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名目繁多!美“学券制”无序扩张,美媒反思巨大浪费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刘皓然]近日,美国多家媒体曝光了该国教育界的又一乱象: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学券补贴制度在多州无序扩张,造成纳税人钱财的巨大浪费。作为美国政府主要教育补贴手段之一,“学券制”原本是为普通家庭的子女提供更多的读书机会,但媒体却发现这些公共资金被不少富裕家庭“薅了羊毛”、加剧了社会不公。而在保守派当道的大环境下,美国的教育补贴更是以学券的形式大量流入教会,逐渐打破了“政教分离”的平衡,舆论担忧这一局面或导致美国社会的进一步割裂,少数群体更受歧视。

名目繁多的学券补贴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3日报道,美国的学券制是一种用来弥补公共教育不足的补贴机制。在教育资源有限的区域,普通家庭的孩子可以借助“学券”换取学费减免就读更好的私立学校或教会学校。早期“学券”仅限于相对弱势的群体申请使用——如低收入家庭或身患残疾的学生。

2021年,学券制度在全美迅速扩张,19个州或新引入该制度、或对现有制度进行延伸。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称,这与疫情前后的社会环境变化存在一定关联:疫情期间公立学校的管控政策曾引发学生家长的诸多不满。      

一些公立学校对性别认同的混乱、对种族话题的不当教育也招致重大争议。由于“择校”是美国共和党重要施政议程之一,因此学券制在“红州”普及度相对较高,目前,全美共有29个州和华盛顿特区设有不同名目的学券补贴制度。根据各州情况不同,每个受益学生每年最多可获得1.6万美元的教育补贴。

“滥发补贴”让富裕家庭受益

近年来,学券补贴的申请门槛一降再降,这项制度在全美多州已失去“扶弱”属性。目前,包括俄亥俄、亚利桑那、印第安纳在内的11个州中,几乎所有的中小学生都能享受到学券补贴或其他教育补贴。

据美国《肯塔基提灯报》报道,印第安纳州每年都会拨发5亿美元的学券补贴,年收入22万美元的家庭同样可以为孩子申请到约6000美元的补贴,但其中很多孩子本就在私立学校读书。该报批评道,这种举措相当于“强迫每一个纳税人为私立校的学费埋单”。

在美国一些地区,该类补贴不仅加剧了地方财政负担、造成巨大浪费,同时还挤压了公立学校的生存空间。因为当公立学校学生使用学券就读于私立学校时,他们所在的公立学校就会失去按人数拨发的财政补贴。媒体还举例称,佛罗里达州的不少受益家庭打着“教学用品”的旗号购买电视、冲浪板,甚至还跑去迪士尼乐园“课外教学”。

今年3月,北卡罗来纳州州长库珀痛批该州的私立校学券补贴是“不计后果地浪费纳税人钱财”。他表示,该州不少私立校不卡教师资质,不提供校车和午餐,也不给残障学生提供必要支持,对这类学校缺乏问责是政府部门的失职。

教会学校成“最大赢家”

美国媒体称,教会成了该类补贴政策的最大赢家。以基督徒占据多数人口的印第安纳州为例,该州高达99%的学券补贴最终都流入了教会学校。

《华盛顿邮报》称,教会学校的生源广进源自于美国司法环境的变化。根据以往惯例,纳税人的资金不得被直接用于带有宗教属性的教育活动;但美国最高法院逐渐依照右倾的意识形态路线运作,已经重新定义了宗教在教育与公共生活中的地位。在美国一些地区,学券补贴制度的扩大化甚至就是“政府支持宗教教育”施政路线的一部分,有些学校已经允许雇用教士做辅导员或其他教职工,允许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高声祷告。

在批评者看来,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原本“政教分离”的局面如今变得界限模糊。美联社援引批评人士意见称,如今的学券补贴制度很可能加剧“祖国下一代”之间的隔阂,教会学校培养出来的、满脑子保守思想的学生今后很可能会歧视其他学生群体,特别是性少数群体。美国政教分离联合会主席拉泽表示,这类教育补贴制度等同于强迫纳税人支持“他人的宗教信仰”,其本质上是右翼宗教团体对美国公立教育的恶意攻击。

责任编辑:张迪

相关阅读:
不顾反对!日本打造全新“捕鲸母船”,比之前船只更大更快还配备无人机 俄罗斯宣布对英国实施新一轮制裁,禁止部分英政客、记者等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