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年轻人之“信”,或许不堪“贷”之重

原标题:年轻人之“信”,或许不堪“贷”之重

11月3日,在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的储蓄率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借助于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这说明如今年轻一代的信贷问题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他们的还款压力究竟有多大?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到756.67亿元,相较于2010年的76.86亿元已经翻了十倍,目前信用卡的主流人群、活跃用户,70%是18到35岁的年轻人,而这群年轻人的人均每月储蓄却只有1339元,超过70%的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

逐渐增加的刚性支出压力,再加上物欲横流的社会让年轻人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现有的资金已经难以满足日益膨胀的需求,只能去选择用透支的方式来解决。

根据著名的美世咨询公司发布的《2018全球生活成本排行榜》,计算了全球375个城市的房价、交通费、餐饮和服饰等开销,在消费最高的十个城市里,中国占了三个,在前50排名里,中国占了十个。刚性支出的压力已经让不少年轻人的钱包不堪重负,而为了满足自身生活水平和物质需求的其他消费,更是让他们被迫走上贷款的道路。

然而,年轻人的信用真的能够支撑得起这些负债吗?曾经的裸贷事件,暴露出不少大学生为了满足攀比心,超出能力地买新潮的电子产品,置办名牌包、表,最终无法还款导致自身被威胁、信息被泄露。

在贷款最终无法负担还款的年轻人中,在校大学生占据了非常大一部分。他们并没有稳定的收入作为支撑,将奖学金与助学金都算在内,平均下来每个月也仅有不到2000元的资金且极不稳定,这对于贷款还款来说是不可能负担得起的。再加上心智不完全成熟,对法律也不够了解,当他们发现无法负担时,就会选择单方面违约,拒绝还款。这也是当前大部分银行都对大学生不提供信用卡等服务的原因。所以,年轻人摇摇晃晃的信用,或许不堪贷款给他们带来的压力。

当然,这也有当前贷款机构鱼龙混杂,年轻人缺乏鉴别能力的原因。资本嗅到了年轻人对于资金的渴求,再加上他们涉世未深,所以,大量的非法、违规借贷机构借助互联网与社交网络,在年轻人群体中扩散开来。在签订合同时的文字游戏,催债时的敲诈勒索、还贷利率的超乎寻常都让这些机构如同恶魔一般,一旦缠上年轻人,就必然要榨干他们的精神。

年轻人容易受到新潮商品的诱惑,而资本在利益的驱使下更是衍生出了一派面目狰狞的贷款机构,此时,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规定。

规范信贷市场是第一步,明确只有具有相关信贷资质的机构才可以参与信贷行为。对于给予学生的借贷要更加加强监管,完善对于学生的评级。只有建立规范的信贷市场,才能杜绝此类违法违规机构侵蚀年轻人的身心健康,减少社会上的不良诱惑。

而且,关于还款的法律法规也应尽快出台,明确超过某个界限的借款利率将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严打借助催款而形成的敲诈勒索行为,保障年轻人的人身安全。

信贷是伴随着金融市场逐渐完善而快速发展的,市场的发展却并没有带来相关教育的提升,我们还需弥补对于年轻人的教育缺失,再加上制度规章上给予保护,这样才能让年轻人免受信贷之苦。

财经评论人 盘和林 编辑 王宇 协作编辑 张瑞杰 校对 李铭

相关阅读:
尤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内蒙古破解融资瓶颈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