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天开海岳》出版,记录港珠澳大桥的前世今生

原标题:《天开海岳》出版,记录港珠澳大桥的前世今生

新京报快讯(记者萧轶 实习记者沈河西)举世瞩目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今日上午9时正式营运通车。这座全长55公里的大桥不仅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的里程碑项目,更是改革开放40年成果的有力见证。大桥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惊心动魄的瞬间?有哪些技术挑战?大桥建设者、专家们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报告文学作家长江的新著《天开海岳——走进港珠澳大桥》一书中,这些问题一一得到了解答。

长江是中央电视台记者,为了记录港珠澳大桥的前世今生,她深入工程内部,搜集第一手材料,记录大桥建造始末。《天开海岳》从2017年5月2日“最终接头”的沉放、安装写起,带领读者重温大桥合龙那个决定成败的时刻,从意外偏差到专家论证,再到林鸣带领团队冒险精调,直至完全胜利。除了记录大桥建设全程,长江还通过采访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大桥管理局局长永灵等十多位专家、建设者,独家披露了粤港澳三地如何群策群力,通力合作。

在创作谈中,长江谈到自己写《天开海岳》一书的初衷,作为记者,她看了诸多关于大桥建设的相关报道,但她不满足于只是通过他人的眼睛了解大桥建设的诸多细节。在大桥建设的关键细节中,让长江印象极为深刻的是海底隧道的修建,这条隧道在整个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是难中之难,全长6.7公里。而海底隧道工程的难中之难是最后叫“最终接头”的环节,这段接头重达6000多吨,接头沉放入海,与隧道贯通,也就意味着大桥被激活,而如果连不上,则会功亏一篑。让长江记忆犹新的是,2017年5月2日午夜12点之前发出去的新闻有误,那时候“最终接头”并没有真正成功,水下沉管对接出现了17厘米的偏差。通过采访林鸣、朱永灵等专家,她才得到回答:第一次对接不能算成功。

“读到此书不知不觉眼里便噙满了泪花,一幕幕跌宕起伏的场景又浮现在我的脑海,纠结、煎熬交织着成功、喜悦,争吵、冲撞伴随着理解、体谅。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建设者不屈不挠的探索,我为自己能成为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中的一员感到由衷的自豪。”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读完《天开海岳》后感叹道。

编辑:刘喆

相关阅读:
  • 天开海岳——走近港珠澳大桥

    原标题:天开海岳——走近港珠澳大桥    终于等到他接受采访刘晓东忙。林鸣,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部总经理、总工程师,更忙。他在上马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之前就是中国交 2018-12-11
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完善股份回购制意义重大 好想你前三季度业绩双增 预计全年净利增长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