓储、粮油适度加工和精深加工、副产品循环利用,推动“产学研用”紧密融合,形成“创新链”。支持一批科研项目,遴选一批“科技兴粮”示范单位,在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上实现新突破。

“优质粮食工程”发展路径三:培育山西粮油品牌,提高知名度美誉度

培育山西粮油品牌,提高“山西小米”等山西粮油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这是我省2019年精心打造“优质粮食工程”项目的重点任务之三。

开发优质产品。支持企业开发生产特色粮油产品,突出“名特优”,打造地域优势和特色粮油精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软实力,不断丰富“好粮油”花色品种。在全省评选“山西好粮油”产品,并从中选优,向国家推荐“中国好粮油”产品。

发力品牌建设。把品牌建设作为好粮油行动的主攻方向,创建与区域布局相结合的区域公共品牌、与绿色有机相结合的产品品牌、与原料基地相结合的企业品牌,扎实推进“山西小米”品牌建设。

加强推介对接。继续大力实施山西粮油“走出去”行动,组织参加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和产销对接会,坚持办好一年一度的山西粮食产销衔接会和优质粮油产品展销会,精心组织展示推介洽谈活动,开展宽领域省际间产销合作交流。

“优质粮食工程”发展路径四:构建产后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功能全覆盖

构建产后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功能全覆盖,是我省2019年全面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重点任务之四。一是抓紧摸清底数。对现有产后服务能力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坚持“产后服务功能”全覆盖。以整合盘活现有粮食流通领域现有资源为重点,充分利用其他行业部门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后一些国有粮库闲置的仓房、厂房、场地等资源,可独立建设,也可与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类型企业开展合作。二是坚持需求导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发挥试点建设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到2020年实现全省主要产粮大县和优质杂粮生产县全覆盖。三是精心选好主体。充分发挥农民农业合作社、收储企业、加工企业各自优势,整合各类资源,择优确定市场主体。四是严控仓库建设项目。鼓励通过改造现有仓储设施,实行粮食分等分仓储存,实现“优粮优储”。五是推广绿色储粮。支持市场主体对现有粮食仓储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新技术新设备。

“优质粮食工程”发展路径五:完善粮食质检体系,提升质量监管水平

完善粮食质检体系,提升质量监管水平,是2019年全面实施“优质粮油工程”项目的重要保障措施,也是2019年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

在全省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建设粮食质检机构,积极探索多种形式,满足“优质粮食工程”检验监测需要。质量监测体系要向粮食主产市、县和特色杂粮主产区及新建粮食检验机构倾斜。加强对各地质检机构的指导,加快推进检测体系信息化试点,逐步建立起从生产、收储、加工到运输、销售的粮油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完善粮食质量安全风险报送机制,着力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相关阅读:
青海彻查领导干部利用冬虫夏草昆仑玉谋私利问题 提升新三板对优质企业的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