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青山绿水间长出生态产业

原标题:青山绿水间长出生态产业

冬日的河南省南阳老界岭景区,山脚下农家乐沿着旅游线路一字排开,游客们在这里体验着农家乐趣。目前,南阳116个有特色旅游资源的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脱贫7253户22474人。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同时也是河南深度贫困村及贫困人口最多的省辖市,特殊的地理位置给南阳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既要保证35.2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也要满足南水北调保水质的要求。南阳书写了出色的答卷:依靠生态产业闯出一条脱贫新路。

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南阳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特色种养业等生态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合作经营、劳动就业等方式,让群众“嵌入”生态产业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收益分配制度,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

伏牛山区、大别山区等贫困人口集中区,发展起了“美丽经济”——卧龙区有20万亩月季花卉基地;宛城区集中种植15万亩艾草;南召辛夷成林面积达24万亩,种植规模居全国首位……各县区产业布局多元,拓宽群众增收路径的同时,也规避了同质化竞争和产能过剩的风险。

南阳并未止步于生态产业规模化发展,而是不断向下游延长产业链,增大产品附加值。漫山遍野的艾草“摇身一变”,精油、香皂、床垫等各类养生艾产品接踵而至,在国内一线城市十分畅销,还出口到多个国家。长期致力于艾草产业研究的宛城区科技局局长陈增喜介绍,南阳艾草产品销售占据全国市场的70%,加工品种多达5大类3800个品种。

为让贫困群众更好地融入生态产业,共享发展红利,今年入夏以来,南阳开展了“双业攻坚”行动。持续以“千企帮千村”活动为载体,以产业扶贫“八种模式”为支撑,着力构建“七有”产业就业扶贫体系,即:各县市区和有贫困人口的乡镇至少有1个扶贫产业示范园、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扶贫就业车间、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户有就业能力或有部分就业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真正让贫困群众融入产业链,确保持续稳定增收。

同时,南阳创新扶贫模式,实现精准“输血”“造血”。在光伏扶贫方面,采取“政府+公司+金融+贫困户”的方式,利用学校、荒山荒坡安装光伏设施,全市共投资32亿元,建成光伏扶贫电站6782个,发电总规模57.63万千瓦,惠及8.2万户贫困户。在电商扶贫方面,借助互联网营销等手段,成功打造了西峡香菇猕猴桃、方城黄金梨、桐柏茶、新野绿色蔬菜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帮助2.96万贫困人口就业创业。

如今的南阳,特色农业多元高效,产业基础牢固。青山绿水间生长出的生态产业,为南阳人民摆脱贫困注入了活水,如甘霖一般滋润贫困山乡。

相关阅读:
7万亿美元品牌价值要装进中国人口袋 旅游业处新一轮发展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