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挂帅”,日方将于年内推出针对中方的海洋新战略。
据参考消息报道,日本政府为强化海洋政策,将制定“海洋开发重点战略”,内容包括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的本土化生产、小笠原群岛和南鸟岛及周边海域的开发等,以便获取稀土等资源。
报道称,预计今年年内,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挂帅”的综合海洋政策总部将确定第一部分重点战略,为确保预算,日本政府正考虑以使用几个年度为前提,创立“海洋开发战略资金”。
岸田文雄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日本为何如此重视这一战略?
报道认为,此举目的在于摆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加强日本“经济安全”。
报道声称,日本政府之所以制定上述重点战略,是因为中国船只经常驶入“日本专属经济区”,且中方越来越关注海洋资源问题。日本政府认为,也应尽早构建确保海洋权益的制度。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日本并不缺乏稀土资源,但其现有技术无法立即进行开采,所以日本的稀土供应高度依赖进口,特别是从中国进口。
早在2012年,东京小川群岛南鸟岛附近专属经济区的海底就发现大量稀土泥。据估计,该岛周围的稀土储量相当于数百年的日本国内消费量。
但近年来数据显示,日本每年的稀土消费量将近2万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而其中60%来自中国。
此番日方海洋新战略重点关注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就对推进深海稀土泥开采有重要意义。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是水下无人航行器(UUV)的一种,也被称为“水下无人机”,属于新型水下无人平台,可携带多种传感器和任务模块,具有自主性、隐蔽性、环境适应性、可部署性等优点。
AUV在民用、军用和商用等领域被广泛应用。民用领域在海底勘探、水下救援、海底打捞、海洋科考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AUV的制造费用较高,在全球AUV市场上,美国和中国处于领先地位。
此前有报道称,日本计划2024年从海底开采稀土,首先需要开发从5000米至6000米深处开采资源的技术。日本研究人员在去年8月至9月期间,成功地从2470米深的海底抽出资源,提高了开采稀土矿藏的可能性。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加上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的总称。按元素原子量及物理化学性质,分为轻、重稀土元素。
稀土因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事实上,日本政府近来不断推动所谓关键矿产减少“对华经济依赖”,一方面是配合美国对华“脱钩断链”的政策,一方面也是日本对华负面认知的反映,担心被中国“卡脖子”。
2022年5月,日本通过新经济安保法,将稀土等重要矿产以及半导体、蓄电池、医药品等划定为“特定重要物资”。
今年4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将对日企关键矿产的开发以及冶炼业务补贴至多一半的成本,以确保日本在电动汽车电池和发动机制造所需要的锂和稀土等关键原材料方面的供应安全。
日本近期还加强了与沙特及非洲在稀土以及关键矿产资源方面的合作,目的仍是“减轻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7月中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问沙特,双方就共同投资开发稀土矿达成一致。
8月,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访问非洲多国,启程前西村坦言,此行的目的是确保获得稀土、钴、锂和镍等重要矿物。“纳米比亚在稀土方面有很大潜力,刚果(金)则是世界上最大的钴生产国。”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所谓“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美国和日本喊了不是一年两年,之所以连年炒作,就是因为这绝非易事。
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稀土第一储量大国,也是第一生产大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有重要位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30万吨稀土产量中,70%由中国生产。
此前有分析指出,在全球稀土竞争中,美国“丢掉了接力棒”。环球网援引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6月的文章称,美国关键矿物研究所执行主席杰克·利夫顿说,为了重振美国的稀土产业,“你需要受过教育的人才,需要有经验的人才,需要能够运转的稀土矿和加工体系。所有这一切在美国都不存在”。
美国军火商雷神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格雷格·海耶斯称:“有超过95%的稀土材料或金属来自中国,或者在中国加工。没有替代选项。如果我们不得不撤出中国,我们将需要许多年的时间才能在本国或者其他友好国家重建产能。”
事实一再证明,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绝非轻易能够撼动,而美国、日本搞“摆脱对中国依赖”的产供链,也只会让中国加速突破技术瓶颈,抢占稀土产业技术制高点,由稀土资源大国阔步迈向稀土产业强国。
责任编辑:刘鹏林